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

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打開了他們的保險箱,將珍貴的影片資料借給美國探索頻道成就了這部驚人的高清紀錄片。《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講述了人類最偉大的探險的迷人故事,並且由探索者親自講述。從早期的水星計畫到載人航天,到影響深遠的登月,從聯盟號太空梭對接到Bruce McCandless的人類第一次無繩太空行走,這就是太空時代的來臨。本片匯集了古老的視頻樣片以及太空人們親自攝錄的關鍵錄像,加上飛船上的攝像機的珍貴記錄,讓本片能夠以前所未見的角度給大家講述這個太空探索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
  • 外文名:When We Left Earth: The NASA Missions
  • 製片地區:美國
  • 類型:紀錄
  • 上映時間:2008年
  • 色彩:彩色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單元簡介,精彩畫面,拍攝過程,太空梭小檔案,衍生產品,電腦技術,天氣與環境,製造技術,運輸,人類登月測驗,

基本信息

譯名: 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
原名: When We Left Earth: The NASA Missions
別名: 當我們離開地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行動
字幕語言:中文/英文
視頻尺寸:1280×720
檔案格式:RMVB+AAC
IMDB評分:9.3
類型:航天/探索/歷史
集數:共6集片長:每集平均45分鐘

內容簡介

NASA(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1958年成立至今已經50年,Discovery頻道推出劃時代特別節目《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系列節目,詳細記錄NASA所進行過的各種先驅任務。全系列共分六集。
《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由得獎演員蓋瑞辛尼斯擔任旁白,記錄人類脫離地球,在太空生活的英勇歷程。從最早的水星計畫到送一人上太空,再到歷史性的登月壯舉,乃至於布魯斯麥肯德雷斯進行人類首次無繫繩太空漫步,節目中將為您詳述太空時代如何來臨。
《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講述人類最偉大的冒險故事,並由當事人現身說法。節目中請到第一位環繞地球軌道的美國人約翰葛倫,還有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類─阿波羅號太空人阿姆斯壯,他們將在鏡頭前回憶他們締造歷史的職業生涯。包括他們在內,共有30多位知名太空人受訪,他們分別參與過水星計畫、雙子星計畫、阿波羅計畫、天空實驗室及太空梭任務,其中有史考特卡本特、巴茲艾德林、金柯能、吉姆賴佛、吉姆麥迪維、約翰楊恩、還有艾琳考林斯。
節目中將播出太空船上攝影機和太空人自己拍攝的原始畫面,以空前的深度和觀點為您闡述。《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捕捉人類創新勇氣和科技突破的重要時刻,不僅紀念太空之旅的光榮勝利,同時也帶給世人更多啟發。
《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由危險影片製作公司為Discovery頻道製作。危險影片製作公司執行製作人是理察戴爾,Discovery頻道執行製作人則為比爾霍華。

單元簡介

第一集 先鋒英雄
第一集 先鋒英雄 Ordinary Supermen
美國太空總署於1958年成立(蘇聯史普尼克衛星發射一年後),率先找尋有能力進入未知外太空的試飛員。獲選駕駛水星太空艙的七人都明白此行要冒著生命危險,平均每周就有一位試飛員死於空難,但是搭乘火箭的危險對他們不足為懼。但第一位上太空的美國人仍要面對許多未解的問題:人類在太空中能否吞咽食物或飲水?他會發瘋嗎?他會死於太空輻射嗎?面對蘇聯的激烈競爭,他們必須搶先解開這些重要問題。甘乃迪總統放話要美國在十年內登入月球,早期的每一項任務都肩負重責大任,它們要逐步將人類推向登月的最終目標。
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從地球出發:NASA任務50年》
第二集 漫步太空
第二集 漫步太空 Friends and Rivals
太空總署深知為了登入月球並順利返航,他們必須掌握在太空中連結兩艘太空船的技術。為了實踐這個目標,太空總署展開名為雙子星的新計畫,首度以一艘太空船送兩名太空人上太空。雙子星計畫旨在實現一連串先進太空旅行的壯舉,從長時間太空飛行到太空漫步。蘇聯太空人阿列謝李歐諾夫在1965年完成人類首次太空漫步,幾個月後,艾德懷特成為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美國太空人。但美蘇兩國都還沒能達成兩艘太空船會合銜接的挑戰。在一次大膽複雜的任務中,太空總署計畫讓雙子星6號飛行數千哩,然後追上環繞地球軌道的雙子星7號,進行令人屏息的太空會合。月球就近在眼前。
第三集 老鷹號登月
第三集 老鷹號登月 Landing the Eagle
1968年夏季,雙子星計畫已經達成目標,阿波羅計畫也已全力進行中,太空總署將阿波羅8號的任務改為首次載人月球飛行。指揮官法蘭克波曼、吉姆賴佛、威廉安德斯成為第一批脫離地球引力,看到月球另一面的人類。阿波羅8號太空人飛行的距離超越所有前人,這趟登月順利返航之旅總計飛行25萬哩。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太空船升空進行登月任務,載著阿姆斯壯、艾德林、考林斯和全球的祝福。世人引頸期盼機員的登月結果:登月艙是否會沈入塵土中?機員會遭到“月球細菌”攻擊嗎?完成任務後,他們能從月球表面升空嗎?四天后,太空人登入月球。這是太空總署最得意的瞬間,也是世界史上的最光榮時刻。
第四集 太空前哨站
第四集 太空前哨站 The Explorers
太空總署信心大增,阿姆斯壯和艾德林試探性的腳步,被查理杜克、約翰楊恩和金柯能等人後來居上,他們搭著探月車在月球四處跑。登月任務變得更加雄心勃勃,高潮是阿波羅17號在寧靜海停留3天。但預算考量使得最後三次任務被迫取消,阿波羅計畫落幕,必須找尋新目標。人類已經能環繞地球軌道、在太空漫步、從一艘太空船橫渡到另一艘太空船,甚至造訪月球。太空總署開始進行下一步的太空探索,將天空實驗室和一群科學家送上地球軌道。天空實驗室任務證明人類能在太空生活工作一段長時間。後來美國太空人還受邀入住俄羅斯和平號太空站,早在地球上的冷戰解凍前,美俄兩國太空人便已在地球軌道上方建立交情。
第五集 太空梭起落
第五集 太空梭起落\太空梭 The Shuttle
20年來,太空總署的太空艙頂多只能載運3人,都是由一群專屬男性中挑選,這群人幾乎都是試飛員。開發出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讓太空旅行產生革命性改變。這是史上頭一遭有6,7位太空人同時上太空。太空梭被形容為子彈上的蝴蝶,首航由約翰楊恩駕駛,他曾在雙子星計畫首航時,與蓋斯葛瑞森一起上太空。太空總署載人太空計畫的先驅帶領我們邁入太空時代的現代紀元。但太空旅行依舊危險,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慘劇,還有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意外在在證明了這一點。但國際太空站的發展-這也是人類至今最大膽的太空硬體大合作-意味著太空梭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六集 定居外太空
第六集 定居外太空 Home in Space
透支預算數十億美元,進度落後10年後,太空總署的哈伯太空望遠鏡終於由發現號太空梭載運升空。哈伯太空望遠鏡是歷來最複雜的儀器之一,也是一連串無人太空任務中的最新任務。哈伯太空望遠鏡原計能改變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但升空後卻毫無動靜。太空總署遇上麻煩。這個環繞地球軌道的太空望遠鏡有塊主要鏡片因人為失誤而故障,使得人類探索外太空的全能眼睛成了近視眼。太空總署決定派出奮進號太空梭前往修理,這項任務需要進行連續幾個月的密集訓練,並展開歷來最漫長危險、也最複雜的多趟太空漫步。這是太空總署繼阿波羅計畫以來,最受到外界關注的一項任務。這項計畫重新引發大眾的想像力,讓人們繼阿波羅計畫的登月壯舉後,再次關注太空的英勇事跡。人類重拾探索發掘的自然渴望,而太空總署則打算再次送人登上月球、火星,甚至更遠的地方。

