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法師

彼岸老和尚俗家姓傳,出家後法名普度,字彼岸,湖南省祁陽縣人,清光緒九年(一八八三年)癸未歲十一月十九日生。他家世業農,父隆潤公富有田產,為村中大戶。彼岸自幼慈孝淳謹,鄰人對他十分稱道。二十二歲之年,隆潤公為他納婦譚氏,二十六歲舉一子,名錫 ;次得二女,一家和睦。彼岸一向體弱,未能隨諸兄下田耕作,除協助隆潤公管理賬務外,並為地方排解糾紛,很受村民敬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彼岸法師
  • 俗家姓:姓傳
  • 法名:普度
  • 關於其本人:湖南省祁陽縣
彼岸法師,彼岸三十七歲喪偶,淨心禪林的善透長老,彼岸每至名剎,輒流連忘返,而有出家之志,於民國十五年元月,決意出家,彼岸仰慕岐山仁瑞寺的道風父子往投,繼任監院,佛國寺的首座德光長老,民國二十六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民國三十四年日寇侵略中國戰敗無條件投降,

彼岸法師

彼岸三十七歲喪偶

親友勸他續弦,他答曰∶「世間既多節婦,我怎不能以鰥夫終身呢?」遂不復娶。既而經商於滇、黔、蜀、桂、粵、贛、鄂、浙各大都市,以此得游名山大川,旅棲寺院,親近高僧,預聞象教,行囊中書籍,多為佛典。早晚以《金剛經》、《心經》、〈普門品〉、〈行願品〉等為常課。時與岐山仁瑞寺楚寶禪師相過從,究論佛乘,禪悅益深。楚寶禪師指示他參禪法要,贈送他《指月錄》、《禪源諸詮集都序》、《無盡藏》、《宗鏡錄》等禪宗要典。彼岸對楚寶禪師說∶「禪之理境超絕,超越諸教之上,乃點睛之法也;教乘廣博,法海汪洋,非實研詳究,無以窺其浩瀚淵深之哲理,瑰麗莊嚴之氣象,此畫龍之功也。點睛因憑神手,然畫龍更須妙筆也。」禪師為之首肯。

淨心禪林的善透長老

聞其名而詣訪,問∶「居士用何功?」
答曰∶「常念《金剛般若經》、〈普門品〉。」
問∶「持此二經何意?」
答曰∶「佛法難廣妙,其精要莫逾智、悲二行。般若,大智也;非大智,無以破迷執而得解脫。普門,大悲也;非大悲,則不能駕慈航以拯沈淪,故常誦也。」
長老是之。

彼岸每至名剎,輒流連忘返,而有出家之志

於民國十五年元月,決意出家

時年四十四歲。其子錫 亦自願入山,彼岸亦不加勸阻。親友多責備他,謂不應該攜獨子出家而絕宗嗣。彼岸對眾人說∶「我出家,諸位不要留難!錫 的行動,出其自願,我不敢阻其守俗,亦不敢勸其出家。我曾讀過《善惡業報經》,經中載∶『一人口中常出蛆蟲,蓋乃阻人出家善根所遭惡報者。』吾不敢阻其出家者也;吾若強其出家,又恐其信道不篤,他日玷污佛門,殃及祖宗,則愆無可逭,此所以不敢勸其出家者也;絕嗣之說,是世俗之見。釋迦牟尼唯有一子,亦令其出家,而其行業,迄今豎窮三千年,橫遍五大洲,聞其名,仰其德,瞻其遺容而歸依崇拜者,人數在七萬萬以上,豈能說是絕嗣呢?」親友們於他的話無以回答。彼岸乃把他所有的動產、不動產,全贈與他的兄長侄輩,以淨俗累。

彼岸仰慕岐山仁瑞寺的道風父子往投

知客僧說∶「年荒歲歉,道糧不濟,公議不收徒眾,請到別處去罷。」留他們住了一宿,翌日父子往投紫雲峰佛國寺,禮夙緣長老為師,落髮披緇。他的兒子錫 ,由常悟長來代他弟子養宣收徒(養宣時在上海弘化)為之剃度,法名道安。彼岸出家後,在佛國寺充典座之職。歷時九個月後,始終歸陽菩提寺,依海藏律師受具足戒。圓戒後仍返佛國寺,充任副寺,親近常悟禪師,學習禪教,精進修持,常坐不臥,晚間禮佛至四更。

繼任監院

他在俗家時,為他父親管理田莊賬目。所以任監院職,整理田賦,開闢林場,在他是駕輕就熟,因之常住道糧豐足,且以餘糧周濟佃民。他閱讀藏經,至《法華經授手》、《禪林寶訓筆說》,始知此二書的作者吉祥禪師,就是佛國寺的開山祖師。他乃在吉祥禪師肉身塔前發願∶「若不全部復興佛國寺,終不他往。」此後即致力於佛國寺的修建工作。歷時十二年,由天王殿、調卸殿、方丈、禪堂、齋堂、庫房、法堂、祖堂、牧麟堂、塔院十大座,及僧寮五十餘間,次第修建完成,梵宇嵯峨,氣象一新,並改佛國寺的子孫制為十方叢林,開單接眾。

佛國寺的首座德光長老

頗有積蓄,修布施波羅蜜,衡陽四鄉的橋樑、道路,捐資石碑多有無名氏者,就是德光長老其人。長老圓寂時,將其積蓄當著眾人之面付於彼岸,其徒弟法眷皆不得干預。他另在牧麟堂廚房地下埋藏三千銀圓,則密告彼岸,人皆不知。七七滿日,彼岸和尚當眾宣布,偕領諸職事及德光的徒眷,到牧麟堂廚房向地下掘取,果如德光老和尚所言。彼岸和尚將掘得之款,議分送仁瑞、羅漢等十大寺供眾外,餘款捐作築路、修橋、裝佛像及施寒衣之用。由此使得緇素崇仰,爭迎為各大寺院住持,但他皆辭而不就,唯接受擔任花葯寺的監院而已。

民國二十六年盧溝橋事變爆發

彼岸老和尚高齡六十五歲,應本邑縞紳護法之請,中興十里峰的瑞霞寺、玉峰林、法華禪林、九蓮寺,於佛教文物的保護不遺餘力。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日寇侵犯湘桂,祁陽縣受害尤烈。是時敵騎縱橫,燒毀擄掠,殺人越貨,層出不窮。老和尚不忍心善良鄉胞慘遭荼毒,他出生入死於土匪、游擊隊及維持會之門,為民請命,數瀕於危,而置之不顧。

民國三十四年日寇侵略中國戰敗無條件投降

抗戰勝利。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湘省糧荒嚴重,彼岸老和尚罄其所有,賑濟災黎。並向他的弟子(也是他的兒子)道安的有力弟子呼籲捐助,祈陽縣受惠慶生者大不乏人。老和尚愍念饑寒,無論僧俗,必施其所有而後快,其慈舍之心如此。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老和尚所住的瑞霞寺,首先被沒收,老和尚遷移到十里的玉峰林。邑中寺宇全為人民政府所據,佛像、經典、法器鹹遭毀棄,僧俗流離失所,戚友士紳慘遭殺害,為數不可勝記。
一九五〇年八月,彼岸老和尚以「收留土豪劣紳」的罪名,遭到拒捕系獄三月。老和尚嬰心世變,於一九五一年元旦起,日課彌陀十萬聲,晚禮《佛名經》千拜,以死為期,精勤無間。一九五二年-壬辰歲十月十四日,彼岸老和尚示寂於玉峰林,世壽七十有一,法臘二十有七。著有詩文稿五卷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