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貴祥

徐貴祥

徐貴祥,安徽六安人,1959年12月出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 ,中國作家軍事文學委員會主任,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文藝創演系主任。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著有長篇小說《仰角》、《歷史的天空》、《高地》、《八月桂花遍地開》、《明天戰爭》、《特務連》、《馬上天下》、《四面八方》等。獲第7、9、11屆全軍文藝獎;第4、9、11屆五個一工程獎;第6屆茅盾文學獎。2017年新作《對陣》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貴祥
  • 別名:楚春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六安市 
  • 出生日期:1959年12月27日
  • 畢業院校:解放軍藝術學院
  • 主要成就:《崑崙》1991至1992年優秀作品獎
    第三屆人民文學獎
    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三次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
  • 代表作品:《馬上天下》、《仰角》、《歷史的天空》、《對陣》
  • 職務: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文藝創演系主任
個人榮譽,個人經歷,創作思想,創作經驗,社會兼職,

個人榮譽

中篇小說《彈道無痕》獲1991年-1992年《解放軍文藝》優秀作品獎,中篇小說《瀟灑行軍》獲1991年-1992年《崑崙》優秀作品獎,中篇小說《決戰》獲第七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電影文學劇本《彈道無痕》(已拍攝發行)獲第二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政府電影華表獎,長篇小說《仰角》獲第九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獎、第十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第八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共獲第七、九、式屆全軍文藝獎;第四、八、九、十一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改編拍攝32集同名電視連續劇)、《明天戰爭》等。
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個人經歷

