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斜竇

心包斜竇

在左心房後壁,左右肺靜脈,下腔靜脈與心包後壁之間的間隙稱為心包斜竇。手術時若需阻斷下腔靜脈的血流,可經心包斜竇下部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包斜竇
  • 外文名: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
1、心包斜竇的套用解剖:,2、心包斜竇的動脈來源:,3、心包炎的分類和發病機理:,

1、心包斜竇的套用解剖:

心包斜竇(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又稱Haller氏竇,為位於左心房後壁,左右肺靜脈、下腔靜脈與心包後壁之間的心包腔。其形狀似口向下的盲囊,上端閉鎖,下端為連於心包腔本部的開口,稍偏左。心包斜竇的右側界是漿膜性心包髒壁兩層在右肺上下靜脈、下腔靜脈根部轉折形成的右心包襞;左側界為左肺上、下靜脈根部的左心包襞;上界為心包連合襞;前界為左心房後壁;後界為心包後壁。部分學者統計斜竇入口處平均寬38.8mm,深38.3mm。斜竇的大小因心的位置不同而各異,心為橫位者高度較小,心為垂直位者高度較大。
手術需阻斷下腔靜脈血流時,可經過斜竇下部進行。炎症時可使斜竇入口處發生粘連,在竇內形成獨立的膿腔。

2、心包斜竇的動脈來源:

①胸廓內動脈的心包膈動脈,其分支營養心包的大部分;②膈下動脈的心包支,分布於心包的下部;③支氣管動脈、食管動脈以及胸主動脈的縱隔支,都分支分布至心包後部。心包的靜脈一般與動脈伴行,注入奇靜脈,半奇靜脈、胸廓內靜脈以及膈下靜脈等。心包的淋巴引流至心底部的淋巴結。心包的神經來自迷走神經、膈神經以及交感神經等。

3、心包炎的分類和發病機理:

心包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生的炎性病變。心包炎有急性和慢性兩種。能引起猝死的多見於急性滲出性心包炎,也有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多繼發於其他疾病,最常見的有風濕熱、結核病、化膿性細菌感染(如肺炎)、尿毒症等。急性心包炎可分纖維素性和滲出性兩種。前者心包內無明顯積液,後者心包內有較大量的積液。滲出液可為漿液性、出血性和化膿性。急性滲出性心包炎主要表現為發熱、出汗、乏力、心前區疼痛以及明顯的心臟壓塞症狀。有時可因心包內驟然大量滲液,迅速地障礙心臟搏動而引起急死。急性心包炎在炎症過後,常留下或多或少的疤痕和粘連,如果粘連不多,即慢性粘連性心包炎,在臨床上無重要性。如果粘連廣泛則引起慢性縮窄性心包炎,使心包失去彈性,明顯地影響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當過度緊張或體力勞動時,可引起心臟停搏而死亡。屍體解剖可見:急性滲出性心包炎死者,心包內有大量積液;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死者,心包粘連有疤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