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心律紊亂

疾病定義,疾病症狀,基礎症狀,保健預防,

疾病定義

心室心律紊亂是指一系列多變的多源性室性異位心搏,常由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或心室顫動、多
源性室性過早搏動、高度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心室自主心律以及心室停頓等所組成,是一種臨終前的心律失常。

疾病症狀

基礎症狀

心室心律紊亂疾病發生後,病人會出現心悸、胸悶與驚慌。其中,重症心臟病患者,當心室率快而心功能較差時,可以發現心搏量明顯降低、冠狀循環及腦部血供減少的現象,從而間接導致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昏厥或心絞痛的發作。風心病二尖瓣狹窄患者,大多在並發房撲或房顫後,勞動耐量明顯降低,並發生心力衰竭,嚴重者會引起急性肺水腫。疾病體徵心室律規則為140~160次/min左右,伴有不規則的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可較慢。

保健預防

要防止心室心律紊亂疾病的發生,要避免過量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長期精神抑鬱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悅,鍛鍊身體,加強營養,增強抗寒能力和機體的抵抗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