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意識音樂

後意識音樂

後意識音樂不是固有詞組,它是高科技時代發展下誕生的一種新類型的音樂,不同於一般的音樂。它是“灌注”了大腦生物規律信息碼後,特殊製作而成的智慧型型音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意識音樂
  • 創造者弗洛伊德
  • 性質:哲學
  • 類別:意識思想
意識概述,後意識碼,音樂類型,腦電波,功能和作用,音樂先驅,適宜人群,音樂區別,

意識概述

弗洛伊德的意識理論認為: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好象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意識(conscious)即自覺,凡是自己能察覺的心理活動是意識,它屬於人的心理結構的表層,它感知著外界現實環境和刺激,用語言來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內容。
前意識(preconscious)又稱下意識,是調節意識和無意識的中介機制。前意識是一種可以被回憶起來的、能被召喚到清醒意識中的潛意識,因此,它既聯繫著意識,又聯繫著潛意識,使潛意識向意識轉化成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體現在阻止潛意識進入意識,它起著“檢查”作用,絕大部分充滿本能衝動的潛意識被它控制,不可能變成前意識,更不可能進入意識。
潛意識(unconscious)又稱無意識,則是在意識和前意識之下受到壓抑的沒有被意識到的心理活動,代表著人類更深層、更秘隱、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潛意識”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內驅力,它包括人的原始衝動和各種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關的各種欲望。因此,從弗洛伊德的觀點來看,前意識其實是意識與潛意識中間的一個過渡區域,前意識與潛意識定義有著明顯差異,但二者並無分明的界限。
後意識音樂
通俗的說潛意識就是影響我們而不為我們所明知的部分。
比如某個人很小的時候曾被貓狗驚嚇,也許會在潛意識裡留下創傷,導致他成年後厭惡一切毛絨玩具。但他自己並不記得童年遭遇,也困惑於自己對毛絨玩具負面情緒,因為潛意識中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是不為意識所覺察的——儘管它確實存在並深刻的影響著他。這就是潛意識,存在並施加影響卻不為意識所覺察。當然,通過眠催、精神分析、心理諮詢等途徑,也許他最終可以探察到自己的內心深處,明白這一切心理緣由,從而解決這一問題,但從這一時刻開始這一部分已經不再是潛意識,而是轉化為意識了。這也是精神分析的觀點:潛意識中的各種情結被意識所明知,本身就有諮詢價值

後意識碼

前面已經詳細的了解了“意識”之間的各種關係,後意識,顧名思義就是經過大腦縝密思考後所產生的一種認知行為,屬於意識狀態後面的思維,人的大腦每個細胞都包含一個巨大的電化複合體和功能強大的為數據處理及傳遞系統,大腦工作時,神經細胞中的離子運動都會產生電流,大腦里150億的神經元不斷釋放出微電流,大腦的電流活動情況可以用分析儀(EEG)測量記錄下來。
這種大腦電流活動形態各不相同,有快有慢,在反覆對大腦在意識狀態下產生的各種認知行為進行採樣,再經過雲計算機的分析,從而最大限度的破譯了大腦中更高思維空間的“規律信息”,這些信息被稱作“後意識”信息,也叫做“後意識碼”,據此模擬出大腦所需的一組弱電流信號,最後,將這組信號進行編碼並灌注在適合的音樂里,製作而成的音樂就叫做“後意識音樂”,這種音樂是專屬於自己私人定製的特殊音樂,在音樂播放時,大腦就能意識到這些音樂裡面承載的“後意識碼”,從而對大腦進行有“意識”的干預。那么,這種類型的音樂被稱為“後意識音樂”。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音樂類型