精彩畫面

第1集先鋒英雄
第1集先鋒英雄 精彩畫面
· 水星7號(M7)太空人一同滑水的珍貴幕後畫面。
· 沙漠求生訓練的35mm毛片。
· 飛行員在朗里機場一起聊天。
· 零重力訓練的奇妙畫面─美國空軍極珍貴的機上畫面,是水星7號太空人搭乘強勁的超級噴射機,感受零重力的情形,在無重力飛機上精彩的訓練片段。
· 自由7號發射─艾爾薛普升空前後活動的漏網畫面:飛行前的醫療程式、接上電線進行遙測,裝上探測器等。
· 飛行前的休閒活動,例如和後備飛行員約翰葛倫共進早餐(兩人都穿著白色晨衣)。
· 薛普從太空返航及救援船熱烈歡迎的精彩畫面,由各種角度拍攝。
· 自由鐘救援任務─回收蓋斯葛瑞森太空艙的珍貴畫面,還有直升機在他溺水前搶救的驚險鏡頭,畫面是由救援直升機上拍攝。
· 待命運輸船的戲劇性影像,船員緊張期待蓋斯能否生還的即時漏網鏡頭。
· 馬歇爾空軍基地找到的漏網畫面,蓋斯獲救後致電甘乃迪總統,身上還濕漉漉的。
· 友誼7號─美國民眾群聚岬角觀看美國首次環繞地球軌道任務的精彩鏡頭,包括美麗的的彩色沙灘畫面,捕捉到升空前和升空過程的興奮和敬畏之情。
· 葛倫升空任務的集結,是本節目中最有電影感的畫面,首次以高畫質畫面呈現:燈光照亮火箭;葛倫飛行前的準備工作和抵達發射台;畫面有如007電影。
· 約翰葛倫飛行任務的彩色機上畫面,首次以高畫質呈現。
· 任務後的慶功畫面。
第2集漫步太空
第2集漫步太空 精彩畫面
· 美國空軍珍貴畫面,太空任務全面推展前,將泰坦飛彈改裝成太空船。
· 實驗火箭爆炸的驚人畫面,從各種角度拍攝。
· 極為珍貴的畫面,年輕的雙子星號太空人接受招募;首次拍攝人像照的毛片。
· 雙子星3號─約翰楊恩和蓋斯葛瑞森(金恩克藍茲稱之為最佳拍檔)珍貴的受訓畫面,穿著太空衣在海灘受訓及降落傘訓練。
· 雙子星4號─艾德懷特的太空漫步,首次以高畫質呈現。可以看到他飄出太空艙時,後方地球的色彩出奇清晰,太空衣分毫畢現,金色纜索閃閃發亮。
· 雙子星6號、7號─首次太空會合:從太空拍攝地球的驚人畫面,追蹤由任務管制中心發射的北極星飛彈,以測試太空人在太空中看得到的東西。有太空人與任務管制中心的精彩通話,討論看得到和看不見的東西。
· 第6、7、8次任務─高畫質機上畫面,可以看到太空會合和銜接的過程細節,這是太空總署為了讓人類登入月球的兩個關鍵程式。銀色太空船相互接近,宛如電影星際大戰場景。
·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機上畫面都是由太空人自行拍攝。
第3集老鷹號登月
第3集老鷹號登月 精彩畫面
· 這是首度將阿波羅計畫所有任務的機上畫面,全部轉成高畫質格式。
· 阿波羅8號─阿波羅8號太空船升空時,法蘭克波曼家人在家中的珍貴畫面,以35mm拍攝(波曼太太全程吸菸!)
· 火箭不同階段脫離的精彩畫面,高畫質呈現無比清晰。
· 阿波羅9號和10號─首次以高畫質呈現登月艙在地球和月球軌道上的操作情形,還有地面與空中的對話,包括阿波羅9號的錄音,捕捉到吉姆麥迪維在沒有隔熱罩防護下,進入登月艙時,任務管制中心的恐懼。
· 阿波羅11號─珍貴幕後畫面,太空人飛行前的非正式聚會,阿姆斯壯自己泡咖啡,所有人絕佳的近距離鏡頭。
· 艾德林和阿姆斯壯在亞利桑那沙漠受訓,狗仔隊緊跟不捨的精彩非官方畫面。
· 3名太空人在墨西哥的船上閒晃,戴墨鏡、穿著泳褲的他們仿佛電影明星。
· 阿波羅11號太空船返回地球的精彩毛片,太空人首次見到家人,從移動式隔離設備向他們揮手。
· 移動式隔離設備滑進運輸機後方的奇妙時刻,3名太空人在裡頭透過視窗窺視。
· 太空人環球之旅開心場面的珍貴毛片,包括阿波羅11號太空人在剛果金夏沙的星空下跳舞的難得畫面。
