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第2版)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第2版)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第2版)》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新民,王燕芳。

基本介紹

  • 書名: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第2版)
  • 作者:潘新民  王燕芳
  • ISBN:978-7-121-12040-4
  • 頁數:400頁
  • 定價:45.00元(含光碟1張)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 開本:16開
宣傳語,內 容 簡 介,前 言,目 錄,

宣傳語

以點帶面,與時俱進,軟體和硬體相結合,實用性強,內容精練,信息流概念清楚,強化練習,資源共享。

內 容 簡 介

本書內容全面,深入淺出,注重實用。
本書全面系統地講述了微型計算機在嵌入式系統中的各種套用技術。主要內容有: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及分類、A/D和D/A轉換、數據採集、鍵盤接口技術、LED及LCD顯示、報警技術、馬達控制、步進電機控制、I/C卡接口技術、串列通信及其接口匯流排(RS-232-C、SPI、I2C)、現場匯流排、數字濾波、標度變換、自動量程轉換、非線性補償、PID控制、模糊控制、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方法及實例、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等。全書的介紹以目前套用最多的MCS-51系列單片機為主,也兼顧一些其他型號的單片機。書中雖然以單片機為例進行講述,但書中所涉及的全部內容都是目前所流行的嵌入式系統所需要的,完全適用於嵌入式系統。
為了適應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發展的需要,本書在原來《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增刪,去掉了一些理論推導和原理性的論述,增加一些更加實用的內容。主要有: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套用、FPGA系統、串列A/D轉換器、LED點陣顯示器的設計、遙控鍵盤的設計、觸摸式電子開關接口技術、遠程報警系統的設計、IC卡和射頻識別技術(RFID)以及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院的微型計算機套用、自動化、儀器儀表、電子、通信、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的教材,也是廣大從事微型計算機過程控制系統設計技術人員的一本實用參考書。