自從人類有文化開始,音樂一直是獨特的治療工具,現代的音樂理療研究亦進一步證實音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的情緒、心靈和身體。音樂理療的發展始於四十年代的美國,而第一個大學課程始於一九四六年的肯薩斯大學,一九五零年,美國音樂理療協會正式成立,代表著音樂理療專業的發展。
國外曾經有心理學家對不同交響樂隊的208名隊員進行了對照研究,結果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大多平穩、愉快、健康,很少患病,而以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隊員70%以上患有神經過敏症,60%以上的人容易煩躁、動怒,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沉,還有一些人經常失眠、頭痛甚至容易患某些疾病。另有專業機構對音樂愛好者做過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里,人與人的關係相處得很融洽、很和睦。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都比較開朗,思想活躍,而熱衷於嘈雜的現代派音樂的家庭里,成員之間經常爭吵不斷。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音樂是否美妙隨時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 前蘇聯學者通過試驗發現,每分鐘60拍左右的音樂節奏與健康人的脈搏每分鐘60次左右的正常生理節律正好發生共振,容易使人保持身心的平衡,這種頻率是人體身心調養的最佳節奏;而小於60拍的節奏就會使人體的生理節奏放緩,比如莫扎特的《催眠曲》、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等;每分鐘快於60拍的節奏,可以對人體產生興奮的作用,舒解人的憂悶情緒。 而緊張恐怖的樂曲、怪誕的音調、刺耳的和聲、瘋狂的節奏則會對人體神經系統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夠破壞心臟血管正常的運動規律,導致情緒不安、煩躁易怒、噁心嘔吐、頭痛以及血壓升高等等,還會誘發心血管的疾病。其實現代一些流行音樂就是一種高分貝的噪音,根本不值得欣賞,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

腦電波

一:四種不同的波段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知道,人腦工作時會產生自己的腦電波,可用電子掃瞄器檢測出,至少有四個重要的波段。經過研究證實大腦在至少有四個不同的腦電波。
1、“α”(阿爾法)腦電波,其頻率為8-12Hz(赫茲)。
當大腦處於完全放鬆的精神狀態【空的狀態】下,或是在心神專注的時候出現的腦電波。在“放鬆活躍”狀態時,我們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那是我們通常作某種沉思或傾聽令人放鬆的音樂所取得的狀態。就是許多音樂的速度(即每分鐘60-70拍),與大腦處於“放鬆性警覺”狀態下“波長”是相似的。如果在這種音樂的伴奏下,有人將信息讀給你聽,這信息就“飄進了你的潛意識”。
2、“β”(貝塔)腦電波,其頻率為14—100Hz。
這種腦電波反映的是人類在一種通常的、日常的清醒狀態下的腦電波情況。它是一般清醒狀態下大腦的搏動狀況,在這種狀態下,就會出現邏輯思維、分析以及有意識的活動。當你睜著雙眼,目光盯著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或者你在執行專門任務,比如解決問題和談話。你頭腦警覺、注意力集中、行動有效。但可能還有點情緒波動或焦慮不安,這就是典型的β腦波狀態的人有時的反映,出現煩惱、氣憤、恐懼、惱火、緊張以及興奮狀態。
3、“θ”(西塔)腦電波,其頻率4-8Hz。
這個階段的腦電波為人的睡眠的初期階段。即當你開始感覺睡意朦朧時——介於全醒與全睡之間的過渡區域——你的腦電波就變成以4~8Hz的速度運動。
4、δ”(得爾塔)腦電波,其頻率為0.5-4Hz。
它為人的深度睡眠階段的腦電波。當你完全進入深睡時,你的大腦就以0.5~4HZ運動,即δ波。你的呼吸深入、心跳慢、血壓和體溫下降。
你可能會問:以上這四種電波對學習和記憶有什麼影響呢?美國快速學習先驅泰麗&S226;懷勒&S226;韋伯指出:β波——很快的腦電波——“對我們度過白天很有好處,但抑制了我們進入大腦更深層面。在α、θ波類型中可以進入更深的層面,這兩種腦電波以放鬆、注意力集中和舒適等主觀感受為特徵。就是在α、θ波狀態下,非凡的記憶力、高度專注和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都可以取得。”你在快速閱讀訓練中怎樣才能夠取得對人的學習記憶最好的α、θ波狀態,正是精英特在訓練中要幫助你解決的重要題。
二:大腦分工
美國科學家(Sperry,Roger Wolcott 1981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人體總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氧氣充足有助於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 ,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人的左右腦有嚴格的工作區分,左腦是“自身腦”,也叫“工作腦、學習腦”,它屬於邏輯的、理性的、功利的、個人經驗的、分析的、計算的大腦,人要生存,就必須利用好左腦;而右腦則是“祖先的大腦”,它屬於靈感的、直覺的、音樂的、藝術的、宗教的等可以產生美感和喜悅感的大腦。
簡單的說:工作、學習用的都是左腦,音樂、幸福、潛意識、睡夢用的是右腦。過度使用左腦而忽視右腦還是失眠、焦慮症、抑鬱症等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

