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型程式設計

本詞條針對大學一年級《循環型程式設計》內容章節,採用“問題解決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明確,按照“引入--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定程式--選擇結構條件格式分析-關係運算符學習--實踐練習――交流評價--作業”的流程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循環型程式設計
  • 教學對象:大學一年級 
  • 科目C語言
  •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路教室
基本信息:,學習者特徵分析:,學習內容分析:,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難點:,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設定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探究—循環型程式設計,新課探究—while循環結構的學習,拓展學習:,存疑設懸念,小結,教學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自評:,知識內容掌握情況:,備註與反思,
【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吳菲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基本信息:

科目:C語言教學對象:大學一年級
課時:2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路教室

學習者特徵分析:

針對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同學來說,學習C語言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這一章的學習,除了對已經學過的程式設計的概念,基本數據類型的複習外,更加完成C語言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讓同學能夠真正的運用計算機來寫程式,這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習者對學習計算機的熱情,可以說,看到自己寫的程式在計算機上運算出了正確的結果,感受到程式設計的奧妙,這也是一種鼓舞,使學習者更加積極的投身到計算機的學習中!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C語言程式設計教程》的第三章《C語言程式的流程控制》中的第四個小的章節《循環型程式設計》,是建立在上一節了解C語言程式設計的概念,以及基本數據類型的基礎上的一種學習,本章學習了程式的流程控制——循環,其中包含"疊代與窮舉算法,while結構,for結構,循環結構的中途退出與重複周期的中途結束"。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掌握循環型程式設計的概念,了解基本算法的運算構成,能夠運用循環型的結構編寫一些簡單的程式,同時,在了解算法的基礎上,分清三種循環結構,while,do~while,for的差別.
掌握循環結構的中途退出與重複周期的中途結束的基本知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任務引導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程式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條件語句來實現控制項結構。
進一步掌握程式調試運行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程式設計中首次遇到了大型的程式,不同於以往的程式,此次的程式比較大型,甚至出現了函式的概念,學生不免會覺得困難,這時,老師就要充當還樞紐的桌,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問題,避免膽怯,退縮的心理的出現。
同時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自我的學習,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掌握C語言循環型結構設計的格式,功能,執行過程。
2.掌握循環結構的中途退出與重複周期的中途結束的基本知識。

難點:

1.分清三種循環結構的差別,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下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2.運用循環結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採用多種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法小組合作式,自主探究學習方法,任務驅動法,強化練習法,交流討論法等等。
想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課程中去,就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他在學什麼,他將要學什麼,還有學這個有什麼實際的用途,要做到如上所述,就得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問題入手,快速的引導學生走入主題,明確本堂課的所學;在講授新的內容之前,有必要複習已學知識,銜接起來,使課程安排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再者,講授新的內容時,以醒目的標題將循環型程式設計的概念和用法展現在同學的面前,讓同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和探究其中的重點、難點,最終完成任務。其次要做的就是把同學帶到機房,讓同學自己把握主動權,自己編寫程式,體會程式編寫些的快樂,使同學的潛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最後,進入評價環節,讓同學自己自評,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實現互評,從同學之間的交流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使自己得到更加周到的提高。
課後的作業強化也是十分必要的,使學生有課堂的短暫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

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設定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活動:教師出示一道與循環型程式實際相關的試題,比如說疊代,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方案: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思考試題:只有通過循環的方法才能方便省事的解決疊代的問題。思考用什麼辦法執行循環,判斷程式終止。
設計意圖:用一道試題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自我解決問題,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疊代大家數學上都有基礎,可以貫通其他科目,不會令學生產生反感情緒。
媒體資源:幻燈片,疊代的算法。

新課探究—循環型程式設計


教師活動:
(1)分析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用我們上兩節課學的程式語句能解決嗎?因為只學習過條件語句if,在原有基礎上難以解決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產生興趣!
(2)指導學生設計算法:向同學交授循環型程式設計的算法,小組討論所學中的不解,從而使每一位同學都深入全面的理解所學。
(3)編寫程式代碼:詳細講解程式代碼的編寫,通過程式介紹循環型程式設計:循環型程式設計,疊代算法。
(4)調試程式,指導學生上機調試運行程式,將循環型程式上機運行,加深學生對循環語句的理解。
學生活動:
(1)學生分析問題,然後試著設計算法。
(2)兩組學生代表到黑板板書他們的算法設計。學生討論算法的可行性。
(3)學生仔細聽講,掌握條件語句的基本格式
(4)學生上機高度運行程式,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與學生分析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高度程式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媒體資源:幻燈,黑板,粉筆,計算機

