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渝薯35

徐渝薯35是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南大學以渝06-1-2作母本、優質食用紫薯寧紫薯1號作父本,經誘導開花、有性雜交、單系選擇、多點鑑定選育而成的鮮食型甘薯品種。

徐渝薯35全生育期127-155天,株高275厘米,分枝數8.2個,莖粗6.6毫米,單株結薯數6個,大中薯商品率87.4%;幼苗較細,成株中長蔓,小葉,莖較細;薯塊紡錘形,紅皮橘紅肉,結集整齊,結薯數6個左右。胡蘿蔔素10.07毫克/100克;食味甜,水分稍大。耐儲性和耐瘠性好,較耐鹽、耐旱和耐濕,抗甘薯根腐病和甘薯莖線蟲病。

基本介紹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7年,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南大學以渝06-1-2作母本、優質食用紫薯寧紫薯1號作父本,經誘導開花、有性雜交、單系選擇、多點鑑定選育而成。原系譜號為085919。
2008年,雜交實生苗圃入選。
2009~2010年,複選圃鑑定。
2011年,進入鑑定圃,鮮薯產量均比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而且胡蘿蔔素含量高。
2012~2013年,參加品比試驗和多點鑑定試驗,產量高,胡蘿蔔素含量高,食用品質好,產量穩定。
2014~2015年,參加江蘇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平均鮮薯產量比對照蘇渝303增產25.55%,增產極顯著。
2015年,提前1年參加江蘇省甘薯品種生產試驗,平均鮮薯比對照蘇渝303增產26.25%,增產極顯著。經多年多點試驗表明,徐渝薯35具有高產穩產、食用品質好、綜合性狀優良等特點,是一個適合食用的高胡蘿蔔素甘薯新品種。同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品種鑑定,鑑定編號“蘇鑒薯201505”。
2019年,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號為CNA20161601.9。
徐渝薯35
選育過程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徐渝薯35全生育期127-155天,株高275厘米,分枝數8.2個,莖粗6.6毫米,單株結薯數6個,大中薯商品率87.4%。幼苗較細,成株中長蔓,小葉,莖較細;薯塊紡錘形,紅皮橘紅肉,結集整齊,結薯數6個左右。
  • 品質:烘乾率22.06%,澱粉率46.55%,粗蛋白5.35%,還原糖10.55%,可溶糖19.41%,胡蘿蔔素10.07毫克/100克。食味甜,水分稍大。
  • 抗性:耐儲性和耐瘠性好,較耐鹽、耐旱和耐濕,抗甘薯根腐病甘薯莖線蟲病,不抗甘薯黑斑病

產量表現

  • 綜合鑑定
2012~2013年,在徐州進行綜合性狀鑑定,平均鮮薯產量為43273.95千克/公頃,比對照蘇渝303增產32.78%,平均薯乾產量為9309.15千克/公頃,較對照增產13.28%。
  • 江蘇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
2014年,參加江蘇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7個試點平均鮮薯產量為39373.50千克/公頃,較對照蘇渝303增產27.35%;平均薯乾產量為8787.00千克/公頃,較對照增產10.89%。2015年繼續參加江蘇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7個試點平均鮮薯產量為39470.85千克/公頃,較對照蘇渝303增產23.80%;平均薯乾產量為8565.75千克/公頃,較對照增產1.21%。兩年平均鮮薯產量為39422.10千克/公頃,較對照蘇渝303增產25.55%;平均薯乾產量為8676.30千克/公頃,較對照增產5.91%。
  • 江蘇省甘薯新品種生產試驗
2015年,提前參加江蘇省甘薯新品種生產試驗,4個試點平均鮮薯產量為34330.6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26.25%,差異顯著;平均薯乾產量為7425.15千克/公頃,較對照增產4.04%,差異不顯著。經4年20點次鑑定,徐渝薯35平均鮮薯產量為38789.10千克/公頃,較對照平均增產26.44%,差異顯著,平均薯乾產量為8489.40千克/公頃,較對照平均增產6.32%,差異不顯著。

適種區域

徐渝薯35適宜在中國江蘇省甘薯產區種植,適宜種植春薯和夏薯。

栽培技術

  1. 培育壯苗:排種密度為每平方米20千克為宜。在剪苗前1周揭膜煉苗,剪苗採取高剪苗方式,每次采苗後及時追肥、培土。
  2. 栽插密度:每畝3500株左右。
  3. 肥水運籌: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塊上種植,在丘陵薄地上栽植應施足基肥,配合施用氮、磷、鉀肥,每畝施45%複合肥50千克,另加施硫酸鉀10千克。
  4. 病蟲草害防治:育苗和移栽時用藥劑處理防治病害;高剪苗防控甘薯黑班病。栽插前用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化學藥劑防治地下害蟲。不宜在莖線蟲病和黑斑病發生田塊種植。
  5. 適時收穫,安全貯藏:根據市場行情適時收穫,收穫時留無病害、無破損的薯塊做種,薯塊入窖時,進行高溫癒合;貯藏期溫度保持在9~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