功能和作用

功能
在人類所有藝術中,音樂的功能是最多最豐富的。如社會功能、宗教功能、語言傳達功能、穩定情緒功能、增強凝聚力功能等等。音樂人類學家A.P.Merriam列舉了音樂十大主要功能有:
1,情緒表達功能 2、美感的愉悅功能 3、娛樂功能 4、溝通功能 5、符號代表功能 6、肢體回應功能
7、增強社會標準模式的遵從功能 8、使社會單位以及宗教儀式生效功能 9、文化的持續及穩定功能
10、社會整合貢獻的持續及穩定功能。
音樂治療主要是利用音樂聲響對人的心理活動的影響,包括生理反應,取得心身保健和治療的效果。眾所周知,當一個人在緊張和興奮時候,他的脈搏、心跳會是快速的;當他在情緒穩定的時候,他的脈搏、心跳則會是有規則而緩慢的。在呼吸方面也是如此,當一個人受到外來的恐嚇時,他的呼吸會是急促而不規則的;當一個人心情沉靜安定時,他的呼吸就會是自然舒暢的。利用音樂的功能,有效地對人體生理、心理與社會適應進行有效調節是我們研究音樂功能的目的。
作用
1.生理作用
人對音樂聲響的生理反應,主要表現在心跳、呼吸、皮膚電導、肌電、內分泌等方面的變化。試驗測量得知,在被動聆聽音樂的時候,由於音樂本身的節奏、律動等物理屬性,可以直接對腦波、皮膚末梢溫度、肌肉緊張度、毛細血管擴張度等產生影響。也就是說,聽不同類型音樂他們的呼吸、血壓、溫度都是在發生變化的。如果是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話,對於發聲的生理作用與四肢的生理作用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也就是當一個人在唱歌的時候,他的喉頭器官、喉頭筋、關節及韌帶、神經以及呼吸筋、腹腔、膈肌等都在發生作用。如果是一個人演奏樂器的話,他的上肢、下肢、肩關節、肘關節以及各部的神經、脈絡等等都能得到活化。
從人的生理方面來觀察,音樂本身所擁有的生理機能,可以消除患者的緊張,達到鬆弛的目的。透過感覺神經細胞,音樂會對大腦皮層的情緒中樞產生很大的影響,情緒中樞的亢奮易影響自主神經中樞,進而影響自主神經系統以及其所支配的內臓器官。同樣,情緒中樞的亢奮會快速地傳達到運動中樞,影響運動中樞的活化或抑制。另外,聆聽音樂可以喚起回憶,可以與各種回憶連線的特性。也可以刺激認知的過程,加強左、右大腦的整合。
2.心理作用
音樂的心理治療作用,具體表現在交流、聯想、同化、想像、自我表現及自我認識等方面。
3. 交流作用
音樂和語言同是一種符號,音樂常被稱為是無詞的語言。人們常說,音樂使世界連線 起來,音樂超越了語言、國界,是一種可以交流人們各種情感的工具。正是這種交流作用,使音樂具有極大的治療價值。
4.想像作用
自戀是弗洛伊德(S.Freud)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種“愛戀自己”的心理狀態。
音樂可以使人產生豐富的想像,而想像也是重要的心理過程。通過音樂可以滿足這種自戀,提升自信。
5.轉變情緒
音樂的進行中所呈現的快慢、強弱、高低、延長、休止等等,都可以影響到人的感情起伏變化。通過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的各種變化,製造出或者所期待的音樂氣氛,讓他的情緒激昂、鎮靜、虔誠或祥和。
6.感情誘導、誘發聯想
音樂可以使聽者通過聯想而形成一定的心情。憂鬱症、痴呆症等精神官能症患者,他們的發病原因是複雜而多樣的,他們的主要特徵是感情枯竭,採用適當的音樂可以誘導他們的感情,讓他們瞬間想起過去的事情,進而產生情動,並且通過音樂誘導讓他們開口說話。
7.感情散發
音樂是情感的表現,音樂為人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情感發泄和自我表現都是人的正常需要。音樂能夠表現情感,音樂是情感的發泄口,音樂為人的自我表現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使人的審美經驗得到滿足,通過演唱、演奏將積壓在內心的東西釋放出來,來滿足自我表現的欲望。這些對音樂治療是很重要的。
8.感情安慰
面對社會的壓力最常見的反應是逃避,並且表現出焦慮、緊張、煩躁、恐慌甚至自殺等心理現象。可以使用同質的音樂安慰與勉勵,如波蘭作曲家蕭邦的前奏曲(prelude)或猶太人音樂作曲家馬勒創作的D大調第九號交響曲,可以幫助患者渡過難關。因為這兩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及作曲家當時的精神狀態與患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社會適應性作用
音樂可以使人同化,讓人與它相一致,在精神上與它成為一體。所以,音樂對於社會生活的安定、族群的繁衍、人心的穩定,以及對行為道德、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在集體音樂活動中,所營造的特定氣氛,一方面可以讓平時不敢表現或逃避、恐懼與他人相處的患者,可以共同享受集體音樂治療的樂趣,慢慢達到個人治療的目的。另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集體唱歌、演奏、身體律動,參與人員必須相互注意、彼此傾聽,使每位患者都能關心他人,注意合作,通過音樂的和諧美妙,培育集體意識和團體合作精神。在欣賞音樂、享受音樂的同時,人的社會性自然而然地萌芽並且得到強化。

