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舍弟訊息

得舍弟訊息

此詩作於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載)。仇兆鰲《杜詩詳註》:首章,初得訊息,憐弟而復自傷也。趙汸註:次句,有吾以汝為死矣之意。側身,言避寇不敢正行。一家村,指平陰荒僻之鄉。二句正述所傳之信。趙次公註:酣戰曰新,見殺伐未休。血痕曰舊,見亂離已久。招得幾時魂,恐死期將至,不復相會也。次章,敘兄弟遠離,而嘆資生無計也。弟不能歸,空傳烏鵲之喜。公不能往,深負鶺鴒之詩。見雖有訊息,而彼此懸隔也。何顏面,窮困而慚。且幾時,銷憂無日。家口危如絲髮,不但兄弟兩人難保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得舍弟訊息》
  • 作品別名:《得舍弟訊息二首》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得舍弟訊息》
【作品別名】《得舍弟訊息二首》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杜甫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得舍弟訊息
【其一】
近有平陰信⑴,遙憐舍弟存。
側身千里道⑵,寄食一家村⑶。
烽舉新酣戰⑷,啼垂舊血痕。
不知臨老日,招得幾人魂⑸。
【其二】
汝懦歸無計,吾衰往未期。
浪傳烏鵲喜⑹,深負鶺鴒詩⑺。
生理何顏面⑻,憂端且歲時⑼。
兩京三十口⑽,雖在命如絲⑾。

作品注釋

⑴《春秋》:昭二十三年,晉師在平陰。《史記》:陳平降漢,王使參乘,監諸將南渡平陰津至洛陽。平陰,乃古津濟處也。《唐書》:平陰縣,隋屬濟州,天寶十三載州廢,縣屬鄆州。
⑵《楚辭》:“欲側身而無所。”孫楚詩:“餞我千里道。”
⑶《史記》:韓信寄食於漂母。《戰國策》:馮諼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寄食門下。江淹書:“俯首求衣,斂眉寄食。”
⑷《喻巴蜀文》:“烽舉燧燔。”《淮南子》:魯陽公與韓戰,戰酣,日暮,援戈而麾之。《韓非子》:酣戰之時。
⑸《楚辭》有《招魂》篇。
⑹《兩京雜記》:乾鵲噪而行人至。《隨筆》云:北人以烏聲為喜,鵲聲為非。南人聞鵲噪則喜,聞烏聲則唾而逐之,至於弦弩挾彈,擊使遠去。《北齊書》:奚永落與張子信對坐,有鵲斗於庭樹間,子信曰:“鵲言不善,當有口舌事。今夜有喚,必不得往。”子信去後,高儼使召之,且雲敕喚,永落詐稱墮馬,遂免於難。白樂天在江州,《答元郎中楊員外喜烏見寄》曰:“南宮鴛鴦地,何忽烏來止。故人錦帳郎,聞烏笑相視。疑烏報訊息,望我歸鄉里。我歸應待烏頭白,慚愧元郎誤歡喜。”然則鵲言固不善,而烏亦能報喜也。
⑺《》:“鵲鎢在原,兄弟急難。”
陸機詩:“生理各萬端。”
柳惲詩:“獨枕悵憂端。”謝靈運詩:“兩京愧佳麗。”
張遠註:兩京,公在西京,弟在東京也。三十口,合公與弟家屬而言,公《赴奉先》詩“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止言十口,可明徵矣。
⑾《後漢書·劉茂傳》:孫福為賊所圍,命如絲髮。

作品評析

此詩作於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載)。黃鶴註:詩云“兩京三十口”,又雲“烽舉新酣戰”,當是天寶十五年作。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