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里

德安里

德安里位於廣東普寧故城洪陽鎮南村,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名將方耀與其兄弟共同營建的家族集居寨,是潮汕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時期較長的巨型府第式建築組群,也是國內罕見的府第式古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德安里
  • 地理位置: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南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占地面積:63000平米
  • 景點級別:AAA級
  • 建成時間:公元1871年
  • 著名人物:方耀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廣東省普寧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基本概況,戶主人,建築風格,百鳥駟馬,起源,歷程,排水系統,意義,套用,旅遊產業基地,文化名片,

基本概況

始建於同治十年(公元1871),光緒十六年建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整個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三部分,占地面積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寨內有客廳、祠堂、佛堂、書齋、臥室、餐廳、庫房、閣樓、門房,還有寨前廣場、後花園、蓮池、寨門、圍牆,圍牆外有護寨河,房屋總數773間。整個建築規模之大,構築之精,造型之美,堪稱建築藝術一朵奇葩。

戶主人

方耀是潮州先賢,也是創建德安里古村落的先人,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民國38年編纂的《潮州先賢像傳》專門為他立傳。方耀,生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普寧縣城洪陽西村。方耀官至廣東水師提督。其兄弟有六人,方耀和四弟方勛是清廷在編的武官,其他兄弟也都先後受到清廷的賜封。方耀靠鎮壓太平軍殘部而發跡,因驍勇善戰,被《清史稿》譽為“謀勇將軍”,並被清廷賜號“展勇巴圖魯”。在他任潮州總兵期間,他“清鄉辦積案”,懲辦匪眾三千餘人,這就是對潮汕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的“方大人辦清鄉”。方耀在汕頭市達濠區以“教化”手段肅清地方黑勢力,消除因幫派爭鬥造成社會治安動盪不安之舉,深得人心。當地老百姓因感念方耀整頓社會治安的功績,而修建的“方大人公廟”至今香火猶未絕。在方耀的諸多建樹中,最為人們所稱道的是重教興學。在他任潮州總兵期間,由他督建督修的書院幾十所,鄉校和私塾上百所。方耀還開設韓江書局刻印圖書,籌款建惜字寶文社;每年雇兩人赴各地收羅字紙,滌淨焚化埋入字紙灰墓,以示珍惜文字,崇文愛士,教化民心,以詩禮之氣潛化兇悍之風。此外,方耀還築堤疏河、興修水利;屯兵開墾、圍海造田,施惠政於民。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爭爆發,方耀往欽州駐防,充海防全軍翼長,翌年,署理廣東水師提督,駐虎門。他與督撫共商籌辦防務,將威遠、上下橫檔各台改造為新式操演炮位;親巡港汊,繪成圖說;分遣將校駐防在兩廣交界處。他治軍嚴謹,慷慨明敏,善於用人。少保彭玉麟來粵視察防衛,回京後向朝廷奏說:“粵有方耀在,可高枕也。”由於方耀固防得力,增援及時,禦敵有方,慈禧太后賞賜穿黃馬褂並賞戴花翎,還賞賜荷包、銀錢等,並賞太后親書的“福”字。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廷論功行賞,方耀從署理廣東水師提督升為實授。1891年7月7日方耀因中暑卒於江浦行軍途中,時年58歲。清王朝在祭文中稱其:“性行純良,才能稱職”。《清史稿》對方耀的評價為:“善戰兼謀勇,尤善治盜,民多感頌,茲故並著之。”
德安里
方耀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他為抵抗外國列強的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忠君愛國的思想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軍人;方耀不僅僅是一介武夫,他還是潮汕地區文化教育的積極推動者和實踐者,他倡建書院和書塾,他創建“惜字寶文社”,以尊重文化、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為己任。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一直以來,德安里都延續著方耀重視文化教育的精神,以濃郁的書卷氣和藝術氣息薰陶、塑造著人的品質和靈魂。

建築風格

德安里的建築,集潮汕民居建築的大全:大祠堂、三廳亘、五間過、四點金、下山虎、駟馬拖車、五壁聯、獨腳獅等。在潮汕見不到或罕見的建築形式,在這裡都能看到。
德安里整個建築組群由三部分有機聯繫組成,每一部分又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富於特色的建築組群,一組“百鳥朝凰”、兩組“駟馬拖車”,每組裡面又有多座獨立的造型結構,各具特色而又有機聯繫在一起的建築物。德安里老寨和中寨坐西朝東,新寨坐北朝南,老寨建築格局為“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寨建築格局為“駟馬拖車”。建築形式保持了晚清典型潮汕村寨特色,寨內又有洋式建築,有繼承,也有發展。德安里雖歷滄桑巨變,但整體建築保存較完整,其規模之大,構築之精,式樣之全,造型之美,堪稱潮汕建築藝術的奇葩。它以其罕見的建築布局和獨特的設計風格,被編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的民用建築教科書中。