音樂先驅

關於C. G. Deuter:在治療及靜心冥想音樂的領域上,Deuter是一位先驅。將近30年的生涯里,他鑽研不同文化的傳統音樂 ,同時發展出被全世界認同的獨特音樂風格他得獎的音樂作品裡,我們看到了Deuter非凡的音樂成就,他在作品中,完美的把他所精熟的放鬆、冥想技巧,融合在音樂的藝術性里。因此,Deuter的音樂成了治療師和身體工作者的最愛,在醫藥及心理治療師的臨床實驗更是備受歡迎。

適宜人群


音樂應根據病人的不同因人而異地有所選擇。合適的音樂治療,常可取得很好的療效。例如:
1.憂鬱的病人宜聽“憂鬱感”的音樂 不管是“悲痛”的“圓舞曲”還是其他有憂鬱成分的樂曲,都是具有美感的。當病人的心靈 接受了這些樂曲的“美感”的沐浴之後,很自然會慢慢消去心中的憂鬱。這是最科學、也是最易見效的方法。
2.性情急躁的病人宜聽節奏慢、讓人思考的樂曲 這可以調整心緒,克服急躁情緒,如一些古典交響樂曲中的慢板部分為好。
3.悲觀、消極的病人宜多聽宏偉、粗獷和令人振奮的音樂 這些樂曲對缺乏自信的病人是有幫助的.樂曲中充滿堅定,無堅不摧的力量,會隨著飛溢的旋律而灑向聽者"軟弱"的靈魂.久而久之,會使病人樹立起信心,振奮起精神,認真的考慮和對待自己的人生道路。
4.記憶力衰退的病人最好常聽熟悉的音樂 熟悉的音樂往往是與過去難忘的生活片段緊密纏繞在一起。想起難忘的生活,就會情不自禁地哼起那些歌和音樂;哼起那些歌和音樂,也同樣會回憶起難忘的生活。使記憶力衰退的病人常聽熟悉的音樂,確有恢復記憶的效用。
5.產婦宜多聽帶有詩情畫意、輕鬆幽雅和抒情性強的古典音樂和輕音樂 這樣的樂曲可幫助產婦消除緊張情緒而心情鬆弛、充滿信心、減少疼痛感 ,有利於生產。絕對不宜聽那些節奏強烈、音色單調的音樂。特別是迪斯科音樂
總之,音樂治療不同於一般的音樂欣賞,它是在特定的環境氣氛和特定的樂曲旋律、節奏中,使病人心理上產生自我調節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音樂區別

