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島

彭林島

彭林島(英文名:Penrhyn Island)位於南太平洋,為庫克群島15個島中最遠及最大的環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彭林島
  • 外文名稱:Penrhyn Island
  • 地理位置:南太平洋庫克群島
  • 其他名稱:彭林環礁
  • 人口:213(2011年)
島嶼概況,名稱由來,奴隸制度,領土歸屬,島上經濟,交通,Rito草帽,黑珍珠養殖,食物,能源,

島嶼概況

彭林島(Penrhyn Island)又稱為彭林環礁(Penrhyn Atoll)位於拉羅湯加島(Rarotonga)東北部1365km,由一長達77km的珊瑚環組成。瀉湖面積233km2,陸地面積9.84km2。最高海拔在5m以內。2011年統計人口213人。
彭林島
彭林島主要有兩個村落。主要村落Omoka位於環礁西側環的Moananui小島,機場北部。Te Tautua村位於東側環的Pokerere小島。島上居民的主要信仰基督教。92%的村民隸屬於庫克群島基督教堂,剩餘8%隸屬於天主教堂。

名稱由來

彭林島起初被稱作“Tongareva”。1788年8月8日,William Crofton Sever船長駕駛一艘名為“彭林女士”號(Lady Penrhyn)的船隻於該島登入,故該島被稱作“彭林島”。此外,該島還曾被稱作“貝內特島”(Bennett Island)。
彭林島

奴隸制度

19世紀,來自秘魯的探險者將島上約1000名男人、婦女及兒童運送至南非。截至1864年,彭林島上的居民幾乎全部消失。1854年,來自倫敦傳道會的牧師登入彭林島傳教。島上居民以極大的熱情接受了基督教,並建立教堂。奴隸主承諾為居民提供給教堂工作的差使,且承諾有高額的報酬,並安全送返。然而事實上,接受該工作的居民大部分在奴隸生涯中死去。
根據另一版本的描述,1863年,在4名本土傳教士的協助 下,來自秘魯的販賣奴隸者綁架了島上的410名居民(當時島上僅500名居民)。這4名傳教士以每人頭5美元的價格將其居民賣給這些販賣奴隸者,且作為翻譯全程將他們運送至秘魯。這些“被偷走的人”無一人返回。

領土歸屬

庫克群島在1888-1900年屬於英國領地。1900年歸屬紐西蘭。1965年,島上居民宣布獨立自治,成為紐西蘭的自由結合區。在《鳥糞島法案》的影響下,1856-1980年,美國宣布具有對該島的主權,然而英國、紐西蘭及庫克群島均不承認。1980年6月11日,美國試圖建立庫克群島至美屬薩摩亞群島的海軍防線,在交涉中,美國簽署協定,承認該島的主權屬於庫克群島。

島上經濟

交通

島上仍保留二戰時期的飛機跑道。但現在不經常有飛機上島。
彭林島
島上的瀉湖中有一條通道通往外界,可允許島間船隻進入。該島目前常作為快艇橫渡太平洋項目(自巴拿馬運河至紐西蘭)中一個休息點。Taio輪渡公司的島間輪渡約每三個月上島一次。

Rito草帽

Rito草帽為該島特產。該種草帽由椰子纖維編織而成,彭林島的Rito草帽被認為是南太平洋上最為精良的。製作時需選取鮮嫩椰子樹葉摘下,經由煮沸及晾乾,製成精緻的白色樹葉。它們被編織成扇子、籃子及草帽等,其中草帽的樣式仿照早期水手帽的樣式。目前,編織業已成為島上兩個村子的主要經濟活動,很多特殊的編織樣式是代代相傳的,使用既有傳統染料,也有人造染料。

黑珍珠養殖

黑珍珠養殖曾是該島的主要經濟來源。該產業開始於1997年-1998年,但是2000年,瀉湖中水藻瘋長,養殖珍珠用的牡蠣死於一種病毒。此後該產業未能恢復,最後一次收成是在2003年。

食物

目前,島上人口的食物除主要來源於大海外,還來源於種植的作物,諸如椰子、木瓜及麵包果等。除周末外,每天清晨,男性乘小船出海打漁,供給家庭。除此以外,來自拉羅湯加及夏威夷的船隻帶來進口大米及麵粉,作為島上居民膳食的補給。然而,補給船隻僅3個月才來一次,且經常遲到。島上居民只能適應自給自足的生活。

能源

島上的兩個村子中各有一台發電機,供給島上居民電力(Omoka 65 KVA, Te Tautua 35 KVA)。柴油補給主要依靠兩段海上長途運輸線路:從奧克蘭至拉羅湯加,之後向北到達庫克群島。為節省燃料,島上夜間多停電(23點至6點)。紐西蘭政府決定對庫克群島進行援助,在北部的環礁上全部鋪設太陽能裝置。該工程起始於2015年2月23日,截至2015年5月底,所有村落均已配備太陽能設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