新課探究—while循環結構的學習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通過探究while表語句
在剛才的例子裡,我們構想的是用循環算法解決問題,但用那一種算法呢?請自主探究。
(2)結合剛才的例子,引導學生理解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
(3)布置學生自學邏輯表達式:
可以用do~while解決的問題,用while可否解決呢?又該如何表達?
檢查學習情況:小測試
與學生分析小測試,加深理解。
(4)做一個小練習: 百錢買百雞:已知大公雞三文錢一隻,大母雞兩文錢一隻,小雞一文錢買三隻。現有100文錢,想買100隻雞,請編寫程式解決這個問題。
檢查練習情況,只看算法和程式代碼,不要求上機運行。
學生活動:
(1)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探究,了解while算法。
(2)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理解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
(3)學生自學邏輯表達式,然後回答小測試
(4)學生按照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屬牟步驟試著為小練習設計算法和編寫程式代碼。
設計意圖:
(1)通過討論,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將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放在例題中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條件語句的執行過程。
(3)小測試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邏輯運行值的理解
(4)通過一個小練習,加深學生對條件語句的理解,提高學生以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媒體資源:幻燈,黑板,粉筆,計算機

拓展學習:

教師活動:
(1)布置自學:通過剛才的例題,我們知道了while型的算法,可是我們都知道,循環型程式設計有多種,學會貫穿運用多種循環,比如while,do~while,for等等,這些循環型結構又有什麼差別呢?他們能不能嵌套使用呢?要求在實際中解決。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請某小組代表介紹小組的學習情況,並演示程式運行效果。請其他小組評價該小組學習效果。
(4)小結該小組學習效果。
學生活動:
(1)學生以小組形式按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個步驟學習循環語句
(2)某小組代表講解自己小組的學習經驗,展示算法和程式代碼,並調試運行。
(3)學生對該小組學習形成、效果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
(1)將學生的試題加深難度,學會運用嵌套的循環,使問題加深,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
(2)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在已有科研部範圍內學習新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存疑設懸念


教師活動:剛才用的是while語句,我們用while語句能解決簡單的選擇問題,但是,如果循環語句太多太多,比較麻煩。能不能運動嵌套恩?我們下節課會介紹多重循環語句格式的嵌套。
設計意圖:留一個懸念給學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下節課創造學習條件。

小結

教師活動:小結本課時所學的內容:循環型程式設計,功能和執行過程。
學生活動:學生與教師一起小結本課時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對本課時個總結,進一步鞏固本課時內容。

教學評價

學生自評:

專業知識:今天學習了什麼?掌握了什麼?與之前所學的知識有什麼關聯?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
課堂表現:今天認真聽講了嗎?上課有沒有積極參與老師的提問?有沒有主動發言?遇到自己不會的難題有沒有通過詢問他人解決?
創新方面:除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其他的方面你有沒有什麼想法,在今天的學習中,你認為還有什麼的不足,有什麼新的學習方法嗎?可以像大家介紹介紹嗎?

學生互評:

主要通過大家的交流,交流一天的所學,除了在專業知識方面,在學習方法的方面一樣可以和大家分享?

教師自評:

知識內容掌握情況:

1.搬磚問題:36塊磚,36人搬;男搬4,女搬3,兩個小孩抬一磚。要求一次全搬完,問男、女、小孩各若干?
2.百馬百擔問題:有100匹馬,馱100擔貨,大馬馱3擔,中馬馱2擔,兩匹小馬馱1擔,問有大、中、小馬各多少?
3.列印出所有的“水仙花數”,所謂“水仙花數”是指一個3位數,其各位數字立方和等於該數本身。例如,153是一水仙花數,因為153=13+53+33。

備註與反思

本課時從疊代的基本算法出發,通過講授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多種方法,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的過程,學習條循環型程式設計和運用。設定的問題簡單,能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論,循序漸進,讓同學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掌握多種知識。
運用多種教學媒介,是可以課堂更加的生動,提高同學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突破了教師向同學填鴨的學習,使同學參與到課堂,把課堂交還給學生。
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個體差異,學生程式不一,接收能力也會不一,對學生的評價要求就不能一樣。當個別學生因能力問題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時,也要根據學生的進度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增加學生的自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