一:音樂治療的定義
音樂治療是一門跨越音樂、心理、醫療、哲學和社會學等特殊教育等領域的新興多元交叉學科。由於其多元與複雜的性質,很難以一種單一的理論去解釋。迄今為止許多國家雖已建立了多種治療模式,如創意性音樂治療法、分析式音樂治療法、神經音樂治療法、音樂引導意向治療法等等,但這些方法多來自於單一領域,還沒有發展出一個能夠涵蓋或解釋所有的音樂治療現象的理論。
事實上許多音樂治療理論就是由心理治療學派直接繁衍出來的,像心理動力音樂治療、行為矯正音樂治療、認知學習音樂治療、人本主義音樂治療等等。早期的音樂治療理論多建立在不同的心理治療模式上,心理治療有許多模式,各以不同的理論為基礎,並以該學派的觀點加以解釋。
二:各主流學派的精華
1.行為矯正音樂治療
認為音樂可以作為強化物,或者行為的制約,使患者產生所需要的改變,已達到治療的目的。它是根據有關學習的心理學理論,對個體反覆訓練,以達到矯正、制約的一種心理治療。行為心理學認為,不良行為和正常行為一樣是可以習得的。因而,通過再學習適應行為便可以矯正適應不良(Ruud,1980)。行為治療主要包括兩種治療方式:即行為治療和行為矯正。這兩種類型的治療,均強調對適應不良行為發生的情境的分析。治療原則是讓患者通過放鬆和逐漸接觸,使他適應焦慮的情境從而減少焦慮。此外,音樂可以使人精神放鬆,因而使焦慮狀態得以減輕,這種鬆弛狀態在行為治療和行為矯正中很有意義。
2.認知學習音樂治療
認知治療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緒和行為的理論,使病人通過認知來改變不良情緒和行為的治療。認知過程是行為與情緒之間的中間物。不適應行為和不良情緒可從認知找到原因。病人若能夠重建合理認知,不良情緒和不適應行為便可得到改善。在認知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啟發、幫助病人認識問題,並建立合理認知。
由於認知心理學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聽覺信息的儲存、注意力與感官信息的處理、記憶的結構、歷程等等研究報告,對於音樂治療都有很大的影響。音樂雖不能像語言那樣為病人分析問題,但是音樂能夠使病人以直接思維方式,來認識問題並改善抑鬱、焦慮情緒和社會適應不良行為。
3.人本主義音樂治療
這是興起於美國的20世紀50年代的心理學,它是一門重視研究人的本性、動機、潛能、經驗、價值、意向性、創造力、自我選擇和自我實現的科學。人本主義治療理論認為,每個人的經驗是他本人所獨有的,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引導他們成長的力量。在治療中,雖然患者需要得到治療師的溫暖和鼓勵,但是,患者本身有能力合理的治療他們自己。治療師的作用是進入患者感知的世界,分享其情感和感受,從而促進他們成長力量的發展。
4.職能音樂治療
這種治療模式於康復醫學有關,是指藉助音樂演奏時所伴隨的動作,以改善身心功能障礙。在實際套用上必須考慮患者的康複目的,選取適當的方法。如通過彈琴可以促進手指、腕部、肩部的運動;敲打各種打擊樂器可以訓練肌肉的運動與控制能力;唱歌或者吹奏可以增強心肺功能等等。這樣音樂活動可以使枯燥的治療活動變得充滿樂趣,克服康復中的恐懼心理,奏出的音樂也穩定了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提高了患者參與性和配合度,也增加了康復的效率和成功率。音樂治療師的節奏、速度、拍子,來達到治療目標。要根據治療目標,適當調整音樂。
5.神經學音樂治療
這種治療理論也是近年來康復醫學領域的一個新進展,它採用音樂來改善因為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認知、感覺、或運動功能的失調現象。主要運用於感覺運動功能訓練、語言能力訓練和認知功能訓練等領域。
6.生理學音樂治療
神經生理學家Altshuler早在1948年以前就發現音樂刺激會經由視丘而傳遞到大腦半球皮質區,影響腦中血流量,增加意識的清晰度,及注意力、動機、記憶、理解、分析等高層次功能(肖佳榮,2002)。音樂節奏的快慢具有鎮靜或催化作用,在生理層面會影響心臟、血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與代謝系統功能,達到改善血壓、呼吸肌肉張力的效果。
