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嶺山脈

徽嶺山脈

徽(亦作翬)嶺,一名大尖山,在安徽績溪縣西北,東北走向,是境內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主要分水嶺。徽水河出其北,翬溪河出其南。唐宋時,翬溪河畔有大徽村(今高遷村附近)。山嶺有驛道、關隘,關隘海拔774米,山脊自大源金鋼岩至金沙黃嶺,長50餘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徽(亦作翬)嶺
  • 別稱:大尖山
  • 走向:東北
  • 長度:50餘公里
  • 寬度:多條山脈組合
  • 起點:高遷村附近
  • 終點:大會山山脈交接
  • 主峰:仙人岩尖
徽嶺山脈介紹,各山脈介紹,

徽嶺山脈介紹

中有百籮園、蘆塘山、高梘山、翬溪山、新嶺等。主峰仙人岩尖,距其中部。主脈西北側,分出大獒山、萬籮山支脈北入旌德,天頂山支脈南入歙。並在鎮頭附近與大會山山脈交接。

各山脈介紹

人岩尖
在縣城北13公里。海拔1117米,山頂多奇石。明弘治《徽州府志》:“舊傳仙人往來其間,煉丹石杵、臼存焉,故名。”
翬溪山
泛指仙人岩尖南側翬溪河谷中諸山,有十釵尖、擱船坪、五鳳降、大坑凹等十餘座。翬溪山東南有外靠嶺、集坑降;南有兩支,河東一支至城郊出石壁山(石壁高40米)、五龍嶺,河西一支至城郊出魚岱山(船山),皆為饅狀之丘陵。
高梘山
在城東北10公里,海拔826米。山上有石槽如梘,泉水流瀉其中,故名。山間有高梘山村。南有蒼龍山、王石山。蒼龍山海拔715米,有蒼龍洞、瀑布泉,南麓王()村。王石山海拔569米,山頂岩石錯聳,又稱王石岩,西麓石門裡村。王石山東出十里岩,岩高43米,寬百餘米,與對岸水岩山峙立,為城北鎖鑰,今皖贛鐵路穿岩而過。高梘山隔際坑源峽谷為錦屏山(海拔744米),錦屏山隔揚溪源峽谷聳立之峰為黃花尖。
黃花尖
海拔976米,上長黃花菜,故名。東南麓為丁家店,西麓為冷水村。
岩石尖
位於黃花尖西北2.5公里處,海拔825米,周廣十餘公里。頂端陡崖,高30餘米,闊百餘米,崖頂坦平,山體遠望如鞍,又名鞍山、玉台山。崖壁底部,有一裂隙,高十數米,寬約一米,有鐵鏈可攀登至頂。隙頂洞內有“仙”字碑、仙人座。崖下有溶洞,旁有泉,水四時不竭。崖前有觀音廟,1947年被國民黨軍隊燒毀。西麓為葛家灣。北有老虎頭、上嶺及接賢嶺。上嶺(海拔607米)北約1公里接吳周嶺(海拔575米),又2.5公里為白石崗(海拔749米)。又2公里為和尚尖(山頂渾園狀如僧首,海拔719米),又6公里為吳培崗(海拔655米)。吳培崗界績溪、旌德、寧國。
蘆塘山
位於黃花尖東北3公里處,海拔983米,上有蘆塘,故名。西麓龍叢村。北有東坑山(海拔791米),西析寒莊嶺連吳周嶺。
百籮園
海拔1006米,在績、旌兩縣交界處,西南連蘆塘山,北有考嶺,東有坑南塢尖(海拔950米)。坑南塢尖北為黃嶺(海拔506米),東有烏焦山(海拔740米)。
廟王山
又名蠻王尖,海拔717米,位於尚田鄉與板橋頭鄉之間,頂有廟,今存遺址。北迤為尚田降(海拔463米)、玉屏山(海拔609米)、蜀馬嶺、碧山(海拔541米)、栗樹嶺(海拔521米),與大獒山相接。
大獒山
海拔759米,半山有岩,岩下有白龍潭(今改建水庫),明弘治《徽州府志》:“舊傳劉叟隱此”。南有小獒峰,界績、旌兩縣,旁一峰園秀如蕾。山坳間有小獒庵,今廟圮,建村。北坡十二岱,有三聖殿。南麓吳村,東麓西坑村。
龍門嶺
大獒山北迤14公里縣界上有株樹嶺、黃家嶺、扁擔凹(海拔810米)、姚家墳(海拔821米)、龍王尖(海拔786米)和龍門嶺(海拔514米)諸山,龍門嶺在縣境最北端,南麓龍門嶺村,東臨龍溪河。
金鋼岩
位於縣境西南端,海拔734米,西北連竦嶺尖接南雲尖約12公里之山脊為績、歙縣界,東4公里隔大源峽谷為金山岩,產名茶,東北隔大源峽谷為天頂山。
天頂山
古名五老山,海拔709米。東、北兩面下為深邃隘谷,有擎天頂立之勢,故名。頂五峰並峙,上有甘露祠,今圮。南側半山有高山村,北麓鎮頭村。
古塘崗
在浩寨鄉古塘村東,海拔471米。西有“獅子搖鈴”之勝,今村民在其麓採石,景已半毀,北連煉鼎山、石洞嶺(海拔468米)。煉鼎山一名錦谷山(海拔540米),在大谷村西,上有堅石如陶罐,廣丈余,世傳有老翁煉丹其上而得名。
萬籮山
古名古塘山。石洞嶺北面之峰,海拔737米。清嘉慶《績溪縣誌》:“緣麓以上,周遭皆田,歲可收稻萬籮亦不誣。”故名。西展為蒿山(海拔548米),上有獅子石,高4米。東迤2公里為靠嶺(海拔535米),東北迤有山家嶺(海拔610米)、龍山(海拔579米)、梅王尖(海拔652米)、牛頭山(海拔648米)等,是績、旌兩縣之界山。靠嶺東迤為來龍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