· 太空人在私人噴射機上休息,替考林斯慶生,一面飛往下一場國際公開亮相。
第4集太空前哨站
第4集太空前哨站 精彩畫面
· 我們有阿波羅太空船第13-17次任務所有的機上畫面,包括J探險的所有毛片,用探月車進行探月任務,還有出名的輕鬆時刻,打高爾夫球和射標槍,以高畫質呈現。
· 美國第一個太空站天空實驗室的所有站上畫面,透過高畫質呈現,透露出長期在太空生活的狀況,其中包括一些有趣的時刻,例如太空人在無重狀態下玩耍,還有用自己身體進行科學研究。
· 天空實驗室1號首次升空,還有救援任務,包括危險的艙外活動,修理太陽能板及受損的太空站,還有太空站與任務管制中心的所有下傳內容,透露太空人和任務管制人員間的緊繃。
· 和平號太空站失火還有和進步號太空船相撞時,太空人拍攝的原始畫面,還有撞擊後修理太空船的艙外活動。
第5集太空梭起落
第5集太空梭起落 精彩畫面
· 太空梭首次試飛,多部攝影機拍攝的精彩畫面,包括太空梭首次從747飛機脫離時的空對空畫面。
· STS-1─太空梭首次發射的所有工程畫面(由各種角度拍攝)、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機員在車上著裝準備升空、登上太空梭和引擎點燃畫面。
· 首次試飛任務的所有機上畫面。
· 太空梭首次降落的驚人畫面,包括機輪攝影機畫面─每個降落機輪都裝有攝影機。
· 太空梭首次艙外活動的精彩畫面,包括史多力麥斯葛來福走出太空梭漂浮,地球在下方,還有布魯斯麥肯德雷斯無纜索太空漫步的奇妙鏡頭。
· 挑戰者號─為本節目特別公開的畫面,在挑戰者號爆炸後,靶場安全官摧毀固體火箭助推器的瞬間。
· 特別公開畫面,備取太空教師芭芭拉摩根從露天看台見到挑戰者號爆炸的一刻。
· 哥倫比亞號─機員在太空的精彩機上和下傳畫面,以及出事前11分鐘機員的最後時刻。
· 任務管制中心畫面,人員試圖了解怎么回事,呼叫“通訊檢查”,知道機員罹難時,被告知“鎖門”的一刻。
第6集定居外太空
第6集定居外太空 精彩畫面
· 我們有哈伯望遠鏡關鍵任務STS-21和STS-61的所有機上畫面,全部轉成高畫質格式。
· 哈伯望遠鏡首次部署畫面,由多部攝影機、任務管制中心即時拍攝,還有太空梭內機員的觀點。
· 哈伯望遠鏡部署前在貨艙的畫面。
· 訓練畫面,預告任務和參與搶救任務的太空人個性。
· 搶救任務夜間出發的精彩畫面。
· 太空人抓到哈伯望遠鏡的一刻,同樣有各種拍攝角度,還有完整工程畫面,逐分鐘詳細呈現任務。
· 搶救任務艙外活動的畫面品質和細節精彩絕倫,包括太空人在機上著裝和出發的一刻。

拍攝過程

· 2006年底開始與太空總署接洽,接著在2007年1月前往底特律,測試將一段珍貴的阿波羅號太空船畫面轉成高畫質畫面。
· 太空總署的太空畫面,從太空返回地球後只從冷凍櫃中取出過兩、三次。
· 節目資料畫面製作人檢視超過500小時影片,其中超過1百小時的影片首度轉成高畫質畫面供本節目使用。
· 重製的畫面將捐贈給太空總署位於休士頓的詹森太空中心。
· 40年前用特殊的超輕底片拍攝的阿波羅號畫面,底片邊緣已經捲曲。
· 影片從冷凍庫取出後,必須放置兩天等待回溫,才能用特製的電視電影機轉檔。這台機器不僅能讀取影片平坦的中線,也能讀取捲曲的邊緣。
· 有些原始錄音未曾使用過,處理起來更加困難。
· 水星4號錄音帶從未轉成數位檔,因為錄音帶品質不佳。
· 節目中使用的資料帶,原始磁帶必須烘烤48小時,冷卻24小時,太空總署人員才能加以數位化。
· 雙子星9號和12號任務都是以原始的30音軌1寸帶規格儲存。
· 這表示太空總署人員必須修復播放錄音帶的原始設備,才能將帶子數位化或是播放。
· 讓原始任務錄音與新修復的影片畫面得以同步,是本節目的另一項創舉。