開始文學創作之路
1978年,徐貴祥離開安徽到河南參軍。1984年,徐貴祥去了邊境前線,在那裡,他深深體會了情感、戰爭,體會了生與死,這段經歷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徐貴祥後來的小說創作。從那時起,徐貴祥開始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後來,徐貴祥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徐貴祥回憶:“我進了軍藝後,那時的同學層次都比較高,相比之下我在文學上毫無地位。我的同學那時候就有一些作家。讀書的那段時間我寫得比較好的作品就是《瀟灑行軍》,還有《彈道無痕》,後一部作品曾被改編,也得過很多獎。1994年我進了解放軍出版社,一直到現在。做編輯時我整理的將軍回憶錄,也讓我接觸到很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引發了我後來很多創作靈感。” 《歷史的天空》一書讓徐貴祥大紅大紫,由該書改編的32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在中央台一套黃金檔播出後,不僅擁有很高的收視率,而且還得到了專家學者的普遍好評,認為這是近年來最好的軍旅題材的影視作品之一。《歷史的天空》和《八月桂花遍地開》都以徐貴祥熟悉的皖西地理文化為背景,凝聚了徐貴祥對家鄉的熱愛。徐貴祥有英雄情結,在《歷史的天空》中,徐貴祥塑造了男主人公“梁大牙”這個形象,含了他對男人的一些理想。徐貴祥說:“我是軍隊作家,是男性作家,我認為英雄就是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對家庭都要承擔起責任的人。梁大牙這個人物是中國戰爭文學作品人物中的另類,他不是那種高大全的英雄。可能這樣的人物會讓人覺得不能接受,但是這是戰爭文學中的另類,而絕不是真實的戰爭生活中的另類,這個人的命運反差特別大,他從社會最底層走向高層,從人格的最底層走向高尚,這是巨大的反差。而正是這種巨大的反差吸引了讀者。” 徐貴祥是個低調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作家要靠作品說話,獲獎是好事,但作家不應該為獲獎或是成為公眾人物才去寫作。作家應該有作家的責任感,這個責任感就是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對自己負責!”
天上掉下一部小說
徐貴祥心情極好,用他的話來說是“正處在勝利後的愉悅中”,因為他剛剛完成了一部24萬字的長篇小說《高地》。小說從去年12月31日動筆,到1月22日完稿,僅僅用了23天的時間,落筆後卻是好評如潮,《當代》、《小說選刊》等著名的文學刊物都準備刊載,很多影視公司也紛紛找上門來商談影視劇改編的事宜。
《高地》仍是徐貴祥最熟悉的軍旅體裁,圍繞著對一個“高地之戰”的重新調查,寫出了兩個軍人、兩家軍人、兩代軍人之間的悲喜故事。徐貴祥自認為是一部結構、內容都比較完美的作品,也是一部出其不意的作品。這兩年,這個故事的基本框架一直縈繞在徐貴祥的心中,但他總為主題脫不了個人恩怨而苦惱。2006年元旦前的那一天,徐貴祥誤以為是元旦,因為在節假日,他一向不出遊、不會客、不加班,把完整的時間全留給寫作。那天,北京下了一場特別大的雪,雪花像桌球那樣大,徐貴祥在雪中散步,走著走著,他突然想到能不能將高地里的兩位軍人的個人恩怨,歸結到是一種不為常人所解的良苦用心呢,思路頓開的徐貴祥回到家裡就打開了電腦,就像寫回憶錄似的,以每天一萬多字的速度一連寫了23天,寫完最後一個字,徐貴祥特別有成就感。連連感嘆:“那個大雪天,天上不是落雪花,而是掉下了一部小說啊!”
《高地》劇照《高地》劇照
獲獎作品曾被退稿
雖然已獲得了許多作家夢寐以求的茅盾文學獎,徐貴祥仍把自己看成是一位業餘作家。1978年入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集團軍組織處幹事、師宣傳科科長,參加過兩次自衛反擊戰,榮立過兩次三等功的徐貴祥更是位職業軍人,走上寫作之路除了愛好,更在於他的堅持。
徐貴祥徐貴祥
徐貴祥小時候喜歡看小說,以戰爭文學作品居多,有《烈火金剛》、《敵後武工隊》等國內作品,也有蘇聯衛國戰爭作品,還有雨果的作品。上世紀80年代初正是文藝復興大潮湧動的時候,無數人懷揣當作家的夢想。當了兵,參加了戰爭的徐貴祥寫作熱情也很高,投出去很多作品,但大部分石沉大海。1985年,他第二次參戰歸來,在眾多信件中發現《小說林》雜誌刊登了他的中篇處女作《征服》,很受鼓舞,從此更加勤奮地寫作。
1989年徐貴祥考入了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生活積累的豐富、在軍藝的學習使他的創作更上了一層樓。後來在解放軍出版社工作,工作環境又使他對戰爭史、黨史等歷史知識耳濡目染。他一篇篇地寫,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自己的路。據徐貴祥介紹,他那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也曾遭過兩次退稿,後來被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徐貴祥說:“被退稿的作品不一定是差的,有些優秀的作品有獨創性,超出了編輯的想像,也有可能被退稿。”
寫自己熟悉的英雄
在徐貴祥看來,要成為作家至少需要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一要有生活閱歷,二要有作家的頭腦,對生活要有足夠的判斷力和敏感度。
《八月桂花遍地開》封面《八月桂花遍地開》封面
歷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開》因為是站在新歷史觀、新文學觀、新價值觀上看待戰爭歷史,被專家們稱為“新歷史文學”,在這兩部作品裡徐貴祥試圖接近歷史的真實,接近幾十年前戰爭中人的真實狀態,塑造真實可信的英雄形象。《歷史的天空》中的梁大牙、《八月桂花遍地開》中的沈軒轅就是他所塑造的英雄,在他看來英雄就是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對家庭都要承擔起責任的人。
徐貴祥曾寫過一篇《站在人的立場上》的創作談,談他進入人的內心世界的寫作感悟,他把筆下的人物當作自己熟悉的兄弟,“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寫到誰我就是誰!”儘管對塑造一群戰爭中的男人形象充滿自信,但徐貴祥也不諱言自己對愛情和女性形象把握得不夠好。
徐貴祥是因為電視劇《歷史的天空》的紅火而“火”起來的作家,他一直看好文學和影視劇、廣播劇等文藝形式互動的方式,他認為這樣可以把文學作品更好地推向社會。徐貴祥創作小說時有個習慣,就是幾部作品同時進行,互動寫作,這個故事寫不下去了,就寫另一個故事。不論他寫作什麼小說,他都會考慮到故事的完整性,為人物之間設定衝突,製造矛盾和看點,給以後的影視劇改編留下一條方便之路。
故鄉情愫蘊結心中
離開家鄉30多年,家鄉的月光、老街在徐貴祥的腦海中就多了幾分詩意,儘管他時時嚮往著能回到家鄉,過上那種“桌上一瓶老酒,桌邊幾個老友,桌下一條老狗”的悠閒生活,但真正置身於家鄉那種迎來送往的氛圍中,善飲的徐貴祥也時時招架不住,他更害怕那些仍然還處在貧窮中的家鄉人因招待他而過於破費。
繼《歷史的天空》之後,徐貴祥的另一部長篇《八月桂花遍地開》也為很多讀者熟知。寫這部小說,徐貴祥說是因為故鄉的情愫蘊結心中,他想通過小說告訴人們《八月桂花遍地開》是皖西民歌,是皖西人民最早唱起這首歌,並且把這首歌唱響了。徐貴祥還把他熟悉的故鄉的場景一一寫入他的小說。在他的心目中,故鄉是一片自古以來就英雄輩出、文化底蘊豐厚的土地,也是他走到哪裡也割捨不了的地方。