前 言

光陰荏苒,一晃本書到今年已經整整出版25年了(1985年8月第1版)。在這25年中,得到了廣大師生和技術人員的厚愛,在此,對所有讀者表示深深的謝意。隨著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展,先後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了6次,本書是第7次出版,也是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本書的第2版。由作者主講的以該書為內容的同名電視講座於1989—1990年先後在湖北電視台和天津電視台舉辦,後來又由國務院電振辦、中央電視台和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在中央電視台舉辦“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講座,聽眾大約十幾萬人之多,當時,在全國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隨著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發展,微型計算機的套用愈加廣泛、日益深入。其中,由單片微型計算機(簡稱單片機)構成的嵌入式系統已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現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作者在十幾年前預言的“沒有微型計算機的儀器不能稱為先進的儀器,沒有微型計算機的控制系統不能稱其為現代控制系統”的時代已經到來。
嵌入式系統正是為適應這一領域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嵌入式系統是內部含有微型計算機用於完成智慧型化功能的電子系統。它是先進的半導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與各個行業的具體套用相結合的產物。一般由嵌入式微處理器、I/O接口設備、嵌入式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4部分組成。嵌入式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嵌入”性,也就是它“嵌入”到儀器儀表和控制系統的內部,使用者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卻在那裡“默默”地工作著。
嵌入式系統的優點是體積小、成本低、功能強、智慧型化。現在,隨著社會對嵌入式系統開發人員的需求,講述嵌入式系統的《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已成為我國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套用、自動化、電子與電氣工程和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主幹課程,同時也是廣大技術人員更新知識的必備參考書。
本書正是為了適應這一形式而編寫的,專門講述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專業教科書,全書共分11章。第1章介紹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及分類,這是本書的開篇,全面提出了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的主要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給讀者以整體概念;第2章介紹模擬量輸入/輸出通道接口技術,主要包括採樣-保持器、多路開關、A/D和D/A轉換和數據採集方法,這是微型計算機溝通模擬世界的重要通路;第3章介紹人機互動接口技術,主要有鍵盤接口技術、遙控鍵盤技術、LED顯示接口技術及LCD顯示接口技術,這是人機互動的橋樑;第4章介紹常用控制程式設計,主要內容有報警技術、開關量輸出接口技術、電機控制接口技術和步進電機控制等,這是實現微型計算機控制的關鍵技術;第5章是IC卡技術,主要講述目前在物聯網中廣泛套用的接觸式I/C卡和射頻識別技術(RFID),這是現代信息社會中物聯網不可或缺的重要前端接口技術;第6章介紹串列通信及其接口匯流排,如RS-232-C、RS-485、SPI、I2C及現場匯流排等,這是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信息傳遞的動脈和紐帶;第7章介紹過程控制的數據處理方法,主要講述數字濾波、標度變換、自動量程轉換、非線性補償及DSP技術等,這是微型計算機控制軟體設計的基礎;第8章介紹數字PID及其算法,內容包括PID數位化、PID的發展、PID參數的整定方法等,這是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套用最多、最簡單的一種控制算法;第9章介紹模糊控制,講述模糊控制的規律及在微型計算機中的實現方法,這是解決控制算法的萬能鑰匙;第10章介紹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及實例,這是本書全部知識套用的範例,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逐步掌握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真諦;第11章為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抗干擾技術,主要介紹各種軟體、硬體抗干擾措施,這些是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從理論到實際不可忽視的知識。
本書的主要特點。
1.以點帶面。以目前套用最多的MCS-51系列單片機為主,同時也兼顧其他類型的單片機。雖然以單片機為例進行講述,但書中所涉及的全部內容都是目前所流行的嵌入式系統所需要的,完全適用於嵌入式系統。
2.與時俱進。為了適應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發展的需要,本書在原來《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增刪,去掉了一些理論推導和原理性的論述,增加了一些更加實用的內容。主要有: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套用、FPGA系統、串列A/D轉換器、LED點陣顯示器的設計、遙控鍵盤的設計、觸摸式電子開關接口技術、遠程報警系統的設計、IC卡和射頻識別技術(RFID)及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等。
3.軟體和硬體相結合。本書既對硬體接口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同時又對軟體的設計思想、程式流程圖及彙編語言程式進行了全面的說明。
4.實用性強。本書很多實例都取自於作者多年的科研課題。學完本書後,只要把本書的內容稍加修改,串聯起來即可構成一個實用的課題。因此,本書對學生畢業設計、首次涉足嵌入式微型計算機系統設計的人員特別有用。
5.內容精練。本書摒棄了一些較深的理論推導,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精練實用。
6.信息流概念清楚。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和建立讀者的思維能力,使讀者真正建立數據流及信息流的概念,以便在控制套用中,能夠使軟體和硬體有機地結合。通過對各章實例進行分析,可使廣大讀者真正掌握微型計算機嵌入式系統的設計方法。
7.強化練習。每章最後都附有習題,內容包括選擇題、思考題和練習題,而且書後附有部分習題參考答案及課程設計選題。
8.資源共享。本書配有電子光碟,把我們在福建省級精品課建設中積累的一些資料與大家共享。主要內容有:教學大綱、教學計畫(參考)、教學課件、用Proteus開發的部分章節仿真系統及課程設計範例等。同時,為了顧及熟悉C語言的讀者,還附錄了書中部分內容的C語言程式,詳見附錄中的光碟目錄。
本書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7章由王燕芳編寫,其餘部分由潘新民編寫。此外,潘莉、潘峰也參與了本書的部分編寫工作。
雖然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書中錯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 者
2010年6月

