心尖切跡

心尖切跡

心臟前後室間溝在心尖右側的匯合處,稍凹陷,走行心臟前室間支。前室間溝和後室間溝分別在心室的胸肋面和膈面,從冠狀溝走向心尖的右側,它們分別與室間隔的前緣和下緣一致,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前後室間溝在心尖右側的會合處稍凹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尖切跡
  • 外文名:cardiacapical incisure
1、心腔分界的類別:,2、心尖切跡周圍的血管及其動脈:,

1、心腔分界的類別:

心表面有4條溝可作為4個心腔的分界。冠狀溝(coronary sulcust erventricular groove):在心室的膈面,上接冠狀溝下行,右冠狀動脈的後室間支和心中(小)靜脈行於此溝內。前、後室間溝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兩溝在心尖右側的會合處稍凹陷,稱心尖切跡(cardiacapical incisure)。心尖切跡有的可深達20mm以上,稱分歧心尖,其形成主要是心室未能向下伸延以封閉胚胎時的室間裂所致。冠狀溝和前、後室間溝內被冠狀血管和脂肪組織等填充,在心表面溝的輪廓不清。在心底,右心房與右上、下肺靜脈交界處的淺溝稱房間溝,與房間隔後緣一致,是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房間溝、後室間溝與冠狀溝的相交處稱房室交點(crux),是心表面的一個重要標誌。此處是左、右心房與左右心室在心後面相互接近之處,其深面有重要的血管神經等結構。

2、心尖切跡周圍的血管及其動脈:

冠狀動脈起自主動脈左後竇,較右冠狀動脈稍粗大,向前行於肺動脈與左心耳之間,至心左緣處轉向後,沿冠狀溝後進與冠狀竇伴行,至後室間溝處與右冠狀動脈吻合。其分支如下:
1.室間支或前降支:當左冠狀動脈轉向左側時發出,下行於前室間溝內,至心尖切跡,分布在左右心室壁,並與右冠狀動脈室間支吻合。
(1)左圓錐動脈:自室間支發出,右行,與右冠狀動脈同名支吻合。
(2)右室前支:可分為上右室前支和下右室前支兩組,營養左室前壁。
(3)左室前支:可分為上左室前支和下左室前支兩組,營養左室前壁。
(4)中隔支、穿隔支:或稱前中隔動脈。自室間支發出,為8支~15支,營養室中隔的前2/3~3/4。希氏束左、右束支大部分是由前中隔動脈供應。當前降支或左冠狀動脈阻塞時,可產生自發性束支傳導阻滯。
(5)斜支:或稱正中支。起自室間支的起始段,或從旋支與室間支分叉處發出,分布至左心室的前外側面。
2.旋支:較室間支稍細,行於冠狀溝內,可與右冠狀動脈橫支吻合。其分支大部分營養左心室,小部分營養左心房。
(1)左室前支:起自旋支的起始段,分布至左室前壁。
(2)緣支:是較為恆定的一支。管徑較粗,往往與主幹相近。分布至心左緣或左室的後外側面。
(3)左房支:可分為左房前支、左房後支和左房中支。其中左房前支是一個較為恆定的左房支,約有40%供應竇房結。左房後支和左房中支的大小和分布變異較大。
(4)左室後支:自旋支發出後,營養左室的後外側部。
綜合以上各支,歸納心各部的血液供應如下:
右心房:由右冠狀動脈營養。右室前壁:由右冠狀動脈和左冠狀動脈室間支營養。右室後壁:由右冠狀動脈及其室間支營養。室中隔:由左右冠狀動脈的室間支營養。左心房:由旋支和右冠狀動脈營養。左室前壁:由左冠狀動脈旋支、室間支及其斜支營養。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由左冠狀動脈室間支營養。竇房結動脈:來自右冠狀動脈或左冠狀動脈。房室結動脈:常是右冠狀動脈的一個分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