音樂可以有效地對人的情緒進行干預,人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大腦和身體中的某些機能就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出現生理學上的變化,這種變化在生理學上成為“情緒反映”。掌管人類情緒的下丘腦等皮層下中樞控制著人的各種感情,包括喜怒哀樂等,它與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繫,人們的情緒變化都會影響到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映,從而也涉及到內臟器官的生理反映。人類情緒的這種生理機制對音樂治療有著重要意義。
7.精神動力音樂治療
精神分析論是弗洛伊德所發展出來的心理動力治療。這是一種漸進的、長期的分析技術,其重視潛意識,認同超我、自我、本我人格結構。建立內在心靈的協調,以擴展個人對“本我”力量的知覺和減低對“超我”的要求過度順從及強化自我角色,使病患能達到一種動力的平衡。
精神動力學理論的治療技術,強調病人自由談話以及治療師與病人建立積極的相互關係。治療的目標不僅要消除患者的症狀,並且要改造患者的人格。在自由的談話中,治療師啟發患者從新認識並體驗人格發展中重要生活事件的影響,解除潛意識的衝突,從而使人格更加健全和成熟。
精神動力學理論適用於音樂治療的許多方面,並構成音樂治療的重要基礎。音樂的特點在於能夠繞過意識性的語言稽查者而達到個人精神的深層,音樂能夠促進非語言性的表達和交流,音樂還能夠使自我得到增強。個人治療音樂治療師提供的是醫患關係,使患者感到安全、保護和支持。患者因而得以發現和情感發泄。在治療中,患者若在用音樂表達情感的同時加上語言表達,這時音樂治療和語言性的精神分析治療便互相結合了。
三:有根本上的區別
後意識音樂起源於二戰後的歐洲,是世界衛生組織精神學科研究組的重點課題,其核心是精神分析法和音樂的結合論證。也就是圍繞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動力學理論的治療技術”為核心重點來分析研究的。其所在地維也納正是世界音樂的發源地和著名精神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故鄉。近水樓台之故,使得此項研究有著更高於其它業內機構的造詣,併兼之各家所長,為己所用。 由於當時人們的生活需求低下,不為人們所關注,且局限於科技水平的現狀,發展緩慢,當下,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已不再局限於物質生活的滿足,部分人開始享受一些高科技帶來的新事物,尤其是大型 雲計算機的誕生,使研究進程突飛猛進,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破譯了大腦中更高思維空間的“規律信息”,也叫做“後意識碼”,然後由計算機根據“後意識碼”,模擬出大腦所需的一組弱電流信號,最後,將這組信號進行編碼並灌注在適合的音樂里,而一般的普通音樂則沒有這種“後意識碼”的採集和灌注,這就是與普通音樂治療在方式方法上的最大不同,由此所產生的療效也就會不同,尤其在治療疾病的範圍得到了很大的擴展。
後意識音樂替換毒品
我們大家都知道,大腦在思維和傳遞信息時,接受的是弱電流信號,當大腦中更高思維空間的“規律信息”能夠被掌握後,在吸毒者急需時,將模擬出大腦所需的一組弱電流信號,再將這組信號進行編碼並灌注在適合的音樂里,吸毒者通過聽音樂,將這組信號提供給大腦,經過長期的干預,將逐漸減輕對毒品的依賴性。
國際戒毒日 展露鋒芒
在2008奧運會前期,世衛科研組受邀參加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行的國際戒毒日的紀念活動,並為當地戒毒所里30名吸毒人員,進行了音樂的治療,經過4個月左右的干預,幫助其中23名吸毒者成功的阻斷了對毒品的依賴,這一成績使得音樂治療毒癮的一個良好開端,也贏得了美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駐顏有術 造福人類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分子藥理學系蔡東升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下丘腦的一個免疫系統通道可能控制著整個身體的衰老過程,人類增壽20%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該項研究一公布,馬上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各大媒體爭相報導。蔡東升教授以及國內醫學專家為我們解讀大腦中隱藏著的關於壽命的秘密。
後意識音樂
