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彭小龍湖南雙峰人,法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小龍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人物簡介,教育背景,研究領域,榮譽獎勵,代表性成果,

人物簡介

彭小龍湖南雙峰人,法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教育背景

2006年9月-2009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河南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9年9月-2003年7月,河南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

研究領域

法理學、法律社會學、糾紛解決、司法原理與比較司法制度
社會兼職中國人民大學糾紛解決研究中心(DRRC)研究員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榮譽獎勵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孫國華法學理論發展基金青年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2012年)

代表性成果

著作:
《非職業法官研究:理念、制度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版。
論文:
“涉訴信訪治理的正當性與法治化——1978-2015年實踐探索的分析”,載《法學研究》2016年第5期。
“民眾參與審判的案件類型學分析”,載《中國法學》2012年第3期。
“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復甦與實踐:1998-2010”,載《法學研究》2011年第1期。
“China’s Dispute-Resolution Mechanisms and Innov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Era”, China Legal Science,No.4, 2015.(FENG Yunjun and PENG Xiaolong)
“Collective Actions in China”, in Paul Karlsgodt ed. World Class Actions: A Guide to Group and Representative Actions around the Glob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FAN Yu and PENG Xiaolong)
“司法場域中的非職業法官——一個初步的比較法社會學分析”,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年第4期。
“現代社會中司法的力量——兼論轉型中國司法的兩難困境及應對”,載《現代法學》2009年第6期。
“非職業法官研究:理念、制度與實踐”,載《法學家》2009年第4期。
“‘法院—社會調解’模式的基礎與制度建構——以河南省‘調解年’活動為中心的考察”(與李仕春教授合作),載《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陪審團審理微觀制衡機制考察——一個以美國為對象的分析實證視角”,載《北大法律評論》第8輯第1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自由心證制度模式考察——一個比較法的視野”,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法治視野下的法官素質”(與郭志祥教授合作),載《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試論抵禦動物侵襲行為的法律性質”,載《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1期。
譯作:
[英]羅傑·科特威爾:《法律社會學導論(第2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意]簡瑪利亞·阿雅尼、魏磊傑主編,魏磊傑、彭小龍譯:《轉型時期的法律變革與法律文化——後蘇聯國家法律移植的審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美]馬克·格蘭特:《為什麼“強勢者”優先:法律變革限度的推測》,載馮玉軍選編:《美國法律思想經典》,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參編:
《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5:中國法治評估指標》,朱景文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3:法學教育與研究》,朱景文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2:中國法律工作者的職業化》,朱景文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1:走向多元化的法律實施》,朱景文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與完善:結構、原則和制度闡釋》,朱景文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代表性項目
2010年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陪審制度改革研究”(CLS-D108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