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格林納威

彼得·格林納威

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1942年4月5日出生於英國威爾斯格溫特郡新港,英國導演、編劇。

1962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情感之死》。1965年,開始在英國政府情報資料中心處擔任紀錄片的剪輯工作。1969年,執導短片《幕間休息》。1973年,擔任短片《房子的房》的導演。1976年,執導短片《萊克茲水域》。1982年,執導懸疑電影《畫師的契約》。1986年,執導劇情電影《一個Z和兩個O》。1987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建築師之腹》,該片入圍第4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88年,由其執導的喜劇電影《淹死老公》上映,該片獲得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1999年,執導劇情電影《八又二分一女人》,該片入圍第5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3年,自編自導傳記電影《塔斯魯波的手提箱》,影片入圍第5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5年,彼得·格林納威獲得第1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2007年,執導懸疑電影《夜巡》,該片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米摩.羅台拉基金獎。2012年,由其執導的傳記電影《高俅斯和鵜鶘公社》上映。2015年,執導傳記電影《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該片入圍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8年,執導傳記電影《愛森斯坦在好萊塢》。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剪輯作品,攝影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56年,彼得·格林納威開始立志做一名畫家。之後,進入了Walthamstow藝術學院學習繪畫。1957年,還在學習繪畫的格林納威開始對歐洲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第七封印》首先開啟了他認識電影世界的大門。隨後,法國新浪潮運動開始,阿侖·雷乃讓-呂克·戈達爾都對他之後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0世紀60年代初期,格林納威開始寫小說和一些短劇。1962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情感之死》。1965年,開始在英國政府情報資料中心處擔任紀錄片的剪輯工作,這段經歷使他日後的電影鏡頭具有一種“標本感”,使他形成了一種極其節制的敘述方式。
1969年,執導短片《幕間休息》。1973年,擔任短片《房子的房》的導演。1976年,執導短片《萊克茲水域》。1978年,執導短片《重鑄地貌》。1982年,執導由安東尼·希金斯安·路易斯·蘭伯特合作主演的懸疑電影《畫師的契約》,該片入圍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86年,執導由安德烈亞·費雷奧爾、布賴恩·迪肯、埃里克·迪肯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一個Z和兩個O》。1987年,自編自導由布萊恩·丹內利科洛·韋伯朗貝爾·維爾森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建築師之腹》,該片入圍第4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88年,由其執導的喜劇電影《淹死老公》上映,該片由瓊·普萊懷特茱麗葉特·斯蒂文森共同主演,獲得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1989年,自編自導由理察·波林熱、麥可·剛本等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影片講述了廚師里夏爾、大盜艾伯特、艾伯特的妻子喬治娜以及喬治娜的情人麥可四人之間關於食慾與情慾的荒誕故事。
1991年,為紀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執導了音樂短片《不是莫扎特》;同年,由其執導的奇幻電影《普羅斯佩羅的魔典》上映,該片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改編,入圍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隨後,開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一系列不同主題的展覽。1992年,執導短片《羅薩》;同年,執導紀錄短片《達爾文》。
1993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魔法聖嬰》上映,該片由朱莉婭·奧蒙德拉爾夫·費因斯共同主演。1994年,在慕尼黑、倫敦以及其他一些城市舉辦有關電影製片與電影語言的講座。1996年,與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文森特·阿蘭達等聯合執導紀錄片《盧米埃與四十大導》;同年,執導由鄔君梅伊萬·麥克格雷格搭檔主演的愛情電影《枕邊書》。
1999年,執導關於音樂題材的電影《作曲家之死》;同年,執導由約翰·斯坦丁、馬修·德拉米爾、鄔君梅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八又二分一女人》,該片講述了日內瓦富商菲利普·艾芒托在妻子去世後,與兒子斯多雷以找來了八個半女人開設私人妓院的故事,入圍第5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01年,執導短片《浴室中的男人》。2002年,執導紀錄片《格林納威九十二面》。2003年,自編自導傳記電影《塔斯魯波的手提箱》,影片講述了圖西·盧皮的傳奇一生,入圍第5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同年,執導電影《塔斯魯波的手提箱2》;隨後,與史蒂芬·戴德利等聯合執導短篇集《英國名導短片集》。
2004年,執導電影《塔斯魯波的手提箱3》;同年,與法提赫·阿金芭芭拉·阿爾伯特等聯合執導喜劇電影《歐洲二十五面體》。2005年,彼得·格林納威獲得第1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2007年,執導由馬丁·弗瑞曼 、艾米莉·霍爾姆斯共同主演的懸疑電影《夜巡》,該片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米摩.羅台拉基金獎。