百鳥駟馬

起源

據廣東省民間藝術家協會考證,德安里始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時任潮州總兵的方耀偕同其兄弟在家鄉洪陽營造德安里老寨,中寨則由方耀四弟方勛主持規劃,並建主祠堂。十多年後,方耀收養的20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老寨已容不下,故興建新寨。後來,十三子廷珍自恃方耀唯一親生子,在新寨東側興建“方氏家廟”,專祀其生母余壽坤。後因兄弟勸阻,其母才沒有入祠。至光緒十六年完工,整個德安里村落的建造歷時將近20年。
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德安里老寨新寨全景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德安里老寨新寨全景

歷程

中國傳統建築有“君子營建宮室,宗廟為先,誠以祖宗發源之地,支派皆本於茲”的觀念,《潮州府志》也言:潮人“營宮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繼絕嗣,崇配食,重祀田”。因此,德安里三寨都以大宗祠為中心,其他建築按次序環繞大宗祠而建,形成了這樣的格局:大宗祠的左右是小宗祠,然後是火巷和厝包(包屋),它們從三面護衛著大宗祠,外圍是一座座重疊相連的“下山虎”和“四點金”,最後是堅固圍合的寨牆。
德安里占地面積達5.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寨內有官廳、祠堂、佛堂、書齋、餐廳、庫房、閣樓等,房屋總數773間。德安里以其罕見的建築布局和獨特的設計風格,被編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的民用建築教科書中。它也是潮汕民居建築形式的大全,平房、下山虎、四點金、五廳通、獨腳獅……其他地方罕見的建築形式在這裡都能看到。德安里還是嶺南建築裝飾藝術的博物館。
德安里老寨圍繞著主體建築物大祠堂的房屋剛好是一百座房屋,俗稱“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寨的建築格局是潮汕傳統的民居“駟馬拖車”,中間的大祠堂象徵“車”,左右兩邊的次要建築象徵著拖車的“馬”,這樣坐在“車”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兩邊象徵著“馬”的子孫拖著,轟轟隆隆從遠古走來。

排水系統

“九轉十八彎”的排水系統

意義

德安里的建築,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最典型的要數村落的排水系統。它們採取傳統明溝的方式,經過“九轉十八彎”的流向,最終匯入寨前溪,經百里橋,注入榕江。德安里的排水系統還有一個特點,無論從天井流出的水,還是從支流排入中溝,再流入大溝,水都是從中行。水從中行即“衍”,意在生生不息,繁衍千秋萬載。

套用

德安里村民注意環保,不將生活垃圾傾倒入溝內。從前建的老房子都沒有廁所,村里排水溝又是明溝,各家各戶按照古老的習慣,用馬桶(俗稱“老鍋”)裝盛糞便,倒入村外的廁池,作為農用肥料。梅雨天之後,村中綠油油的草地上,覆蓋著一層菌類植物,其厚度差不多和浸泡過的木耳一樣,村民們稱其“鬼仔涎”,洗淨後加少許的油拌以生菜,炒熟即可食用。德安里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由此可見一斑。

旅遊產業基地

粵東文化旅遊產業基地
普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德安里的保護工作,決定由市場物業管理局成立德安里物業管理處,並撥專款保護修繕,使整個德安里重現其古色古香的昔日風采。如今的德安里正以其鮮明的建築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民俗風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德安里所在的洪陽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不僅擁有如德安里、培風塔、普寧學宮、城隍廟、文昌閣等一批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的名勝古蹟;書畫藝術在洪陽這塊熱土同樣源遠流長,歷來書畫人才輩出。隨著“中國古村落德安里·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 “中國古村落德安里·粵東五市美術名家邀請展”、 “德安里·首屆藝術收藏品博覽會”、 “金戈舞墨耀古村”——德安里全國獲獎軍旅書法名家十人邀請展、“縴手弄翰墨·慧心寫丹青”——女書畫家作品展、“德蘭在畹——北蘭亭全國書法暑期國展攻堅班暨導師作品展”、 “方家書畫——方澤浦、方楚雄、方楚喬、方向精品展”等大型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德安里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奠定了德安里在粵東地區不可代替的文化地位。

文化名片

首批廣東省27個古村落之一(2008年)
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
北蘭亭德安里書法教學基地(2011年)
首批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20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