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氏鈍綏蟎

雌蟎:背板長360微米;寬250微米。背板光滑,至少有7對小扎。背毛17對,背中毛6對,中側毛2對,側列毛9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德氏鈍綏蟎
  • 拉丁學名:德氏鈍綏蟎
  • :動物界
  • :蛛形綱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德氏鈍綏蟎
拉丁學名:
綱:蛛形綱
目:蜱蟎目
科:植綏蟎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葉蟎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態特徵

M4、M5毛有小齒,M4>19>11>D1,其餘毛微小光滑。亞側毛2對光滑,位於盾間膜上。氣門板前端與背板癒合,氣門溝向前延伸達D1毛之間。腹面12塊板光滑,胸板有胸毛3對及小孔2對,Ⅳ胸毛位於胸後扳上。生殖板寬83.80微米,有生殖毛1對,孔位於Ⅲ肛前毛後,孔距22.30微米。腹肛板兩側盾間膜上有剛毛4對,Ⅳs最長而光滑,足後板2對。受精囊頸長,基部大於端部。螯肢動趾4齒,齒趾11齒具鉗齒毛。IV足巨毛3根,著生在膝、脛和基跗節上。雄蟎:背板長270微米;寬210微米。亞側毛2對位於背板上,腹肛板前側角與氣門板連線,具肛前毛3對,排成2列。肛前孔1對。Ⅳ足膝、脛和基跗節上各有巨毛1根。

生物學特性

(1)繁殖與壽命:根據陳守堅等觀察(1982),該蟎的雌蟎多於雄蟎,其雌雄性比在1.82:1。羽化後的成蟎,當天就可交配。產卵前期1-4天。開始產卵後2-3天即進入產卵高峰期。每雌最高日產卵量達6粒,一般1-2粒。平均單雌產卵量38.08±8.14粒。產卵期平均20天左右。卵散產,在田間卵產在棉葉背面棉葉蟎群體中。雌蟎最適溫度為23-28℃;相對濕度75-90%,在18℃以下,產卵明顯減少,11℃以下產卵停止。當溫度在30℃時,成蟲大量逃亡,33℃時,1天后就全部死亡。在25-28℃溫區內,成蟎壽命平均22.50±5.99天。
(2)取食:初孵幼蟎即能取食,嗜食葉蟎幼蟎;也取食葉蟎的卵。成蟎和若蟎每天取食葉蟎幼、若蟎5-7頭。成蟎每天捕食葉蟎雌成蟎平均1.30頭,幼、若蟎7-33頭,葉蟎卵7-28粒,雄成蟎每天捕食葉蟎卵6-16粒。
(3)水分對德氏鈍綏蟎生長發育的影響:水分在德氏鈍綏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即使在有適宜溫度和食物(花粉)的條件下,若不供應清水,對德氏鈍綏蟎生長、發育和繁殖均有不良影響,在飢餓的條件下,這種影響尤其顯著,表現在幼蟎的存活期短,發育不正常,成蟎壽命短,繁殖力下降。如在23℃,只供花粉不供水的條件下,幼蟎發育到成蟎歷時最長達10天,而正常的只需3-4天。當溫度高時,不供水的幼蟎幾乎全部不能發育到成蟎。在德氏鈍綏蟎生活的環境中,如果缺乏充足的水分(如降雨、露水等),除不能滿足其飲食的水分外,空氣濕度也往往很低,這對其也有明顯的影響。因此在大量飼養時,對幼、若蟎期注意保濕是大量飼養德氏鈍綏蟎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地理分布

湖北、上海、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