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臨床指南

心力衰竭臨床指南

《心力衰竭臨床指南》是2013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麥克多納、Roy S.Gardner、Andrew L.Clark、Henry J.Dargi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力衰竭臨床指南
  • 作者:(英國)麥克多納(Theresa A.McDonagh)、(英國)Roy S.Gardner、(英國)Andrew L.Clark、(英國)Henry J.Dargie
  • 譯者:楊水祥 、霍勇 、胡大一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7月1日
  • 頁數:50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9164686 
  • 外文名:Oxford Textbook of Heard Failure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牛津版心力衰竭臨床指南》共分10章,內容包括心力衰竭概述、流行病學、病因學、細胞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伴發疾病、預後、治療,以及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和防治展望等。本書觀點新穎,闡述問題透徹,內容豐富、翔實,實用性、指導性強,適合心血管病專科醫師、相關科室醫師、科研人員以及涉及相關內容的教師、醫學生等參閱。

圖書目錄

第1章 心力衰竭概述
第一節 什麼是心力衰竭
第二節 心力衰竭綜合徵
第三節 急性心力衰竭綜合徵
第2章 心力衰竭流行病學及病因學
第一部分 心力衰竭流行病學
第二部分 心力衰竭病因學
第一節 心力衰竭的典型病因
第二節 心力衰竭的遺傳學
第三節 代謝性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四節 成年人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
第五節 心力衰竭的感染性或浸潤性病因
第六節 醫源性心力衰竭
第3章 心力衰竭細胞病理學
第一節 衰竭心肌細胞內鈣離子的轉運及細胞重構
第二節 心肌能量代謝
第三節 衰竭的心肌細胞
第4章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學
第一節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學
第二節 心臟鈉尿肽與心力衰竭
第三節 血管加壓素與心力衰竭
第四節 心力衰竭的細胞因子與炎性標記物
第5章 心力衰竭的診斷
第一部分 非侵入性檢查
第一節 心力衰竭的基礎檢查
第二節 超聲心動圖的臨床套用
第三節 核醫學在心力衰竭中的套用
第四節 心力衰竭的磁共振成像
第五節 心力衰竭的CT成像
第六節 慢性心力衰竭運動代謝測定
第二部分 侵入性檢查
第6章 心力衰竭伴發疾病
第一節 舒張性心力衰竭
第二節 右心衰竭
第三節 貧血
第四節 腎功能障礙
第五節 慢性肺部疾病
第六節 肺高血壓
第七節 糖尿病
第八節 心臟瓣膜病
第九節 睡眠呼吸暫停
第十節 關節炎
第7章 心力衰竭的預後
第8章 心力衰竭治療
第一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治療
第一節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和血管擴張藥
第二節 β腎上腺能受體阻滯藥
第三節 醛固酮拮抗藥
第四節 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藥
第五節 慢性心力衰竭的體液平衡治療
第六節 地高辛
第七節 抗血栓藥物
第二部分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
第一節 正性肌力、縮血管和血管擴張藥
第二節 急性心力衰竭急診診療
第三部分 非藥物治療
第一節 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康復
第二節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教育與自我管理
第四部分 器械治療
第一節 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
第二節 心臟再同步治療
第三節 三維成像技術在心臟再同步治療中的套用
第四節 CRT與CRT—D治療最新進展
第五部分 外科治療
第一節 心臟移植
第二節 血管重建與心室重建
第三節 心室輔助裝置
第四節 二尖瓣手術
第六部分 急性心力衰竭的通氣策略與急診診療
第9章 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
第一節 多學科性心力衰竭管理方案
第二節 臨終關懷
第三節 病程監護與監測
第10章 心力衰竭防治展望
彩圖

序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和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明顯增加,心力衰竭不只是西方國家的流行病,也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心力衰竭仍然是一個“不治之症”和“頑難之症”,其5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仿。所以,心力衰竭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醫療問題,其防治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鑒於心力衰竭的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面對心力衰竭治療難、康復難和管理難等問題,全面認識其病理生理機制、分子基因調控機制,薈萃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最新進展,具體羅列和細緻分析每一個臨床問題,結合指南詳盡指導每一個疾病的治療,並對所有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管理措施進行全面闡述,形成一本基本、全面和權威的教科書式的心力衰竭專著,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們的心愿。所以,在我們看到這本牛津版的心力衰竭指南,看到了它的全面性和權威性後,我們想到還需要增加其新穎性。於是,我們組織相關學科的專家教授對該書進行了全面的編譯,薈萃編寫增加了一些新進展、新內容。相信該書將成為心力衰竭領域難得的一本臨床醫師參考書。
近年來,我們也積極探討和摸索心力衰竭防治的新模式。我們正在採用組學技術探討心力衰竭的病因,建立以轉化醫學為指導,學科交叉為基礎的醫療、保健、預防、康復四位一體的綜合防治模式,希望能對其防治有所幫助。
我們提出“心力衰竭是一個進展性疾病”的新概念。強調“防”要從源頭做起,要注意危險因素的防治,注意心肌凋亡和心臟重塑的防治;“治”要阻斷心力衰竭的持續進展;“康復”治療要做到身心結合,注意關“心”護“腎”,要通過強化學科交叉,推動心力衰竭的全面防治。
參加本書編寫的作者,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專家教授,也有臨床一線的青年醫師,感謝他們為本書編寫作出的努力。我們不奢望本書可以作為心力衰竭防治和管理實踐的操作指南,但期望儘可能多地為廣大醫師提供有用的信息。
鑒於參加本書編寫的人員較多,時間倉促,不足之處,殷切希望廣大讀者予以賜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