2009年,執導紀錄短片《婚姻》。2012年,由其執導的傳記電影《高俅斯和鵜鶘公社》上映;同年,執導喜劇電影《4 Storms and 2 Babies》。2013年,與讓-呂克·戈達爾、埃德加·佩拉聯合執導喜劇電影《3D鐵三角》。2015年,執導由埃爾默·拜克、路易斯·阿爾貝提合作主演的傳記電影《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該片講述了“俄國電影之父” 謝爾蓋·愛森斯坦在墨西哥度過的一段傳奇歲月,入圍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18年,執導傳記電影《愛森斯坦在好萊塢》;同年,執導由埃蒙·埃利奧特、卡拉·朱里共同主演的傳記冒險電影《走向巴黎》。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22年
《The Food of Love》
電影
2021年
《Волга》
電影
2018年
《走向巴黎》
電影
2018年
《愛森斯坦在好萊塢》
電影
2018年
《Bosch》
電影
2016年
《休金、馬蒂斯、舞蹈與音樂》
短片
2015年
《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
電影
2013年
《3D鐵三角》
電影
2012年
《4 Storms and 2 Babies》
電影
2012年
《高俅斯和鵜鶘公社》
電影
2009年
《婚姻》
紀錄短片
2008年
《倫勃朗之我控訴》
紀錄片
2007年
《Peopling the Palaces at Venaria Reale》
電影
2007年
《夜巡》
電影
2005年
《水上書》
短片
2005年
《提箱裡的生活》
電影
2004年
《歐洲二十五面體》
電影
2004年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3》
電影
2004年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2》
電影
2003年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
電影
2003年
《圖西·盧皮的手提箱:安特衛普》
電影
2003年
《英國名導短片集》
電影
2002年
《格林納威九十二面》
紀錄片
2001年
《浴室中的男人》
短片
1999年
《八又二分一女人》
電影
1999年
《作曲家之死》
電影
1996年
《盧米埃與四十大導》
紀錄片
1996年
《枕邊書》
電影
1994年
《Stairs 1 Geneva》
電影
1993年
《魔法聖嬰》
電影
1992年
《達爾文》
紀錄片
1992年
《羅薩》
短片
1991年
《普羅斯佩羅的魔典》
電影
1991年
《不是莫扎特》
短片
1991年
《死在塞納河》
短片
1991年
《漫步普羅斯佩羅的圖書館》
短片
1989年
《但丁TV版——地獄》
電影
1989年
《與休伯特·巴爾斯握手》
短片
1989年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電影
1988年
《淹死老公》
電影
1988年
《害怕淹死》
短片
1987年
《建築師之腹》
電影
1986年
《一個Z和兩個O》
電影
1985年
《在室內:1985年倫敦和牛津的26間浴室》
紀錄短片
1984年
《水中仙》
短片
1983年
《四個美國作曲家》
紀錄片
1983年
《海岸線》
紀錄片
1982年
《畫師的契約》
電影
1981年
《桑德拉·羅德斯》
短片
1981年
《特倫斯·考倫》
短片
1980年
《神力難違》
短片
1980年
《Country Diary》
電影
1980年
《Lacock Village》
短片
1980年
《崩潰》
電影
1979年
《漫步天堂或地獄:一個鳥類學家的轉世》
電影
1979年
《Women Artists》
紀錄短片
1979年
《Leeds Castle》
紀錄短片
1978年
《重鑄地貌》
電影
1978年
《1-100》
短片
1978年
《Eddie Kid》
短片
1978年
《Cut Above the Rest》
短片
1976年
《親愛的電話》
短片
1976年
《Goole by Numbers》
短片
1976年
《萊克茲水域》
短片
1976年
《窗子》
短片
1976年
《Water》
短片
1973年
《房子的房》
短片
1971年
《Erosion》
短片
1969年
《幕間休息》
短片
1967年
《5 Postcards from Capital Cities》
短片
1967年
《革命》
短片
1966年
《樹》
短片
1966年
《火車》
短片
1962年
《情感之死》
短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22年
《The Food of Love》
電影
2021年
《Волга》
電影
2018年
《走向巴黎》
電影
2018年
《愛森斯坦在好萊塢》
電影
2018年
《Bosch》
電影
2016年
《休金、馬蒂斯、舞蹈與音樂》
短片
2015年
《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
電影
2013年
《3D鐵三角》
電影
2012年
《高俅斯和鵜鶘公社》
電影
2012年
《4 Storms and 2 Babies》
電影
2009年
《婚姻》
紀錄短片
2008年
《倫勃朗之我控訴》
紀錄片
2008年
《電影已死,螢幕長存》
紀錄片
2007年
《夜巡》
電影
2007年
《Peopling the Palaces at Venaria Reale》
電影
2005年
《水上書》
短片
2005年
《提箱裡的生活》
電影
2004年
《歐洲二十五面體》
電影
2004年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3》
電影
2004年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2》
電影
2003年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
電影
2003年
《圖西·盧皮的手提箱:安特衛普》
電影
1999年
《八又二分一女人》
電影
1999年
《作曲家之死》
電影
1996年
《枕邊書》
電影
1993年
《魔法聖嬰》
電影
1992年
《達爾文》
紀錄片
1991年
《普羅斯佩羅的魔典》
電影
1991年
《不是莫扎特》
電影
1989年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電影
1989年
《與休伯特·巴爾斯握手》
短片
1989年
《情慾色香味》
電影
1988年
《淹死老公》
電影
1988年
《害怕淹死》
短片
1987年
《建築師之腹》
電影
1986年
《一個Z和兩個O》
電影
1983年
《四個美國作曲家》
紀錄片
1982年
《畫師的契約》
電影
1981年
《桑德拉·羅德斯》
短片
1980年
《崩潰》
電影
1979年
《漫步天堂或地獄:一個鳥類學家的轉世》
電影
1979年
《Women Artists》
紀錄短片
1979年
《Leeds Castle》
紀錄短片
1978年
《重鑄地貌》
電影
1978年
《1-100》
短片
1976年
《親愛的電話》
短片
1976年
《Goole by Numbers》
短片
1976年
《萊克茲水域》
短片
1976年
《窗子》
短片
1976年
《Water》
短片
1973年
《房子的房》
短片
1971年
《Erosion》
短片
1969年
《幕間休息》
短片
1967年
《5 Postcards from Capital Cities》
短片
1967年
《革命》
短片
1966年
《樹》
短片
1966年
《火車》
短片
1962年
《情感之死》
短片

