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新河

德惠新河

德惠新河位於徒駭河、馬頰河之間,是為改善該流域的排水條件,於1968年人工開挖的一條排水河道,因當時流經德州、惠民(濱州)兩個地區,故命名為德惠新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德惠新河
  • 開工時間:1968年
  • 耕地:18.2萬公頃
  • 流域面積:3248.9平方公里
  • 河長:孫立成 
流域概述,流域範圍,地質地貌,水系,氣候,水文水資源,水旱災害,社會經濟,河道治理,蓄水灌溉,流域開發,流程紀實,

流域概述

流域範圍

德惠新河位於徒駭河與馬頰河之間,為1968~1970年新開挖的河道。幹流起自平原縣王鳳樓村,流經平原、陵縣、臨邑、商河樂陵、陽信、慶雲,於無棣縣下泊頭村東北12公里處與馬頰河匯合後入渤海,河道總長172.5公里,流域面積3248.9平方公里,耕地18.2萬公頃,人口150萬人。

地質地貌

該流域系黃河沖積平原,自然地形為西南高,東北低。在地質構造上,近於渤海凹陷中心。隨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的隆升,黃河濁流的沖淤,沉積物逐年加厚,到第四紀,沉積物超過了下陷,構成了平原。土壤分為砂質土、壤質土、粘質土、潮土等。極易淤積。

水系

德惠新河屬海河流域。德惠新河有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較大支流12條,其中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禹臨河、臨商河、躍進河、引徒總乾渠等4條。

氣候

德惠新河流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春季多風少雨,氣候乾燥,氣溫回升快;夏季氣候溫熱,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氣爽,雨量驟減,氣溫下降;冬季雨雪稀少,氣候乾冷。多年平均降雨量585毫米左右,約70%的雨量集中在6-9月份。

水文水資源

德惠新河屬季節性河道,客水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23億立方米。徑流的年內變化受降水影響,大部分集中在7-9月份,流域河段大部分非汛期缺水或乾涸無水。

水旱災害

洪災發生頻繁,建國後的57年中,洪澇災害受災面積超過20萬畝次的年份19次,以1961年和1964年最為嚴重。春旱年年發生,秋旱年年出現。尤其以1968年、1992年旱災最為嚴重,造成了春棉枯死,小麥減產,夏播無法下種。

社會經濟

德惠新河流域經濟發展,防洪要求高,防洪保護區涉及德州、濟南、濱州三市10個縣(市),面積5636平方公里,耕地32.29萬公頃,人口309.4萬人。本區域為山東省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近年來農業生產得到了較大發展,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油料及雜糧等。同時也是重要的林果生產基地,無棣縣素有“中國棗鄉”、“金絲小棗第一縣”之稱。陽信縣素有“中國鴨梨之鄉”之稱。同時本區域工業基礎不斷壯大,魯北化工集團、埕口鹽場以及勝利油田等工礦企業均在此保護區內。1997年工業產值達100.49億元。隨著黃河三角洲開發及海上山東建設兩大工程的啟動,本區域的經濟將會以更高速度發展。

河道治理

德惠新河是1968年為解決徒駭河、馬頰河下游之間低洼地帶排水困難而人工開挖的一條排水河道。幹流工程分兩期實施。第一期:王鳳樓至老馬頰河段長104.7公里為新挖河,於1968年冬至1970年完成挖河、築堤。第二期:老馬頰河段按“64年雨型”擴大治理,於1970~1971年完成,其中下泊頭至匯河口段12公里為機械化施工。1991年經海委批准,開始對幹流河道進行清淤治理,至1994年完成了大劉店閘以上約133.6公里河道的清淤任務,完成投資5610萬元。1999年經山東省計委批准安排了海口段(胡道口閘至匯合口)19.0公里的清淤治理,完成土方470萬方,投資4104萬元。目前通過對上游王鳳樓造紙廠排放污水綜合治理,已經初步使得全境內河水達標。

蓄水灌溉

本流域屬農業大區,目前已形成以引黃灌溉為主、井渠結合提水灌溉為輔的農業灌溉體系。

流域開發

由於受歷代黃泛影響,德惠新河流域崗窪不平,窪地多,排水出路少,澇災嚴重。境內河道建有攔河水閘8座(王鳳樓、後張、趙棒槌、鄭店、王槓子、大劉店、白鶴觀、胡道口),1991年至1994年,因河道淤積嚴重,按“六四型”排澇、“六一型”防洪標準進行了治理,改建了東西宗調節閘,解決了德惠新河與馬頰河之間的相互調水問題。