創作思想

徐貴祥看來,戰爭是一個巨大的概念,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人們當然可以很簡單地、泛泛地對戰爭進行普世性的價值判斷;但是,事實上戰爭的內涵十分深厚,也存在著多種認知的角度和闡釋的空間。從人類恆久的立場上去看,軍人這種職業,這種群體可以取消;但是在面對現實的時候,問題就複雜得多了,這還是一個很深層次的哲學問題。沒有誰不強調和平,但是,人類的戰爭從沒有停止過。戰爭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災難,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但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戰爭往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催生劑,也是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催生劑。戰爭是一個客觀存在,必須正視它。在當今世界維持平衡的局面裡面,中國的軍隊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所以對它存在的價值,對生活在這個群體裡面的人、人的情感、人的命運、人的價值,應該有一個比較客觀和清醒的認識。軍旅文學應該為生活在這其中的成員提供一份賞心悅目,能夠引起深思、能夠激發情感、能夠激勵鬥志的文學作品,這是軍旅作家的基本責任,也是徐貴祥一直在堅守的寫作倫理。
徐貴祥過去常用三句話來講軍旅文學的難寫:過去式的沒有寫好,現在式的不好寫,未來式的寫不好。徐貴祥認為要求軍旅文學快速地做出反應,一是不可能,二是不可取。因為文學所要表現的生活,必須要經過沉澱,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檢驗。現在回過頭再來看新時期之初的某些煊赫一時的作品,不難發現存在著很多藝術上的缺陷,當時之所以成名,之所以產生那么大的反響,也有著政治上的背景和時代的因素。所以說作家們不能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也不能為了緊跟而緊跟,製造一些速朽的東西,那樣反而是對生活資源、對題材素材最大的破壞和浪費。
作家要關懷底層,關懷社會,要懷著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切中時弊,要準確地把握住社會和軍隊發展中存在和暴露出的問題。《士兵突擊》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傻子”,讓觀眾為之喜、為之悲;他可愛就可愛在他“傻”,這種兵有可取之處,但是多了不行,人們不能把理想寄托在一個“傻子”身上。徐貴祥的《明天戰爭》裡面有很多理念化的東西,作為小說它有很多毛病,小說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人煙氣少了一些;但是作為軍旅小說,它的價值並不完全在於他的視點是否低沉,是否觸動到了生活的陰暗面,反映了生存的苦難,如果僅僅是為了寫底層而寫底層,為了寫苦難去寫苦難,那作品的格局和氣度就太狹隘了。也不是你把主要的筆墨放在兵的身上,兵就愛看了。一個真正的軍旅長篇小說就是要講究宏大敘事,它的承載量和視野在現在的基礎上還應該是更博大一些,要拿出真正有思想、有內涵、有味道、有份量的作品,才能真正吸引廣大官兵閱讀,否則你就是整天去寫某個兵,寫軍營生活的某個橫截面,兵們也不見得會親近你的作品。
軍旅文學有很強的社會性,它必須要有責任感,要有道德意識和社會意識。軍旅文學作品應該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提供一種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軍旅作家要對歷史負責,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軍隊負責,對戰爭負責。軍旅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它的思想深度,它的時代穿透力,它對生活的認知程度決定了作品的質量。當前,軍旅文學正在經歷一場大的繁榮,繁榮的關鍵在於,就當前的文化背景而言,當下中華民族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種責任感,一種崇高感,是那種天塌下來有人扛著的陽剛氣、英雄氣。這種精神在現實生活中太缺乏了,而軍旅文學,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的長篇小說所承載著的愛國主義、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精神,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物慾橫流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心中空虛失落了的精神需要。無論時代如何向前發展,軍旅作家們都不能喪失責任感和勇氣,軍旅文學就是要勇於攀登思想與精神的高地。