太空梭小檔案

1750億美元 太空梭計畫從開始到完成的花費
4億5千萬美元 每趟任務平均花費
時速28,001公里
太空梭發射8分鐘後的速度,約是步槍子彈速度的9倍。
超過250萬個零件
太空梭有超過250萬個零件,370,149公尺長的電線,1,060的管線閥門和接頭。另外還有27,000片隔熱瓦和熱毯。
73秒
升空飛行才剛過1分鐘,挑戰者號STS-51-L就解體,7名太空人全數罹難,其中包括原本能成為第一位上太空的老師克麗絲塔麥考莉芙。
82秒
哥倫比亞號STS-107首先出現問題跡象的時間,這問題最終造成太空梭返航時解體,機上7名太空人全數罹難,包括第一位以色列太空人。
907
太空總署經歷哥倫比亞號慘劇後,暫停太空梭升空任務的天數。
1984年10月
凱瑟琳蘇莉文成為首位太空漫步的美國女性。1992年9月,梅潔米森成為首位上太空的非裔美籍女性。
1999年7月
艾琳考林斯成為首位女性太空梭指揮官。
Space Exploration Seen as Never Before.
Narrated by award-winning actor Gary Sinise, WHEN WE LEFT EARTH is the incredible story of humankind's greatest adventure, as it happened, told by the people who were there. From the early quest of the Mercury program to put a man in space, to the historic moon landings, through the Soyuz link-up and the first un-tethered space walk by Bruce McCandless, this is how the space age came of age. The vivid HD series features vintage rushes and all the key onboards filmed by the astronauts themselves. The sequences are captured by cameras onboard the spaceships, enabling the series to tell the stories in a depth never seen before.
ORDINARY SUPERMAN
NASA selects seven men to become the first astronauts. They're all test pilots, prepared to risk their lives. No one has ever survived a vertical launch on top of a rocket, but it's the only way they know to put an astronaut into earth orbit. The Mercury astronauts and engineers need to figure out how to launch a man into space on top of a converted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THE EXPLORERS
Now that NASA has mastered the lunar round trip, they want to explore more of the moon's mysteries. With Apollo 13, they face their biggest crisis in space -- returning a damaged spacecraft back safely to earth. Undaunted, NASA launches more moon missions and a new lunar rover that allows wide-ranging lunar surface expiditions. Apollo 17 is the longest moon mission and the last time man would set foot on the moon for generations. In a new phase of the space program, NASA converts an unused Saturn V rocket into Skylab, America's first space-station. But by the time it reaches orbit it's badly damaged. For the first time, astronauts will have to work outside the spaceship to save the space-station.
FRIENDS AND RIVALS
For Project Gemini, a new generation of astronauts arrive at NASA -- their mission, to test all the procedures required to land men on the moon and bring them safely back to earth. Each Gemini mission launches two men into space, leading to some of NASA's greatest moments -- Ed White's spacewalk, the first orbital rendezvous of Gemini 6 and 7.
LANDING THE EAGLE
The Apollo program is set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prize of the Space Race, landing men on the moon. But a fire breaks out in the pressurized capsule of Apollo 1, resulting in the deaths of Gus Grissom, Ed White, and Roger Chaffee. But NASA's astronauts and engineers turn tragedy into triumph with the first manned launch of the formidable Saturn V rocket, lifting three astronauts into deep space for the first time. Two missions later and NASA is ready to land men on the moon in the ultimate test of America's spacefaring vision.
THE SHUTTLE
For its first 20 years, NASA launches capsules carrying a maximum of three people. But new requirements for a bigger cargo bay prompt a breakthrough in spacecraft desig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usable shuttle leads to 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pace travel, but somebody has to test fly it in spac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requires a true test pilot, John Young, the man who sat alongside Gus Grissom on the first Gemini flight. NASA's manned programs are again leading the way, but space travel remains as dangerous as ever and tragedy again strikes NASA when the Challenger explodes.
HOME IN SPACE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instruments ever built,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is expected to transform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But once it is in orbit, NASA discovers a serious problem, a defective main mirror that leaves Hubble short-sighted. NASA sends a team of astronauts to fix the problem, but it won’t be easy. It is NASA’s greatest and highest profile mission since the Apollo era. It gives NASA the confidence to begin construc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More astronauts are in space simultaneously than ever before. And despite the tragedy of Columbia, NASA’s astronauts are pioneering the way back to the moon, Mars and beyond.