流程紀實

德惠新河幹流起自德州市平原縣王鳳樓村,上游有洪溝河、趙王溝流入,向東流經陵縣、臨邑、商河、樂陵、陽信、慶雲、無棣等8縣市,在無棣縣東北部與馬頰河匯流入渤海,幹流長172.5公里。
德惠新河上游段105公里為新開挖河道,下游段67.5公里則是利用了馬頰河故道,擴大治理後成為德惠新河河道。德惠新河上游由支流洪溝河、趙王河匯流於平原縣王鳳樓而形成,流經德州市的平原、陵縣、臨邑、樂陵、慶雲五縣市21個鄉鎮,德州市境河道長度127.6公里,堤防長度203公里。德州市域內主要有趙王河、洪溝河、張豐池溝、禹臨河、引徒總乾、備戰河、臨商河、大胡樓溝等支流匯入。
德惠新河德州段自上而下有王鳳樓、後張、趙棒槌、鄭店、王槓子、大劉店、白鶴觀、胡道口閘8座攔河閘,有險工3處,阻水高渠12條,缺口17處,其中支流入口5處,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入口有禹臨河、臨商河、躍進河3處,均無控制建築物,行洪時支流排水受頂托,幹流洪水倒灌。德惠新河濟南段自商河縣懷仁鎮三皇廟西沿臨邑、商河縣界東北流,到臨商河口西入商河縣境,於奎台鄉坡李家東又沿樂陵、商河縣界再東北流至韓廟鄉買虎站東出境。主要支流有臨商河、躍進河、改鹼河和商東河。
德惠新河自陽信縣崔家樓村北進入濱州市陽信縣境,經王槓子村西,至王坤兮村北進入德州市慶雲縣,又於解家村西入濱州市無棣縣,經大王家西、掛甲口西、車鎮西、大楊西、大山東、劉郭橋東、黃瓜嶺東,又東北與馬頰河匯流入渤海。濱州市境內陽信、無棣兩段河道總長77.6公里,堤長137.4公里,流域面積135.4平方公里。陽信縣崔樓河底寬58米,邊坡1:3,堤高2.70米,堤頂寬5米,堤距154米,排澇流量281.7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14立方米/秒;王坤兮村北河底寬87米,邊坡1:3,堤高3.4米,堤頂寬4米,堤距187米,排澇流量296.4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55立方米/秒。無棣縣解家河底寬87米,邊坡1:3,堤高2.7米,堤頂寬6米,排澇流量302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55立方米/秒;匯合口河底寬105米,邊坡1:5,堤高1.3米,堤頂寬4米,堤距540米,排澇流量320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72立方米/秒。德惠新河濱州段共建有攔河閘3座,王槓子閘、白鶴觀閘、胡道口閘,因村命名,七十年代建成,此外,還有引排水涵洞28座,生產橋6座。德惠新河(濱州段)為平原河道,無棣境內系利用馬頰河故道改建而成,因距黃河較近,受歷代黃河決泛影響較大,整個河道大勢尚順直,但局部彎曲段較多。
德惠新河是一條人文河流,流域陽信、無棣二縣歷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原始社會晚期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聚居,但在明朝以前,由於該流域瀕臨渤海,土地斥鹵,居民較少;明代,方有大批山西省洪洞縣、河北省棗強縣的移民遷來居住,勤勞勇敢的先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辛勤勞作,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素有“東省文明之區、北海翰苑之府”的稱譽,因此,德惠新河流域內名勝古蹟、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眾多,有大禹、漢武帝、魏武帝登臨並留下遺蹟和詩文的禹貢碣石山。碣石山位於德惠新河濱州段左岸,《禹貢》稱碣石山,後稱無棣山、鹽山、馬谷山、大山,呈圓錐形,海拔63.4米,占地20餘萬平方米。該山形成於距今73萬年的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時期,由12萬年前的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是我國最年輕的火山,也是華北平原地區唯一露頭的火山,被譽為“京南第一山”,1999年3月被列為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德惠新河入海處是貝殼堤島與濕地系統自然保護區,該貝殼堤島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且是唯一新老堤並存的貝殼堤島,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島鳥類遷徙的中轉站和越冬、棲息、繁衍地,共有鳥類45種,保護區內遼闊、寧靜,自然風光優美,是騎馬、獵兔、捕魚、捉蟹的好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