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瓦馬村

後瓦馬村

山東省煙臺市萊陽市萬第鎮後瓦馬村,現有村民487戶,人口1492人,勞動力1020,外出務工人員30人。村莊屬於山村,有黨員54人,兩委班子平均年齡50歲。該村耕地總面積2600畝,糧田面積2400畝,果園200畝,水面養殖面積5畝,,有豐富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村莊集體資產淨值1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種植業,人均純經營性收入35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瓦馬村
  • 地理位置:山東省煙臺市
  • 人口:1492人
  • 收入來源:種植業
後瓦馬村名人,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口衛生,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後瓦馬村名人

宮達菲(1917-2000 ) ,原名宮世勛。山東省萊陽市萬第鎮後瓦馬村人。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組織、宣傳幹事,膠東軍政幹校宣傳科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宣傳幹事,《大眾日報》社編輯、記者,《泰山時報》、《魯中大眾》、《魯中日報》、《魯中南報》社長兼總編輯。國家外交部駐外使館一等秘書、參贊、大使、專員,外交部副司長、部長助理、副部長、顧問。中非人民友好協會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問題學會高級顧問,《中國與非洲》雜誌首席顧問,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兼職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等職。曾先後陪同國家領導人出訪世界40餘個國家。
宮信仁(1951--)男,漢族,萊陽市萬第鎮後瓦馬村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萊陽市菸草公司經理、局長、書記,助理經濟師。1970年參加工作,先後在萊陽機關招待所、縣委辦公室、縣委辦公室信訪組,縣委辦行保科、僑務辦公室工作,歷任服務員、公務員、幹事、秘書、副科長、副主任等職。1984年5月調煙臺菸草公司萊陽支公司工作,先後任副書記、菸草專賣局副局長、經理、局長、書記至今。他在菸草專賣管理中,認真貫徹執行專賣法律、法規、政策,以打假、堵截,挖窩點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專賣管理。1995年以來共查辦各類違法捲菸案件201起,沒收捲菸一宗,搗毀制假窩點6處,使捲菸市場發生很大變化,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1995至1996年先後被山東省菸草專賣局授予專賣管理先進單位;萊陽市委席府授予先進單位;煙臺市工商局授予重契約守信譽單位。1996年,萊陽市委、市府授予他本人“勞動模範”、“優秀黨員”榮譽稱號。
宮松章( 1964--) 男,漢族,萊陽市萬第鎮後瓦馬村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現任山東省委《發展論壇》雜誌社副社長。1984年7月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政治系,分配在萊陽市高格莊鎮任團委副書記;1985年10月調入現古柳街道辦事處任團委書記;1986年1月調市委宣傳部任理論幹事;同年9月調山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任主任幹事。1994年11月調入中共山東省委發展論壇雜誌社任副社長。他從事機關文字工作,有較深的理論功底。幾年來,在省級報刊、出版部門發表文章約20餘萬字,編著約100萬字,其中較有價值的是《對外開放辭書》、《企業涉外必讀》、《當代山東企業家》等。
宮信愛 (1954--) 男,漢族,萊陽市萬第鎮瓦馬村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煙臺54685部隊集資建房辦公室主任。1974年12月應徵入伍,在福建省連城縣空軍場站機營股服役;1977年至1980年在西安空軍工程學院學習;1980年8月至1984年12月在福州空軍司令部營房科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1984年12月至1993年3月在陸軍54685部隊後勤部營房處任助理工程師;1993年3月至1996年9月在棲霞54751部隊後勤部營房科任科長;1996年9月至今,在煙臺54685部隊集資建房辦公室任主任。
宮惠禮(1942--) 男,漢族,萊陽市萬第鎮後瓦馬村人。中共黨員,中專文化。原任山東化工廠基建處處長、工程師。1963年國防工業中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分配在山東化工廠工作。先後任計畫科統計員、計畫員、基建科計畫員。科長、基建處副處長、處長等職。1996年10月退休。現仍在廠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在廠基建處工作的20多年中,參與了廠房擴建、設備更新、住宅建設等工程的組織、施工和領導工作。在職工作期間,盡心盡力,曾為發展萊陽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
宮立昌(1945--) 男,漢族,萊陽市萬第鎮後瓦馬村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現任山東大學檔案館館長。1970年8月山東大學無線電電子系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教師、電子系團總支書記兼輔導員、總務處黨總支副書記、總務處副處長、檔案館館長等職。主持研製的“偽隨機碼遙控遙測系統”項目獲1979年山東大學科研二等獎和山東省科委科研三等獎,該系統在理論上和技術上填補了國內空白。

自然資源

據2009年統計數據,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63畝(其中:田1583畝,地2580畝),人均耕地1.43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6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1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2畝,主要種植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200畝,其他面積113畝。

基礎設施

截至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91戶通自來水,有361戶飲用井水,有30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5%)。有699戶通電,有44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3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4%和7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4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1戶(分別占總數的64%和50%)。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45輛,機車2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849畝,有效灌溉率為89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46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3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35 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81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7.7 萬元,占總收入的64.23 %;畜牧業收入126.1萬元,占總收入的29%(出欄肉豬2380頭,肉牛3頭,肉羊240頭);林業收入28.5萬元,占總收入的6.5%;第工資性收入36.6萬元,占總收入的8.4%。農民人均純收入14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9人(占勞動力的2%),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畜牧業,主要在鶴慶縣內銷售。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0%。據2009年統計數據,該村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160人。
文教衛生事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181人,距離新城中學3公里。據2009年統計數據,全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8人,其中小學生181人,中學生107人。

人口衛生

據2009年統計數據,該村有農戶705戶,共有鄉村人口2920人,其中男性1586人,女性1334人。其中農業人口2908人,勞動力139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白族、彝族混居地。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18人,參合率89.6%;享受低保1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黃坪鎮衛生院1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基層組織

據2009年統計數據,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6人,其中男黨員40人、女黨6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

發展重點

主要困難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農田水利、交通道路設施落後;
2、人畜飲水困難;
3、醫療衛生、教育設施落後;
4、集體經濟薄弱。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萊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