衍生產品

出自太空探索的地球用品
太空總署經過50年發展後,太空飛行所需的科技開始套用在地球上,至今已產生數千種的“衍生產品”,遍及各種產業、服務,還有一般日常生活…
消費性產品
營養強化嬰兒食品─一種名為Formulaid,以微藻類為主、類似蔬菜油的產品,這是由太空總署贊助的長期太空旅行研究研發而成,這種油含有兩種存在於人乳中,但大部分嬰兒配方食品卻缺乏的必需脂肪酸,據信對嬰兒的心智和視力發展很重要。
淨水系統─由太空總署開發,供開發中國家使用的城市級水處理系統,稱為“可再生除生物劑輸送設備”,使用碘而非氯殺菌。
防刮鏡片─太空總署開發的改良版雙離子束接合製程,包括將鏡片塗上一層類鑽碳膜,不只防刮,還能降低表面摩擦,減少水漬。
泳池淨水─用來在長期太空飛行中消毒用水的太空科技,套用在游泳池淨水上,就是一套使用兩個銅銀合金電極的系統,電流通過時會產生銅銀離子,不用化學物質就能殺死細菌和藻類。
凸紋泳裝─太空總署開發的細凸紋套用於競賽泳裝上,在水槽測試中,能讓選手速度比穿著其他世界級泳裝時快10-15%,這要歸功於幾乎看不見的細小溝紋,改變貼身亂流,降低摩擦力和空氣阻力。
高爾夫球氣動力學─最近有款新設計的高爾夫球,500個小洞以60種角度的樣式排列,套用太空總署的空氣動力科技,創造出更對稱的球面,讓球的初速更持久,飛行更穩定、更準更遠。
攜帶式冰桶/保溫桶─以太空總署激發的太空冷卻系統為基礎,套用熱電科技,攜帶式冰桶/保溫桶可插入汽車、休旅車、船舶的點菸器,或是汽車旅館插座。使用一兩個迷你機組,能冷卻10磅的冰,加熱可達華氏125度。
運動訓練─太空研發的心肌調節器,能幫助運動員透過動能練習,提升肌肉強度和心血管適能。
運動鞋─登月靴材質包在慢跑鞋中底,能加強吸震力,提供優異的穩定性和行動控制。
此領域的其他衍生產品:
─充電式無線吸塵器
─吸震頭盔
─居家保全系統
─煙霧偵測器
─平面電視
─高密度電池
─垃圾壓縮機
─食品包裝和冷凍乾燥技術
─運動服和運動胸罩
─頭髮造型電器
─防霧滑雪護目鏡
─自動變色太陽眼鏡
─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
─滑翔翼
─藝品保存
─石英計時設備
公共安全
輻射危險偵測器─太空總署科技讓市面上出現便宜、方便攜帶的新裝置,避免人們暴露在可能有危險的微波輻射劑量下。這個裝置重僅4盎司,約一包煙大小,可放在襯衫口袋或夾在皮帶上,在輻射量達到預設標準時,會發出警告聲。
緊急應變機器人─遙控機器人可從事人類經手會有危險的任務,降低人員受傷機會。
個人警報系統─供監獄警衛、教師、老人和殘障人士求救用的筆型超音波發報器,是以太空遙測科技為基礎。這隻筆能將無聲信號傳到接收器,顯示緊急狀況的地點。
消防員氣瓶─消防員有輕巧的氣瓶。新的背包系統重僅20磅,可提供長達30分鐘的空氣,比傳統氣瓶輕了13磅。氣瓶以4500psia(每平方寸絕對磅數)加壓,是現今氣瓶的兩倍。空氣快用完時,警告裝置會主動提醒消防員。
緊急救援切割器─將車禍受害者從汽車殘骸中拯救出來的輕巧切割器,利用了太空總署的點火科技。
個人風暴警示系統─閃電偵測器能對高爾夫球員、船員、住戶、店家和私人飛行員提出30分鐘預警。
自動校正救生筏─為阿波羅計畫開發的救生筏,12秒內完全充氣,有自動校正和重力補償功能,可在極端惡劣天候下保護性命。
此領域的其他衍生產品:
─風暴預警服務(都卜勒雷達)
─消防無線電
─鉛毒偵測
─火災偵測器、火焰偵測器
─防腐蝕塗層
─防護衣
─機器臂
保健與醫療
數位造影乳房組織切片系統─LORAD立體定位儀乳房組織切片系統的數位相機系統部分採用先進的電荷耦合元件。這套設備的乳房組織造影更清晰、更有效。這套稱作立體定位粗針組織切片的非外科手術系統套用太空望遠鏡科技,較不會造成創痛,且能大幅減少外科手術組織切片所造成的疼痛、結痂、輻射暴露、時間和金錢耗費。
乳癌檢測─將太陽能電池感應器直接放在X光片下,確認底片是否得到足夠輻射,並曝光至最高密度。接著相關電子設備傳輸訊號,切斷X光源。降低乳房攝影X光劑量,也能降低輻射危險,讓每台機器檢查的患者人數倍增。
人類組織模擬器─套用太空總署衛星科技,這個設備可植入人體,透過電流刺激特定神經中樞或大腦特定部位,幫助病患控制慢性疼痛和不隨意動作失調。
超音波皮膚損傷評估─使用太空總署超音波科技的先進儀器,能立即評估燒燙傷損害深度,改進患者治療。也許能拯救重大燒燙傷病患性命。
雷射血管成形術─雷射血管成形術使用“冷”雷射,稱之為準分子雷射,不會傷害血管壁,可對阻塞的動脈進行無比精準的非外科手術清理,併發症比氣球擴張術少。
降溫裝─由太空衣衍生的特製服裝,將冷媒透過管子循環,以降低病患體溫,大幅改善多發性硬化症、腦性麻痹、脊柱裂等其他病症的症狀。
設定式心律調節器─這個系統使用多種太空總署科技,包括植入物以及附有程式設定及數據印表機的醫師電腦控制台。電腦透過無線遙測信號與心律調節器溝通。
眼部問題篩檢─太空總署的造影處理技術被用來檢測幼童眼睛問題。一台35mm照相機發出電子閃光照射幼童眼睛,一個驗光儀分析視網膜反射,產生兩眼的影像。
自動化尿液分析─太空總署的流體動力學研究幫忙開發出一套系統,能自動從尿液樣本中抽取沈渣,送到分析顯微鏡下,取代手搖離心法。
醫學氣體分析器─太空人監控科技被用來開發出手術室偵測系統,可分析麻醉氣體,以及氧氣、二氧化碳及氮氣濃度,確保手術病患的呼吸環境適當。
聲控輪椅─太空總署的遙控操作機和機器人科技被用來開發出一張椅子和操縱器,透過微電腦可回應35個單字聲控命令,幫助病患從事日常工作,例如拾起包裹、開門,打開電器。
此領域的其他衍生產品
─動脈硬化偵測
─超音波掃描器
─自動胰島素幫浦
─攜帶式X光機
─透明牙套
─牙科齒列弓線、顎手術技術
─潔淨室服裝
─植入式心臟輔具
─磁振造影
─白內障外科手術用具

