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類星體

微類星體

微類星體是類星體的小型表親。其命名看得出來是源自類星體,而兩者間有些共同點:強烈且時變的無線電波輻射,常表現成無線電波噴流(radio jet),以及一個圍繞黑洞的吸積盤(accretion disk)。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類星體
  • 性質:類星體的小型表親
  • 特點:強烈且時變的無線電波輻射
  • 稱號:天文學“四大發現”
定義,最新發現,

定義

在類星體中,黑洞具有超級大的質量(百萬計的太陽質量);在微類星體,黑洞質量為幾個太陽質量。在微類星體,堆積的質量體來自一顆普通的恆星,而且吸積盤在可見光區與X射線區具有非常高的亮度。微類星體有時候稱作“無線電波噴流X射線雙星”,以和其他的X射線雙星(X-ray binaries)做區別。一部分的無線電波輻射來自於相對論性噴流(近光速),常表現出外顯的超光速運動
微類星體在研究相對論性噴流方面極為重要。噴流成形於黑洞附近,而黑洞附近,時間尺度和黑洞質量成正比關係。因此,尋常的類星體要幾百年才做的改變,微類星體可以在一天內完全經歷。

最新發現

一個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網路版發表報告說,他們在銀河系的近鄰仙女座星系發現一個微類星體。研究小組在2017年1月通過不同太空望遠鏡,探測到了這顆名為XMMU J004243.6+412519的微類星體所發出的X射線。這個微類星體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0倍,位於銀河系的近鄰仙女座星系。仙女座與地球所在銀河系目前相距約250萬光年。
類星體是極其明亮的星系核心,而微類星體則是小型類星體,兩者存在共同點:強烈且多變的無線電波放射。但不同的是,類星體由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驅動,這些黑洞的質量可達太陽的數十億倍。而驅動微類星體的黑洞質量通常為太陽質量的數倍。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馬修·米德爾頓說,與距銀河系遙遠的普通類星體相比,在鄰近星系的這項新發現將幫助人類掌握更多相關信息,有助進一步了解黑洞形成、如何吞噬物質等問題。
20世紀60年代,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脈衝星和星際有機分子的發現被並稱為當時的天文學“四大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