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晶片與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院

復旦大學晶片與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院

復旦大學晶片與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院於2020年1月正式成立,是復旦大學整合相關優勢學科,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籌建的校級跨學科實體研究機構。

研究院致力於未來信息技術中顛覆性器件、關鍵計算存儲晶片與系統的聯合攻關,重點開展後摩爾電子器件、新型存儲技術及套用、新型計算技術及系統與異質集成技術方向的研究,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一流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推動我國晶片產業的自主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晶片與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院
  • 外文名:Frontier Institute of Chip and System, Fudan University
  • 成立時間:2020年1月
  • 地理位置:復旦大學江灣校區 
  • 院士專家劉明院士 
  • 國家傑青劉琦教授、周鵬教授 
  • 研究方向:後摩爾電子器件、新型存儲技術及套用、新型計算技術及系統與異質集成技術方向
研究院簡介,院士風采,科學研究,

研究院簡介

復旦大學晶片與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院於2020年1月正式成立,是復旦大學整合相關優勢學科,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籌建的校級跨學科實體研究機構。
研究院致力於未來信息技術中顛覆性器件、關鍵計算存儲晶片與系統的聯合攻關,重點開展後摩爾電子器件、新型存儲技術及套用、新型計算技術及系統與異質集成技術方向的研究,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推動我國晶片產業的自主發展。
研究院配置6500平米辦公與實驗空間、晶片與系統公共技術平台(含千級淨化區域80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器件/晶片/系統的設計、製備與測試條件。

院士風采

劉明,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電子器件與集成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2008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國家2017年度何梁何利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劉明院士長期從事微電子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在存儲器模型機理、材料結構、核心共性技術和積體電路的微納加工等方面做出了系統、創造性貢獻。代表性成果包括:建立了阻變存儲器(RRAM)物理模型,提出並實現高性能RRAM和集成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方法。拓展了新型快閃記憶體材料和結構體系,提出新的可靠性表征技術、失效模型和物理機理,開發了國內首款自主IP的8M納米晶和1G NOR 型存儲晶片。發展了積體電路加工技術,廣泛套用到掩模製造、國家重大工程急需的特殊器件和信息等領域。取得的創新成果對新型存儲器和積體電路加工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地位有重要意義。
復旦大學晶片與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院
復旦大學晶片與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院

科學研究

方向一:後摩爾邏輯器件
針對目前Si基CMOS器件的速度與功耗瓶頸,探索碳納米管器件、量子器件、二維材料器件等新型邏輯器件在邏輯計算中的潛力,發展高速、低功耗的新型邏輯器件。
方向二:新型存儲器及套用
針對“大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的存儲需求,發展基於新材料和新原理的非易失性高密度存儲器技術,包括嵌入式和獨立式存儲,開發存儲器三維集成核心技術。
方向三:新型計算技術及系統
針對現有計算架構的“存儲牆”瓶頸,研究類腦計算、存內計算、存算一體等新型計算技術與系統,解決數據在計算單元和邏輯單元間的傳輸瓶頸,提高計算並行度和計算能效。
方向四:異質集成技術
面向物聯網時代智慧型終端的多樣化需求,發展晶片異質集成技術,以價值優先和功能多樣化為目標,通過新型器件和電路的功能擴展及多功能集成,實現以套用驅動的新功能器件開發與系統集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