電腦技術

半導體壓塊─太空總署的提案產生記憶體短程堆迭,這種三度空間半導體封裝體將數十個積體電路相互交迭,形成立方體,提供更快的電腦處理速度,更高的整合程度,電力需求比傳統晶片組更低,大幅減輕記憶體需求密集系統的大小和重量,例如醫學造影設備。
結構分析─太空總署的這項計畫原本是為設計太空航行器而創,現在已廣泛套用在多種非航太用途,例如汽車工業、機械工具製造和硬體設計。
WINDOWS VISUAL (WinVn) NEWS READER─這個軟體是用來支援甘乃迪太空中心的酬載技術性檔案紀錄,讓技術資訊可在一大群使用者間交流。WinVn是智慧型科技產物,讓無數人能用到原本遙不可及的網際網路,對於有直接網際網路的組織更能發揮最大功效。
空氣品質監控─使用太空總署開發的先進分析技術軟體套件,創造出空氣品質監測系統,能從煙囪廢氣流中分離出各種氣體,判斷個彆氣體含量,監測是否符合煙囪排放標準。
虛擬實境─太空總署開發的研究,讓使用者在先進科技設備協助下,象徵性地將自己投射到電腦生成的環境中,並配合使用者的頭部動作。搭配立體視覺設備和適當軟體,可以產生遠距臨場感。
此領域其他衍生產品
─先進鍵盤
─客戶服務軟體
─資料庫管理系統
─雷射測量
─飛機控管
─輕巧光碟
─專家系統軟體
─微電腦
─平面設計

天氣與環境

微球體─第一個在地球軌道製造的商業產品是微球體,其精準尺寸可做為參考標準,進行研究及工業研究室儀器絕對精準的校正。銷售套用範圍包括環境管制、醫學研究和製造業。
太陽能─太空總署為太空航行器率先開發的光伏發電系統,在地球表面廣泛套用,成為許多沒有傳統電力來源的地區重要的替代能源。
氣象預測輔助─太空梭的環境管制技術促成Barorator的研發,能不斷測量大氣壓力,計算瞬間變化速率。
森林管理─太空總署創始的衛星掃描系統能偵測樹木反射和散發的輻射,監控森林並繪製成圖。
環境管制感測器─太空總署研發用於太空維生研究的儀器,衍生出商業化的系統,可監控工業製程流線,確保流出的水酸鹼值符合環保規定。
風力監測─為太空發射所開發的刺狀球體測風氣球,能產生風剖線的高解測量結果,進行氣象研究和預測。
遙測系統─一家衍生公司將太空總署高速行動數據通信遙測技術商業化,製造高速處理系統,供商業通訊套用。
植物研究─太空總署對未來月球和火星基地的研究,要利用植物提供糧食、氧氣及水,降低對外在補給的需求。這項研究套用水耕(液態養分溶液)取代泥土,維持植物生長,並套用於地球的蔬菜生產。
輻射隔離─鍍鋁聚合物膜是載人和無人太空航行器非常有效的輻射屏障。這項太空材質的變化版也被當成居家和辦公室的節能技術。將材質在作外牆板前,放在板牆筋和外牆間,或是在屋頂樑柱和屋頂屋面襯板間。這種輻射屏障能阻隔95%的輻射能。成功的改裝包括校園和收縮爐。
耐火材質─包括化學處理纖維製作床單、危險物質處理者的制服、機員衣著、家具、潛水艇內壁、還有賽車手及加油人員服裝。
此領域其他衍生產品
─鯨辨識法
─環境檢測
─噪音消除
─污染測量裝置
─煙囪監控
─輻射外泄偵測器
─地震預測系統
─污水處理
─省電空調
─空氣淨化

製造技術

磁性流體─根據太空總署研發的磁流體概念,合成液體可以放置於定位並由磁力控制。磁流體封填最初用於半導體晶片製造系統的旋轉軸,作為防漏防磨損的封填,解決長久以來的問題(因為封口溢漏造成污染)。
熔接感測系統─以雷射為主的工業用自動熔接器,使用的雷射感測器系統原用於太空梭外部油箱,追蹤兩片金屬的接縫,測量縫隙和微小不合,自動修正熔接氣炬的距離和高度。
微雷射─基於星際遠距光學通訊概念,微雷射的開發用於商業市場,傳輸通訊信號,以及材質的鑽孔、切割和融化。
磁性軸承系統─來自太空梭設計的軸承無須實際接觸就能支撐移動的機器,讓運動沒有摩擦或磨損,現在用於發電、煉油、機器工具操作,以及天然氣管線。
引擎潤滑劑─太空總署開發的電漿噴塗層,用於塗裝新款的10寸長,四汽缸的旋轉式引擎閥門,這具引擎沒有曲軸、飛輪、配電盤或水泵,省卻潤滑轉子蓋的必要,。
互動式電腦訓練─也稱互動多媒體訓練,原本用於訓練太空人和太空操作人員,現在被商業單位用於訓練新進員工,提升員工技巧。使用的電腦系統運用所有感官,特別是文字、影像、動畫、語音、聲響和音樂。
高壓水柱清洗─這項用於製備太空梭固體火箭助推器的技術先是演變成美國空軍的大型飛機機器人塗料清除系統,現在也用於商務機工業,噴射水流處理將清除塗料的時間縮短90%,用的祇是高達每平方寸55000磅的超高壓水柱。
先進焊槍─以變極性電漿電弧焊接科技為基礎,原本用來熔接太空總署外部油箱輕型合金的手持焊槍,現在被大型電器製造廠用於板金焊接。
此領域其他衍生產品
─油氣回收
─自動鎖
─機械工具軟體
─雷射剝線機
─潤滑劑塗層製程
─無線通訊
─引擎塗層和引擎設計