目 錄

第1章 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概述 1
1.1 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 1
1.1.1 微型機控制系統的硬體結構 2
1.1.2 微型機控制系統的軟體 3
1.2 微型機控制系統的分類 4
1.2.1 操作指導控制系統 4
1.2.2 直接數字控制系統(DDC) 4
1.2.3 計算機監督系統(SCC) 5
1.2.4 嵌入式系統(EMS) 6
1.2.5 物聯網系統(ITS) 8
1.2.6 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 10
1.3 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概況及趨勢 11
1.3.1 單片微型計算機 11
1.3.2 可程式邏輯控制器 13
1.3.3 現場可程式門陣列(FPGA) 14
1.3.4 工業PC 18
1.3.5 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19
習題一 20
第2章 模擬量輸入/輸出通道的接口技術 22
2.1 多路開關及採樣-保持器 22
2.1.1 多路開關 22
2.1.2 採樣-保持器 27
2.2 模擬量輸出通道的接口技術 29
2.2.1 8位D/A轉換器及其接口技術 29
2.2.2 高於8位的D/A轉換器及其接口技術 33
2.3 模擬量輸入通道接口技術 35
2.3.1 8位A/D轉換器 36
2.3.2 8位A/D轉換器的接口技術 38
2.3.3 8位A/D轉換器的程式設計 41
2.3.4 高於8位的A/D轉換器及其接口技術 44
2.3.5 串列A/D轉換器及其接口技術 48
習題二 52
第3章 人機互動接口技術 55
3.1 鍵盤接口技術 55
3.1.1 鍵盤設計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55
3.1.2 少量功能鍵的接口技術 57
3.1.3 矩陣鍵盤的接口技術 58
3.1.4 電子薄膜開關的套用 63
3.1.5 鍵盤特殊功能的處理 67
3.2 紅外遙控鍵盤接口技術 69
3.2.1 紅外發射電路(NB9148) 69
3.2.2 紅外接收電路(NB 9149/NB9150) 72
3.2.3 紅外遙控鍵盤系統的設計 75
3.2.4 簡單紅外遙控鍵盤系統的設計 77
3.3 LED顯示接口技術 79
3.3.1 LED數碼管的結構及顯示原理 80
3.3.2 LED動態顯示接口技術 82
3.3.3 LED靜態顯示接口技術 85
3.3.4 硬體解碼顯示電路 88
3.4 LED電子顯示屏技術 89
3.4.1 LED顯示屏的分類 89
3.4.2 LED顯示屏的結構 90
3.4.3 LED顯示屏的設計 91
3.5 LCD的顯示接口技術 103
3.5.1 LCD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103
3.5.2 LCD的驅動方式 104
3.5.3 4位LCD靜態驅動晶片ICM7211 106
3.5.4 點陣式LCD的接口技術 108
習題三 117
第4章 常用控制程式的設計 120
4.1 報警程式的設計 120
4.1.1 常用的報警方式 120
4.1.2 簡單報警程式的設計 122
4.1.3 越限報警程式的設計 126
4.1.4 遠程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 129
4.2 開關量輸出接口技術 133
4.2.1 光電隔離技術 133
4.2.2 繼電器輸出接口技術 134
4.2.3 固態繼電器輸出接口技術 134
4.2.4 大功率場效應管開關接口技術 137
4.2.5 可控矽接口技術 138
4.2.6 電磁閥接口技術 139
4.3 電機控制接口技術 140
4.3.1 小功率直流電機調速原理 141
4.3.2 開環脈衝寬度調速系統 142
4.3.3 PWM調速系統設計 143
4.3.4 閉環脈衝寬度調速系統 147
4.3.5 交流電機控制接口技術 150
4.4 步進電機控制接口技術 151
4.4.1 步進電機的工作原理 152
4.4.2 步進電機控制系統的原理 152
4.4.3 步進電機與微型機的接口及程式設計 155
4.4.4 步進電機步數及速度的確定方法 159
4.4.5 步進電機的變速控制 160
習題四 161
第5章 IC卡技術 166
5.1 IC卡 166
5.1.1 IC卡分類 167
5.1.2 接觸式IC卡的物理特性 168
5.2 IC卡系統硬體結構 169
5.2.1 IC卡讀寫器 169
5.2.2 IC卡的供電電路 170
5.3 IC卡接口軟體設計 171
5.3.1 IC卡的作業系統 171
5.3.2 IC卡的套用軟體 172
5.4 射頻識別(RFID)技術 173
5.4.1 非接觸式IC卡的結構與原理 175
5.4.2 RFID技術的分類 177
5.4.3 RFID技術標準 178
5.4.4 125 kHz RFID技術 179
5.4.5 13.56 MHz RFID技術 191
習題五 199
第6章 匯流排接口技術 201
6.1 串列通信基本概念 201
6.1.1 數據傳送方式 201
6.1.2 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202
6.2 串列通信標準匯流排 204
6.2.1 RS-232-C 204
6.2.2 RS-485 208
6.2.3 多機通信 211
6.3 SPI匯流排 214
6.3.1 SPI的內部結構 215
6.3.2 SPI的工作原理 217
6.3.3 多機SPI系統 218
6.3.4 串列時鐘的極性和相位 219
6.3.5 SPI中斷 220
6.3.6 直接採用SPI匯流排接口晶片的套用 220
6.3.7 SPI匯流排模擬程式設計 220
