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劉氏

彭城劉氏

因漢高祖劉邦祖籍豐縣,起家於沛縣,而豐縣和沛縣後來都屬彭城郡,所以天下劉氏莫不以彭城為自己的祖籍,而稱為彭城劉氏。彭城也就歷來都被視為劉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後更成為天下劉姓的統一郡望。

西漢初,漢高祖劉邦的小弟劉交受封為楚王,史稱楚元王;後來,漢宣帝劉詢又封皇子劉囂楚王,史稱楚孝王。因此,彭城劉氏也就分為兩個主要支派:一是楚元王劉交派;一是楚孝王劉囂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城劉氏
  • 支派:漢高祖劉邦派、楚元王劉交派
郡望源起,彭城堂號,望出彭城,相關連結,太監王國,

郡望源起

彭城郡原為西漢的楚國。漢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復名楚國。東漢章和二年(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復為彭城郡。隋開皇(581-600年)初廢郡,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唐武德四年(621年)又改為徐州,天寶元年(742年)名彭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轄範圍大致包括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範圍上有部分重疊。因漢高祖劉邦祖籍豐縣,起家於沛縣,而豐縣和沛縣後來都屬彭城郡,所以天下劉氏莫不以彭城為自己的祖籍以劉邦為自己的祖先,而稱為彭城劉氏。彭城也就歷來都被視為劉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後更成為天下劉姓的統一郡望。

彭城堂號

“彭城堂”為劉氏最為著名堂號。彭城是劉姓郡望,也是漢家劉氏的發源地。因此,許多劉氏宗族都將自己的祠堂稱為"彭城堂",以標明自己為彭城劉氏,是正宗的劉邦後裔。甚至出自他源的劉氏,如匈奴劉氏、沙陀劉氏等,因年代久遠,譜系失考,上代失敘,也對外自稱為彭城劉氏,往往以"彭城堂"作為本族堂號。現今以"彭城堂"為堂號的劉姓,在中國南北各地和海外華人中都有發現。

望出彭城

“望出彭城,望,即郡望,是說漢後劉姓出自彭城郡,為彭城地區的望族。徐州是“帝王之鄉”,是漢高祖劉邦和楚元王劉交的故鄉,彭城劉姓為皇室國姓。劉邦誅秦挫項建立大漢王朝,兩漢四百餘年,傳二十四帝。漢初劉邦分封兄弟子侄為王侯,以鎮天下,屏藩皇室。單西漢一朝二百年間,封王列侯達1100人之多。其中封王者180人。劉氏在西漢時,已衍為中國的鼎盛大族。自西漢以後,劉姓為帝王者92人位居各姓氏帝王人數之首,出任宰相為97人,在歷代的科舉應試中,劉姓考中“天下第一”的狀元為30人之多。迄今,中國劉姓人口已近7000萬,名列中國第四大姓,也是世界第四大姓。中國古代劉氏郡望約有27個,彭城劉氏郡望是其中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她歷史悠久,名聲響亮,帝王將相,人才濟濟,影響巨大。

相關連結

太監王國

南漢偏安嶺南,是有名的“太監國”。五代十國,群雄割據,一個從中原遷到嶺南的劉氏家族,也想趁機恢復劉氏天下。他們以嶺南為根據地,在廣州建立一個獨立的王朝,國號也是漢,這就是南漢。南漢傳到了末代君主劉鋹手裡時,政事紊亂,他還使南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太監國”。《新五代史·南漢世家》記載,當時,劉鋹制定了一個奇葩的基本國策:考上進士的儒生,一律先閹割,再委任官職;沒考進士,但被他器重的大臣,也都難逃一刀。目的就是讓大臣們了無牽掛,專心事主。於是,一個偏安嶺南的小朝廷,2萬多名大小官員全都是閹人,道士、和尚等也都是太監。上行下效,官場如此,民間也掀起“自宮潮”,不少小康之家的公子為求官職,忍痛挨刀:讀書要寒窗十年,自宮一時痛苦卻能終身富貴。史料記載,有一年,皇宮放出3000個太監公務員名額,結果應徵的自宮者達2萬多人。政府無奈擴招,增加了1500人,但還是有很多人被剩下:他們已經自宮,求富貴不成,回家鄉又沒臉,最後淪為乞丐、小偷,十分可憐。有這樣的庸主治國,南漢怎么能不滅亡?公元970年,北宋潭州防禦使潘美進兵南漢。次年,劉鋹逃亡不成,無奈投降,南漢就此滅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