運輸

無釘冬季輪胎─火星登入艇維京號的降落傘材質經過改良,用於生產輻射層輪胎,讓輪胎材質的煉狀分子結構比鋼鐵強5倍。這種材質可讓輪胎壽命延長1萬哩。
更好的煞車─新型高溫複合的太空材質可製作更好的煞車襯片。套用包括卡車、工業設備和小客車。
收費站淨化─太空總署進行太空設備零污染組裝的潔淨室所採用的層流技術,被用於橋樑和公路收費站,減少收費員吸入的廢氣。
減重技術─太空總署對複合材質的研究,使得雙渦輪引擎直升機重量減輕30%,大幅提升飛機效能。
改良式飛機引擎─太空總署開發的多種技術改良產生更乾淨、安靜、省錢的商務機引擎,稱為高旁通比渦輪扇引擎,特點是耗油量降低10%,噪音更小,氮氣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排放量減少。
改良潤滑劑─用於支撐太空梭活動發射台的環保潤滑劑,促成了三種商用潤滑劑的開發─鐵軌維護專用、電力公司防腐蝕用、還有一種氧化壽命長達1萬小時的液壓油。
電力儲存系統─飛輪電力儲存系統衍生自太空總署贊助的兩項電力儲存研究,是沒有化學物質的機械電池,將快速旋轉的轉輪能量儲存為電力,容量是鉛酸電池的50倍,對電動交通工具很有用。
商用噴射機的機翼新設計─太空總署開發的電腦程式,讓美國灣流商務機擁有更輕、空氣動力更佳的先進機翼。
校車設計輔助─一家製造商將太空總署原本為航太開發的三種科技,用於設計和測試新的校車底盤。這些技術包括結構分析電腦程式、紅外線應力測量系統,和搭乘品質測量系統。
此領域其他衍生產品
─更安全的橋樑
─排放量測試
─飛機用輪椅
─電動車
─甲烷動力交通工具
─風切預測
─飛機設計分析

