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承金

彭承金6歲學跳舞,7歲學打鼓,13歲登台表演,數百次亮相都市舞台。在湖北湖南重慶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區腹地,說起舍米湖原生態擺手舞第27代傳人、“土家鼓王”彭承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承金
  • 出生地來鳳縣百福司鎮舍米湖村
  • 職業:舞者
  • 主要成就:土家鼓王
簡介,經歷,近況,評審意見,所獲榮譽,

簡介

彭承金綽號“撇子”(用左手吃飯幹活,俗稱“左撇子”),出生於來鳳縣百福司鎮舍米湖村。該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姓彭,都是唐朝末年遷居此地的彭姓先祖彭相龍的後代。舍米湖是土家語,意思是“陽光照耀的山坡”。村里人世代以農耕為本,民風淳樸,酷好跳擺手舞慶豐收、祭先靈、祈吉祥,同時藉以舒經活絡、強身健體。

經歷

彭承金在家裡4弟兄中排行老三,在院子裡同年的30幾個兄弟姐妹中,年紀最小。他從小古靈精怪,愛唱愛跳。6歲的時候就跟在大人身後學會了擺手舞。7歲的時候,用木棒、石頭偷偷練習打擊鑼鼓。一個偶然的機會,村支部書記彭大開發現這個“小不點”敲的鑼鼓比大人敲的節奏還鮮明,從此彭承金就成了村里自古以來年齡最小的鼓手。
13歲那年,來鳳縣成為全國第一個土家族自治縣。彭承金首次登上舞台,就指揮父老鄉親為全縣人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此後,他就更迷戀鄉土裡的原始歌舞。在全村600多人中,唯有他會唱土家小調《羅么妹》,會跳3個多小時的麻舞和擺手舞的20多種動作。因此,他被省民委確認為舍米湖原生態擺手舞第27代傳人。
為了使擺手舞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傳承,他除了常年組織村裡的民眾練習擺手舞以外,還經常到城鎮社區、機關學校作義務指導。
2017年12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推薦名單。

近況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民族地區和農村的基礎建設投入。村里不僅修通了水泥路,連戶間路也全部鋪上了青石板。家家戶戶實施五改三建、封檐垛脊,政府都給了補貼,村民們跳擺手舞的積極性就更高了。今年4月,鎮裡舉辦原生態擺手舞大賽,彭承金從30多個鼓手中脫穎而出,成為鎮裡命名的首屆“土家鼓王”。
村民們說,原生態擺手舞由農耕、牧漁活動變化而來,動作粗獷豪邁,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腳手同邊舞動,屈膝下沉,剛勁有力。擊大鼓鳴大鑼,才能節奏鮮明,震撼心魄,激發舞者合拍勁舞,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正因為彭承金是個“左撇子”,並且身材健壯,所以手腳並用打鼓擊鑼,動作才協調自然,聲音鏗鏘動人。
村西南有一擺手堂,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擺手堂之一。因為上千年的古寨,幾百年的古堂,為渝東、湘西、鄂西土家族擺手舞的發祥地,因而舍米湖被譽為“擺手舞之鄉”、“神州第一擺手堂”。據彭承金本人介紹,每年他都要組織村民接待近百批前來觀光考察的人員,其中還有來自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客人。
為此,他很自豪,決心永遠做一個原生態擺手舞忠實的守望者和傳播者。

評審意見

彭承金是“擺手舞”(恩施擺手舞)的省級傳承人。上世紀80年代,擺手舞大叔彭昌松親自向他傳授伴奏鑼鼓打法,加之他刻苦練習,二十歲出頭就成為村里“擺手舞”的“指揮家”。他雄健歡快的舞姿和鏗鏘的鑼鼓點,被百姓譽為“土家鼓王”。數年來傳授“擺手舞”上千人次。他師承脈絡清晰,是擺手舞的第三代傳承人。經專家組評審,同意推薦彭承金為國家級代表性項目“擺手舞”(恩施擺手舞)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所獲榮譽

2018年5月8日,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