創作經驗

徐貴祥的自信
徐貴祥在他的創作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自信,這部作品不是你所‘熟悉’的那些戰爭故事的翻版或修改,但願它給你帶去的是全新的感受。”這部作品寫抗日戰爭確實寫得別開生面,那時根據他的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改編的電視劇正在熱播,徐貴祥的自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後來《歷史的天空》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據說《歷史的天空》曾遭過兩次退稿,後來被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徐貴祥說:“被退稿的作品不一定是差的,有些優秀的作品有獨創性,超出了編輯的想像,也有可能被退稿。”這又顯示出他的自信。
寫好戰爭與人
徐貴祥說: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隨著世界新軍事革命,中國軍事文學出現兩種景觀:一是站在新歷史觀、新文學觀、新價值觀看戰爭歷史,一是回眸歷史,放眼未來。他的《歷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開》屬於前者,另兩部作品《仰角》、《明天戰爭》屬於後者。他的前兩部作品被稱為“新歷史文學”,在這兩部作品裡他試圖接近歷史的真實,接近幾十年前戰爭中人的真實狀態,塑造真實可信的英雄形象。《歷史的天空》中的梁大牙、《八月桂花遍地開》中的沈軒轅就是他所塑造的英雄,在他看來英雄就是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對家庭都要承擔起責任的人,一個國家要富裕、強大起來,沒有這樣的英雄不行,讓可信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對塑造民族性格也能產生影響。
徐貴祥新作《四面八方》徐貴祥新作《四面八方》
徐貴祥自己也親歷過戰爭,他參加過兩次自衛反擊戰,榮立過兩次三等功,曾長期在部隊基層工作,帶過兵,他還替一位將軍整理過回憶錄,採訪過100多位將軍和老幹部,聽這些老將軍描述真實的戰爭經歷,他對戰爭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歷史的天空》電視劇播出後,一位80多歲的老戰士拉著他的手,笑著告訴他:“說了怕你們不信,那個時候我們就跟電視裡演的一個熊樣。”
徐貴祥研究了我們寫抗戰題材的作品,發現這些作品最主要的缺憾是,沒有把我們的敵人寫好,對敵人的狀態了解和表現得不充分,在寫《八月桂花遍地開》時,為了寫抗戰時期的敵人,他對日本古代文化、民族性格、政體進行了大量資料閱讀,他說:“我看到的和寫在筆下的敵人是強大的猛虎,因而戰勝這隻猛虎的民族,至少也應該是一隻更加強大的雄獅,儘管這隻雄獅曾經沉睡”。
實現作家夢想
徐貴祥小時候喜歡看小說,以戰爭文學作品居多,有《烈火金剛》、《敵後武工隊》等國內作品,也有蘇聯衛國戰爭作品,還有雨果的作品,那時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當兵,一個是當作家。後來他當了兵,參加了戰爭,當作家的夢想重新點燃是源於一個契機,參戰歸來別人給他寫了一篇特寫《鐵鞋踏破千重山》,發在《解放軍文藝》上,他看了很激動,周圍有很多英雄故事,為什麼不能自己寫呢?於是他拿起筆來開始寫。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正是文藝復興大潮湧動的時候,無數人懷揣當作家的夢想,他的寫作熱情很高,投出去很多作品,但大部分石沉大海。第二次參加自衛反擊戰時,在戰鬥間隙,他還在昏暗、潮濕的營房裡堅持寫,生死未卜,他一邊寫一邊有一種悲壯的感覺。直到1985年,他第二次參戰歸來,在眾多信件中發現《小說林》雜誌刊登了他的中篇處女作《征服》,很受鼓舞,從此寫得更加勤奮。1989年他考入軍藝文學系,他生活積累豐富,也富於激情,在軍藝的學習使他的創作更上一層樓。後來他在解放軍出版社工作,工作環境又使他對戰爭史、黨史等歷史知識耳濡目染。他一篇篇地寫,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自己的路。
新的起點
徐貴祥在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受獎時說:“我和我的讀者一起成長,我要以更虔誠的態度、更純潔的情感去創作,秉承茅盾先生的深刻和獨創的創作思想。”獲獎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現在他想靜下心來讀一些書,對文學進一步親密接觸,更深入走進歷史,更逼真地體驗生活。放慢節奏,審視戰爭、歷史、現實,除了文學作品,他主要閱讀一些東西方文化比較、東亞文化比較方面的書。有靈感燃燒時,他還要寫作,他說寫作這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到了不寫不行的時候,他才動筆寫。
徐貴祥徐貴祥
徐貴祥說自己喜歡讀書、寫作、思考,除此之外,還喜歡喝酒和下棋,他很欣賞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雖然沒寫戰爭,但表現的是高層次的戰爭狀態,是兩種文化的較量,雙方人格的較量,是靈魂與智慧的戰爭。下棋也帶給他這樣一種智慧的快樂。
他評價他筆下的梁大牙時有這樣一句話:人最有意義的是戰勝自己。他還要讓自己的作品更出色。

社會兼職

2016年12月2日晚,在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投票選舉中,作家徐貴祥當選中國作協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