人類登月測驗

1968年12月到1972年12月間,共有12人登入月球,超過15人環繞月球飛行。目前這27人是唯一脫離地球軌道飛行的人類。你認識這些太空人嗎?試試以下的測驗就知道。
1. 雖然不在攝影清單上,但地球從月球光禿禿的表面升起的景象,讓這位太空人頓時呆住。他抓起照相機,嚷著向同行機員要彩色底片,結果他拍到的照片成為阿波羅計畫的代表。這位攝影師是誰?
A. 艾倫薛普 (Alan Shepard)
B. 艾倫賓恩 (Alan Bean)
C. 威廉安德斯 (William Anders)
(正解:C。威廉安德斯是阿波羅8號的登月艙駕駛,在第一趟繞月飛行任務中,拍下這張著名照片。地球升起的影像是在1968年耶誕夜拍攝,成為阿波羅計畫的代表畫面,還成了環保行動的象徵。)
2. 起飛3天前,這位太空人打開汽車收音機,聽到新聞報導說,太空總署宣布取消他的首度太空飛行任務,理由是他接觸過德國麻疹。這個被停飛的太空人是誰?
A. 查理杜克 (Charlie Duke)
B. 約翰“小傑”史威葛 (John “Jack” Swigert)
C. 肯麥汀利 (Ken Mattingly)
(正解:C。指揮艙飛行員麥汀利並沒有生病,但他在休士頓任務管制中心,協助阿波羅13號機員在登月任務中逃過一劫。他2年後成為阿波羅16號機員繞月飛行,並在1982年和1985年兩度駕駛太空梭。)
3. 這個知名太空人帶著一根6號鐵桿,在月球單手揮擊高爾夫球。“飛了好多好多哩,”他滿意地回報,看著球以慢動作飛過月球塵土瀰漫的隕石坑。這位運動員是誰?
A. 約翰葛倫 (John Glen)
B. 艾倫薛普
C. 狄克史雷頓 (Deke Slayton)
(正解:B。薛普打高爾夫球的點子,是因為看到諧星鮑伯霍普參觀甘乃迪太空中心時,手上抓著一根高球球桿。薛普第一次揮桿落空,第二次打偏,第三次才打中。月球引力是地球的1/6,高爾夫球飛了200到400碼。)
4. 一抵達月球後,這位太空人邀請“所有正在收聽的人”沈思片刻並感恩。接著他打開一個小包裹,裡頭有一小瓶紅酒,一個聖杯和幾片聖餅,然後領受聖餐。這個登月艙飛行員是誰?
A. 巴茲艾德林 (Edwin “Buzz” Aldrin)
B. 詹姆士爾溫 (James Irwin)
C. 艾德加米契爾 (Edgar Mitchell)
(正解:A。艾德林沒說出帶著聖餐組同行,而且他將儀式保密。當時太空總署遭到一名無神論者控告,因為阿波羅8號機員在耶誕夜繞月飛行時,朗誦聖經創世紀章節。)
5. 兩名太空人在月球表面將工具和裝備放到探月車上時,突發有一把錘子撞到擋泥板,將擋泥板敲掉一半。他透過無線電告訴任務控制中心,“你們不會相信的,有片擋泥板壞了。”是誰開車的技術這么差?
A. 尤金柯能 (Eugene Cernan)
B. 約翰楊恩 (John Young)
C. 查爾斯康拉德 (Charles “Pete” Conrad)
(正解:A。柯能擔心的不是保費升高。擋泥板是要避免月球塵土沾到太空衣變得過熱。機員試圖用膠帶把擋泥板黏回去,但是行不通。他們後來用塑膠地圖代替。後來柯能在月球岩石上行駛時,撞凹探月車的輪胎。)
6. 這並非正式實驗項目,但這個好奇的太空探險家在停留月球期間,進行了超感知覺實驗。這個研究超自然現象的阿波羅號太空人是誰?
A. 艾德加米契爾
B. 巴茲艾德林
C. 艾倫賓恩
(正解:A。艾德加米契爾著有“探索者與心靈探索之道:對科學的挑戰”一書(The Way Of The Explorer and Psychic Exploration: A Challenge For Science),這位阿波羅14號登月艙駕駛員,畢生對心理玄學和人類意識感興趣。他在月球上與一位芝加哥的朋友進行心靈感應實驗。)
7. 著陸前幾秒,這個有膽識的指揮官用手動操縱老鷹號登月艙,避開尖銳的隕石坑。燃料只剩30秒時,他讓登月艙落在月球表面。遠方監控的任務管制中心告訴他,“你把好多人嚇到臉色發青。”是誰這么厲害?
A. 邁可考林斯 (Mike Collins)
B. 法蘭克波曼 (Frank Borman)
C. 尼爾阿姆斯壯 (Neil Armstrong)
(正解:C。阿波羅11號降落是首次登月任務中較為驚險的一刻。但從佛羅里達州甘乃迪太空中心起飛102小時45分鐘又40秒後,阿姆斯壯和艾德林降落在月球上,距離目標寧靜海差了約3.7哩。)
8. 在隕石坑旁,兩位太空人發現一塊白色岩石,迥異於在月球上見到的其他東西。他們檢查這塊石頭,發現大顆白色結晶。樣本15315號後來被稱為“創世紀之石”。這對走運的地質學家是誰?
A. 哈瑞森史密特( Harrison Schmitt) 和尤金柯能
B. 尼爾阿姆斯壯和巴茲艾德林
C. 詹姆士爾溫(James Irwin)和大衛史考特 (David Scott)
(正解:C。阿波羅15號機員詹姆士爾溫和大衛史考特善用第一台探月車。他們找到一塊月球地殼,科學家後來確認約有45億年歷史,幾乎跟太陽系一樣古老。這個雙人組是在亞平寧山區側面的山腳隕石坑發現這塊岩石,時間是1971年8月1日。)
9. 除了進行阿波羅登月計畫第一批主要科學實驗外,這些科學家還遇到來自另一個世界─地球─的物體。是誰負責收拾探勘者3號的殘骸?
A. 約翰楊恩和查理杜克
B. 查爾斯康拉德和艾倫賓恩
C. 大衛史考特和詹姆士爾溫
(正解:B。1967年4月發射的無人太空航行器探勘者3號暴露在月球表面31個月,直到阿波羅12號太空人康拉德和賓恩收回碎片,送回地球分析。這個探測船的電視攝影機在華府的國家航太博物館展出。)
10. 好像搭乘火箭探索異世界還不夠刺激,這些太空人在月球表面引發“月震”,進行科學實驗。這群找刺激的太空人是誰?
A. 艾倫薛普和艾德加米契爾
B. 查爾斯康拉德和艾倫賓恩
C. 約翰楊恩和查理杜克
(正解:A。阿波羅14號的艾倫薛普和艾德加米契爾在月球表面引爆13個小型火藥包,用聽地器測量振動。這並非第一次人工月震。一具蘇聯探測器在阿波羅11號登入一天后撞毀在月球表面,被阿姆斯壯新放在地面的感測器偵測到。)
11. 他是水星計畫7位太空人中唯一到過月球表面的。他回頭看到太空深黑天幕下生機盎然的地球,不禁潸然淚下。這個遙望家鄉感動落淚的人是誰?
A. 史考特卡本特
B. 瓦利西拉
C. 艾倫薛普
(正解:C。“看到地球既美麗又脆弱,叫人難以自已。”艾倫薛普後來說道。他1971年1月21日前往月球時47歲,是太空飛行最年長的人。他要發射台主管昆特溫得給他一根柺杖當成戲謔的禮物,稱之為“月球探險者的支撐裝備”。)
12. 丟在月球表面的人造物品估計重達37萬7千磅,其中有件藝術品放在一座臨時紀念碑旁,紀念14位在太空飛行和訓練演習中殉職的美蘇太空人。向他們致敬的太空人是誰?
A. 尤金柯能和哈瑞森史密特
B. 阿姆斯壯和艾德林
C. 大衛史考特和詹姆士爾溫
(正解:C。阿波羅15號指揮官大衛史考特後來說,在一處低淺隕石坑中,他和爾溫放在“墜落的太空人”雕塑旁的牌子上應該有16個人名。由於蘇聯對太空計畫保密,並未公布太空人瓦倫丁邦德藍科和葛里戈利奈利波夫的死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