剪輯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6年
《枕邊書》
電影
1980年
《崩潰》
電影
1979年
《漫步天堂或地獄:一個鳥類學家的轉世》
電影
1978年
《重鑄地貌》
電影
1976年
《親愛的電話》
電影
1975年
《萊克茲水域》
電影
1975年
《窗子》
電影
1973年
《房子的房》
電影

攝影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8年
《倫勃朗之我控訴》
電影
2007年
《夜巡》
電影
1989年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電影
1978年
《重鑄地貌》
電影
1976年
《親愛的電話》
電影
1975年
《萊克茲水域》
電影
1975年
《窗子》
電影
1973年
《房子的房》
電影

獲獎記錄

坎城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3第5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塔斯魯波的手提箱提名
1999第5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八又二分一女人提名
1988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淹死老公獲獎
1988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淹死老公提名
1987第4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建築師之腹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7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開放獎夜巡獲獎
2007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米摩.羅台拉基金獎夜巡獲獎
2007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夜巡提名
1991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普羅斯佩羅的魔典提名
1982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畫師的契約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5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提名
釜山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備註
2005第1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獲獎

人物評價

彼得·格林納威是一位野心勃勃且極富爭議性的導演,他的作品大膽、前衛。在創作上,格林納威善於構築幻想、發揮想像和雕琢畫面,他既是一位在當代電影中勇於創新的導演,也是一位飽受爭議的電影作者。作為後現代電影的革命者,他作風前衛,在電影中摒棄傳統敘事結構,打破所有界限,對素材進行標籤、分類、編碼,將素材組織和劃分成一個新的意象和聯想。雖然他的作品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但卻具有非常獨特的魅力和強烈的個人風格,如同電影導演和觀眾之間進行的一場令人愉快的遊戲。他試圖將每一個鏡頭都拍成永恆的藝術品,靜待影史去檢驗其真正的價值所在(《電影藝術》評)
彼得·格林納威主營影片內在的細節,通過對細節的刻畫表現電影美學。他也是首批利用現代化技術改變影片固有的敘事風格,用新型技術方法展示影片內在的美學思想的電影導演之一。格林納威在影片後期的製作過程中,採用多次獨立曝光和增添場景等方法,進而將影片以一種更加完美的視角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達到將深刻含義展現給觀眾的目的。故事情節在構造中,採用關聯點的形式進行敘述。這裡的關聯點指的是影片將各個部分通過不同的點使其體現出整體性,用點的形式將各個部分串聯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點可以聯繫起多個部分。也就是說,不管劇情在哪一部分發生了中斷,都可以在其他的分支上彌補缺陷。這種關聯點式的創作在影片中凸顯出其靈活性的特點,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換不同的位置,同時可以將各個部分在某一程度上用關聯點連線起來。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關聯點可以任意地運用在兩個或者多個情節之間,沒有固定的核心點(《電影文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