6.4 I2C匯流排 222
6.4.1 I2C匯流排概述 222
6.4.2 I2C匯流排的數據傳送 223
6.4.3 定址 226
6.4.4 仲裁和時鐘同步化 229
6.4.5 I2C匯流排的電氣特性 230
6.4.6 I2C時序規範 232
6.4.7 直接採用I2C匯流排接口晶片的套用 232
6.4.8 I2C匯流排模擬實用程式 234
6.5 現場匯流排技術 238
6.5.1 現場匯流排技術的發展概況 238
6.5.2 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的特點 239
6.5.3 5種典型的現場匯流排 240
6.5.4 現場匯流排的套用 242
習題六 243
第7章 過程控制數據處理的方法 245
7.1 數字濾波技術 246
7.1.1 程式判斷濾波 246
7.1.2 算術平均值濾波 248
7.1.3 加權平均值濾波 250
7.1.4 滑動平均值濾波 251
7.1.5 RC低通數字濾波 251
7.1.6 複合數字濾波 252
7.1.7 各種數字濾波性能的比較 253
7.2 量程自動轉換和標度變換 253
7.2.1 量程自動轉換 254
7.2.2 線性參數標度變換 258
7.2.3 非線性參數標度變換 259
7.3 測量數據預處理技術 260
7.3.1 線性插值算法 261
7.3.2 分段插值算法程式的設計方法 261
7.3.3 插值法在流量測量中的套用 262
7.3.4 系統誤差的自動校正 266
7.4 DSP在數據處理中的套用 267
7.4.1 DSP簡介 267
7.4.2 DSPS晶片 268
7.4.3 DSP在數據處理中的套用 270
習題七 271
第8章 數字PID及其算法 274
8.1 PID調節算法 275
8.1.1 比例(P)調節器 276
8.1.2 比例-積分調節器(PI) 276
8.1.3 比例-微分調節器 277
8.1.4 比例-積分-微分作用調節器(PID) 278
8.2 PID算法的數字實現 278
8.2.1 PID算法的數位化 278
8.2.2 PID算法的程式設計 280
8.3 數字PID調節中的幾個實際問題 282
8.3.1 正、反作用問題 282
8.3.2 飽和作用的抑制 282
8.3.3 手動/自動跟蹤及手動後援問題 285
8.4 PID算法的發展 286
8.4.1 不完全微分的PID算式 286
8.4.2 積分分離的PID算式 288
8.4.3 變速積分的PID算式 289
8.4.4 帶死區的PID算式 290
8.4.5 PID比率控制 290
8.5 PID參數的整定方法 292
8.5.1 採樣周期T的確定 293
8.5.2 歸一參數整定法 293
8.5.3 優選法 294
習題八 294
第9章 模糊控制技術 297
9.1 模糊控制概述 297
9.1.1 模糊控制的發展概況 297
9.1.2 模糊控制的特點 298
9.1.3 模糊控制的套用 298
9.1.4 模糊控制的發展 299
9.2 模糊控制算法的設計 300
9.2.1 常見的模糊控制規則 300
9.2.2 反映控制規則的模糊關係 302
9.3 基本模糊控制器 302
9.3.1 查詢表的建立 302
9.3.2 基本模糊控制器實例 303
9.4 模糊數模型的建立 307
9.4.1 模糊控制器語言變數值的選取 307
9.4.2 雙輸入單輸出模糊控制器的模糊控制規則 307
9.4.3 建立模糊數模型 308
9.5 模糊-PID複合控制器 311
9.5.1 比例-模糊-PI控制器 311
9.5.2 參數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 312
習題九 315
第10章 微型機控制系統的設計 316
10.1 微型機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及步驟 316
10.1.1 控制系統總體方案的確定 317
10.1.2 微型計算機及接口的選擇 319
10.1.3 控制算法的選擇 320
10.1.4 控制系統的硬體設計 321
10.1.5 控制系統軟體設計 324
10.1.6 Proteus仿真軟體簡介 325
10.2 微型計算機控制的自動裝箱系統 328
10.2.1 自動裝箱控制系統的原理 328
10.2.2 控制系統硬體設計 329
10.2.3 控制系統軟體設計 331
10.3 智慧型型FR1151壓力變送器 337
10.3.1 FR1151壓力變送器的組成原理 337
10.3.2 FR1151系統的硬體設計 338
10.3.3 FR1151系統的軟硬體設計 343
10.4 加熱爐溫度控制系統 346
10.4.1 溫度控制系統的組成 347
10.4.2 溫度控制系統的硬體設計 347
10.4.3 數字控制器的數學模型 350
10.4.4 溫度控制系統軟體設計 351
10.4.5 手動後援問題 357
習題十 358
第11章 微型機控制系統抗干擾技術 359
11.1 電源、地線、傳輸干擾及其對策 359
11.1.1 電源干擾及其對策 360
11.1.2 地線干擾及其對策 363
11.1.3 傳輸線的干擾及其對策 365
11.2 微型機控制系統硬體抗干擾措施 367
11.2.1 模擬量輸入通道的干擾及其對策 367
11.2.2 ?P監控電路 369
11.3 微型機控制系統軟體抗干擾措施 373
11.3.1 提高數據採集可靠性的方法 374
11.3.2 輸入/輸出軟體抗干擾措施 374
11.3.3 防止“當機”的對策 375
習題十一 378
附錄A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設計任務書 379
附錄B 選擇題參考答案 385
附錄C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光碟資料索引 386
參考文獻 38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