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梆子戲

徐州梆子戲

徐州梆子戲是江蘇徐州市的地方傳統戲劇之一。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曲調的快慢節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來指揮而得名,當地民眾又稱為“大戲”。已流行於江蘇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鮮明江蘇省地方特色代表性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梆子戲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申報單位:江蘇徐州
  • 遺產編號:Ⅳ-7
  • 申報日期:2006
  • 遺產級別:國家
發展歷程,戲劇特色,梆子劇團,戲曲名家,保護現狀,

發展歷程

徐州梆子起源很早,《徐州府志》及豐縣沛縣銅山縣睢寧縣、邳縣縣誌以及許多家譜中均有陝西、山西人在明朝以後大批遷居徐州一帶的記載。徐州梆子則是通過當時官員遷調、商貿流通、義軍轉戰、災民流奔等渠道,將傳入江蘇北部徐州的陝西、山西梆子與蘇北民歌小調、雜耍曲藝、說唱藝術以及方言俚語、風俗民情相結合,再經過幾代徐州梆子戲藝人潛心打磨,形成了在以徐州為中心的蘇魯豫皖接壤地區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劇種。最早有記載的徐州梆子班社有“蔣門”(蔣花架子)、“殷門”(殷鳳哲)以及“滕貢生班”、“戴金山班”等,“蔣門”的蔣雲霞(江蘇省梆子劇團的著名演員)已是“蔣門”第六代傳人。

戲劇特色

徐州梆子戲的表演在繼承中國古代戲曲載歌載舞傳統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儀式規律和整套完整的文學、音樂、舞蹈與技藝融於一體。表演以虛擬為主,虛實結合,強調感情真實,節奏強烈,程式上規範嚴謹,技巧性高,具有淳厚、樸素、明朗的地域特色。 多採用“文戲武唱”,用大段唱腔來塑造人物,把劇情推向高潮。生旦淨醜分工更為精細,什麼樣的嗓音決定什麼行當,特別是黑、紅臉唱腔慷慨激越、高亢健壯、真假聲結合,具有激昂、淳厚、高亢、剛烈的藝術特色。
徐州梆子戲劇目以描寫重大歷史事件,反映政治、軍事鬥爭,表現英雄人物業績的正劇、悲劇最為突出,以征戰、袍帶戲為主,如“四大征”、“四大鍘”“新老十八本”等。
徐州梆子戲的音樂屬板式化體,以慢板、流水、二八、非板四大板為主,音樂曲牌豐富,約三百餘種。聲腔主要由陝西、山西梆子衍化而來,在調式、旋律節奏以及語言音韻和演唱風格上,都體現了徐州方言介於中州語系與吳越語系之間,既有中原音韻的厚重,又有吳越音韻的輕柔之獨特風格,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以板式的變化表達一定的情感和內容,可分唱腔音樂、曲牌音樂、打擊樂三個部分。

梆子劇團

江蘇省梆子劇團於1950年成立以來,相繼產生了一大批民眾喜愛的表演藝術家和優秀劇目。《華山情仇》於1996年在全國梆子戲劇種新劇目交流演出中獲唱腔設計獎和優秀組織獎;1999年,在第三屆江蘇省戲劇節中獲唱腔設計獎;2003年,榮獲首屆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金獎、全國國花杯中青年演員戲曲表演大賽金獎和優秀組織獎;1992年,江蘇梆子戲《打神告廟》、《李瓶兒》晉京演出,張虹一舉奪得第九屆梅花獎;2000年,江蘇梆子戲《華山情仇》晉京演出,燕凌一舉奪得第十八屆梅花獎。2007年徐州梆子戲《三斷胭脂案》在江蘇省第五屆戲劇節上獲得一等獎。徐州地區西北部有多個梆子劇團,豐縣、沛縣、銅山縣都曾有自己的梆子專業劇團。2009年初,徐州市梆子劇團演出的大型現代梆子戲《桃花莊》,在南京舉行的第31屆世界戲劇節上榮獲“創新劇目”獎,成為徐州市首次摘得世界戲劇節的國際性獎項。
徐州梆子戲《三斷胭脂案》徐州梆子戲《三斷胭脂案》
2009年12月20日文化體制改革後,更名江蘇梆子劇院有限公司,實行企業化管理。現有演職人員99人。曾獲得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各類獎項百餘項。“徐州梆子戲”是江蘇地區主要劇種之一,2008年“徐州梆子戲”被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江蘇梆子劇院有限公司為該項目保護單位。

戲曲名家

按照藝人的傳承譜系輩分上進行推算,豐縣的蔣花架子(1745-1828)為徐州梆子戲有史可考的創始人之一。蔣花架子祖籍山西洪洞,祖上徙豐後於豐縣蔣單樓落戶。蔣花架子一生學戲、演戲、教戲,對梆子戲唱腔音樂的發展傾盡全力。年高后自備衣箱建戲班,逐漸形成做功優美、唱腔豐富、程式規範的蔣派。
《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燕凌飾梁紅玉《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燕凌飾梁紅玉
除了蔣派,江蘇梆子還形成了殷派、戴派、賈派等。
殷鳳哲(1845-1935),原籍山東巨野,鹹豐年逃難來沛縣卞莊村,14歲學戲成名。鹹豐十年在廟道口一連辦三期科班,共200弟子,擅演花臉,演、唱皆佳。其子殷其昌青出於藍勝於藍,眾稱“花臉王”,殷氏父子及200弟子逐漸形成了殷派。
戴金山(1872-1936)銅山黃庥人,13歲學藝,擅演生、旦、淨、醜,名重一時。其兩個女兒大娃、二娃,受其真傳,藝佳名揚,加之其辦科班培養數十名弟子,形成頗具影響的戴派。
賈先德(1912-1993)11歲在春泉班以父為師,文武全活,各行皆通,一生致力於梆子戲唱腔、表演、臉譜、劇目,傳戲教學員,德藝雙優。其弟子鄭文明,緊隨乃師,唱做具佳,有“蘇北第一生”美譽。加之賈之女桂蘭,唱表優美,形成頗受歡迎的賈派。
1992年,江蘇省梆子劇團攜《打神告廟》、《李瓶兒》晉京演出,張虹一舉奪得第九屆梅花獎;2000年,江蘇省梆子劇團攜《華山情仇》進京演出,燕凌一舉奪得第十八屆梅花獎。

保護現狀

徐州梆子戲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審美性,內涵豐富、雅俗共賞、歷史悠久,聲腔豪放、分工精細、表演誇張,非常具有歷史文化的傳承價值和研究價值,是戲曲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的寶貴財富。長期以來,徐州梆子戲深受人民民眾喜愛,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曾有幾次輝煌和興旺時期。但是,由於受到現代多元文化的衝擊和觀眾審美情趣的轉移,江蘇梆子戲已處於經費緊張、人員流失、後繼乏人的瀕危狀態,亟待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扶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