調控我們壽命長短的關鍵部位在哪裡?蔡東升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找到了這個神秘的部位。在大腦中的下丘腦有一個信號通道,蔡東升研究組的實驗證明,通過刺激或抑制該通道可以減緩衰老。這一發現如果套用在人類身上,有可能為我們開啟一扇久已渴望敲開的大門:延緩老年病的發生,以及實現真正的延年益壽
調控機制
從調控機制的角度尋找根源,蔡東升教授將目光逐漸鎖定在了大腦里一塊杏仁大小的區域——下丘腦。他告訴記者:“下丘腦的作用非常獨特,是神經內分泌中樞所在,控制著生命的許多基本活動,生長、發育、生殖、新陳代謝等都與之密切相關。衰老是不是也由它所控制呢?這是過去我們尚沒有了解的一個問題。”帶著這個大膽的假設,蔡東升及其研究團隊建構了多個實驗模型,在小鼠身上展開大量實驗,最終證明下丘腦對全身性的衰老起著核心的控制作用。
有助保持青春
研究人員發現,GnRH是一種刺激神經後形成的化學物質,當研究人員對老鼠的下丘腦注入GnRH時,小鼠體內便會加快神經的再生,使得衰老過程隨之變慢。而啟動NF-kB通道,則會導致GnRH水平下降,從而使神經再生減緩。研究人員在一段時期內每天對年老的老鼠注射GnRH,結果發現,這一手段能減緩老鼠因衰老而導致的認知能力下降。GnRH的水平在精子和卵子的發育中扮演核心角色,不僅對小鼠,對人類的生殖也起著關鍵的調控作用。“GnRH通常與控制生殖周期有關,現在看來,它也有助於保持青春。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通過干預下丘腦從而延緩衰老的介入策略。這已經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突破。”蔡東升表示。
通過抑制小白鼠下丘腦內的核轉錄因子(NF-kB),能夠有效地保持GnRH的水平,這會延緩小鼠衰老的過程。每天給小白鼠直接注射GnRH,同樣也能起到延長小白鼠壽命的效果,甚至引發其在大腦中神經元新的生長。實驗證明,抑制NF-kB水平或者提高GnRH的水平,都能夠延緩衰老。後意識音樂則是通過對個人大腦的一些有效信息,經過計算機加以分析(詳細見前面“詳述”)把最後獲取的“後意識碼”灌注在音樂中,對下丘腦進行干預,使其保持正常的分泌,如此便可以替代“美容針”,使那些愛美麗的女性朋友青春常在,延長生命。
後意識音樂在中國
由於服務成本的高昂和對患者有著特殊的要求,使大部分人無緣接受很好的治療,特別是服務資源的稀少(全世界後意識音樂從業者包括研究人員)不過300人,但是,後意識音樂自2012年低調進入中國後,努力的把中西方文化統籌融合在一起,積極的建立一個音樂治療的體系,努力服務於社會,現在主要是以演藝界的明星接受服務的居多,內容大多固定在塑身,美容,緩解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等幾個類別上,再有就是當下盛行的胎教服務也相對的比較多起來。
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誠然,現代國家、現代社會需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思想和學術氛圍,但必須有一個能反映大多數意願、能凝聚民心的思想體系。搞思想、文化建設不像搞經濟建設可以從零開始,思想、文化建設具有極大的傳承性,尤其經過五千年傳統歷史的洗禮,部分人的思想轉變沒有跟上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節奏,成為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阻力。使得一些老思想舊文化不見容於當下社會。由認識程度次第而分,其主要表現形式為:有礙社會和諧,誤識社會善惡,不融於常態下的人際交流,由此衍生出的一些問題,大多表現為抑鬱、失眠、冷漠及壓力過大等一些心理問題,“無求是福,有求是苦”,這句話雖然簡短,但是已經點明了問題所在,一心想得到的東西,最後卻沒有得到才會煩惱。 “像電影《盜夢空間》里的場景,以後一定會出現在現實的生活里”科研組本莫斯教授幽默的說:“在夢境裡,給他們所有想要的東西,在夢裡讓他們得到滿足,使他們的情緒得以釋放,這個是我們正在努力攻克的研究課題”。人在追求這些需要並向較高層次即自我實現的水平發展過程中,若是心靈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導致心靈疾患,諸如厭煩,絕望之類。每個人都先天具有自我實現的傾向,這種傾向是人生的主要動機,是機能完善或心理健康的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