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壽松

彭壽松

彭壽松(1866—1918),湖南長沙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任福建保甲局總辦,因憤國事日非,參加哥老會,投身反清革命。1911年3月加入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爆發後,彭壽松積極回響,率部光復福州,成立福建軍政府,任參事會會長。參事會改為政務院後,任院長。1912年7月1日任福建都督府總參議長兼福建警察總監,統轄防衛軍,控制全省軍政大權,後被袁世凱撤職。彭壽松離閩後,避居漢口租界。1917年前往長沙從事反對北洋軍閥的革命活動,孫中山任命彭壽松為湘鄂民軍聯絡部部長。1918年6月14日被湖南軍閥張敬堯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壽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長沙
  • 出生日期:1866年
  • 逝世日期:1918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反袁護法,

辛亥革命

彭壽松(1866—1918),湖南長沙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其父彭定太是追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湘軍高級將領,彭壽松自幼隨父母在甘肅、新疆的軍營中長大。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彭定太跟隨左宗棠入閩,將年僅18歲的彭壽松也帶往福建。彭壽松成年後,做過候補縣佐、福建保甲局總辦之類的小官,但因彭壽松性格強悍,被人參劾革職。之後,彭壽松閒居家中,目睹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受到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哥老會組織,投入到推翻封建滿清王朝的革命活動中。1907年5月福州的革命黨人在下渡十錦祠為蹈海而死的閩籍留日學生陳不浮舉辦追悼會,藉機宣傳革命,彭壽松到會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並當場剪去自己的髮辮,以示反清的決心。這期間,彭壽松與福建籍中國同盟會會員劉通結為密友,1911年3月由劉通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並負責中國同盟會與哥老會之間的聯絡。當時,駐守在福州的軍隊有一部分是湘軍,彭壽松利用自己與哥老會的關係以及在湘軍中的影響,成立了一個由其擔任會長的福建軍警特別同盟會。短短半年時間內,就使駐防福州的兩支新軍和福州的大部分警察都加入到福建軍警特別同盟會中。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彭壽松在福州積極回響。11月8日晚,彭壽松率領由新軍和革命黨人組成的革命軍在福州起義,與清兵展開激戰。11月11日福州光復,11月13日福建全境光復。劉通在《辛亥福州光復回憶》一文中說:“光復福建者,湘軍之力;運動湘軍舉義者,彭壽松之力。”福建軍政府成立後,彭壽松任參事會會長。參事會改為政務院後,任院長。1912年7月1日任福建都督府總參議長兼福建警察總監,統轄防衛軍,控制全省軍政大權。

反袁護法

然而彭壽松沒有想到的是,推翻了滿清政府,但革命的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在袁世凱的專制統治下,各路政客也都不擇手段的爭權奪利。在福建也發生了本土人士與外省人士的權利博弈,彭壽松被北洋軍閥排擠出了福建。彭壽松回到湖南後,孫中山任命彭壽松為湘鄂軍民聯絡部部長。1916年袁世凱稱帝失敗,在北京斃命。但南方的廣州軍政府與北洋軍閥之間的較量已在所難免。此時的彭壽松已在湖南、湖北聯絡了數千人的力量,自己則秘密回到長沙購買軍火,準備聲援孫中山。1918年3月22日在湖南主政的北洋軍閥張敬堯想拉攏彭壽松為其所用,邀請彭壽松到省督衙門商談,彭壽松不知張敬堯包藏禍心,便泰然前往。豈料張敬堯見彭壽松態度堅決的支持孫中山和廣州軍政府,便將彭壽松逮捕。彭壽松的舊部聞訊,準備劫獄將彭壽松從獄中營救出來,彭壽松的部屬和隨從等數人攜帶炸彈,在道旁設伏暗殺張敬堯,結果僅炸傷張敬堯的弟弟張敬湯。張敬堯深知,留下彭壽松還不知會生出多少事端,便在1918年6月14日下令將彭壽松槍殺。
孫中山得知彭壽松犧牲的訊息後,感慨的說道:“彭君經營光復之事,文所素知;即光復以後,亦賴其襄贊。”孫中山下令追贈彭壽松為上將軍銜,並由譚延闓主持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