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現代設計

德國現代設計

德國是現代設計運動的發起國之一,早在上世紀初,德國的設計先驅已經從建築設計著手,從事現代設計的探索和試驗。在納粹取得政權之後,德國這批現代設計的先驅都基本移民到美國,從而在美國推動了現代設計的發展,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國際主義設計的發展和興盛,現代設計與德國是分不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現代設計
  • 對象:德國
  • 對應:建築設計
  • 屬性:探索和試驗
二戰前時期,德國統一後,

二戰前時期

德國的工業企業一向以高質量的產品著稱世界,德國產品代表優秀產品,德國的汽車、機械、儀器、消費產品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品質。這種工業生產的水平,更加提高了德國設計的水平和影響。義大利汽車設計家喬治托·吉奧幾亞羅為德國汽車公司設計汽車,德國生產的義大利設計師設計的汽車,卻比同一個人在義大利設計的汽車要好得多,因而顯示出問題的另外一個方面:產品質量對於設計水平的促進作用。德國不少企業都有非常傑出的設計,同時有非常傑出的質量水平,比如克魯博公司(Krups),艾科公司、梅里塔公司(Melitta)、西門子公司,等等,德國的汽車公司的設計與質量則更是世界著名的。這些因素造成德國設計的堅實面貌:理性化、高質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特徵。 德國的企業在80年代以來面臨進入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德國的設計雖然具有以上那些優點,但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德國設計在以美國的有計畫的廢止制度為中心的消費主義設計原則造成的日新月異的、五花八門的新形式產品面前,已經非常困窘了。因此,出現了一些新的獨立設計事務所,以為企業提供能夠與美國、日本這些高度商業化的國家的設計進行競爭的服務。其中最顯著的一家設計公司,就是上面提到的青蛙設計。這個公司完全放棄了德國傳統現代主義的刻板、理性、功能主義的設計原則,發揮形式主義的力量,設計出各種非常新潮的產品來,為德國的設計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對於青蛙設計的這種探索,德國設計理論界是有很大爭議的,其中比較多的人認為:雖然青蛙設計具有前衛和新潮的特點,但是,它是商業味道濃厚的美國式的設計的影響產物,或者受到前衛的、反潮流的義大利設計的影響,因此,青蛙設計不是德國的,不能代表德國設計的核心和實質。這個問題依然在爭論之中,而德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走兩條道路:德國式的理性主義,主要為歐洲和德國本身的市場;國際主義的、前衛的、商業的設計,主要為廣泛的國際市場。
在平面設計方面,德國也同樣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德國功能主義、理性主義的平面設計也是從烏爾姆設計學院發展起來的,烏爾姆學院的奠基人之一德國傑出的設計家奧托·艾舍在形成德國平面設計的理性風格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主張平面設計的理性和功能特點,強調設計應該在格線上進行,才可以達到高度次序化的功能目的。他的平面設計的中心是要求設計能夠讓使用者用最短的時間閱讀,能夠在閱讀平面設計文字或者圖形、圖像時用有最高的準確性和最低的了解誤差。1972年,艾舍為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設計全部標誌,他運用自己的這個原則,設計出非常理性化的整套標誌來,功能非常好,通過奧林匹克運動會,他的平面設計理論和風格影響了德國和世界各國的平面設計行業,成為新理性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基礎。德國的幾個重要的設計中心,比如杜塞道夫、斯圖加特、科隆、法蘭克福等等,都有非常強有力的平面設計集團。
這種思想情況,使德國的平面設計具有明快、簡單、準確、高度理性化的特點,但是,同時也有沉悶的、缺乏個性的傾向。德國平面設計與德國的工業產品設計一樣,雖然傑出,但是毫無幽默感,毫無文化個性可言。
長期處於東德內部的西柏林對於西德的這種設計原則非常不滿,因為西柏林的孤立環境,造成了西柏林平面設計的特別發展。西柏林設計強調人情味道,強調設計的風格特點,強調個性和文化品味,具有藝術的、幽默的特色,在沉悶的德國設計之中,西柏林平面設計非常突出。比較重要的西柏林平面設計家有伯納德·斯坦恩(RernardStern)、斯皮克曼和尼古拉·奧托等等。
從西柏林平面設計的探索開始,一批以西柏林為中心的設計家創造出一個新的設計流派來,稱為“新德國設計”(NewGer-貼nDesign),以非正統德國理性主義為中心,他們的家具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都具有生動的特點。這場運動的精神領袖是克里斯提安·邦格拉博(christianBorngraber),他以他的設計事務所設計的工作室(Designwerkstatt)作為宣傳新設計思想的論壇,公開反對沉悶的主流德國現代設計。他曾經說:我反對的不是蘭姆斯,而是那種說德國設計必須象蘭姆斯的刻板教條(見:HughAldersey-Williams:NatinalismandGlobalismInDesign,RIZzoli,1992,P.36)。重要的以西柏林為中心的“新德國設計”組織和個人包括有加布利爾·康萊舍(GabrielKarnreich)、安德里亞斯·布蘭多里尼(AndreasBrandolini)、斯提列多設計事務所等等,這個流派的設計常常充滿了放蕩不羈的戲謔成份,利用一些廢品組合,比如破木箱、鋼管來組成家具或者其它用品,與義大利的前衛和激進設計運動的作品有相似之處,這是德國設計中的一個非常特殊的內容。

德國統一後

東德和西德統一以後,西德的設計面臨如何改造落後的東德設計問題。東德的企業水平非常低,統一以後,大部分原國有企業都編人私有,設備落後,企業管理混亂,產品設計和包裝設計幾十年沒有變化,與先進的西德設計無法立即接軌。統一以前,大部分東德設計師都在政府的設計部門康比納提(kombinate)中工作,負責為全國各種企業提供設計,是中央計畫經濟下的刻板設計體系,難以達到好的效果。而政府不允許私人的設計事務所發展,幾十年中,東德只有非常少的獨立的、私有的設計事務所,根本對於企業和經濟發展起不到促進作用。東德的消費產品設計長期以來都處在拙劣地模仿西德的設計,但是它們沒有能夠超過布勞恩設計的高度,根本沒有新的探索。統一以後,一旦企業變成私有,設計成為市場競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東德的設計問題變得非常嚴重。目前,德國設計界與工業界聯合,設法為轉型中的前東德產品找出一條新的折衷發展道路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