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賢

彭友賢

彭友賢,1906年出生於江西餘干玉亭鎮。自幼酷愛美術,能詩會畫;在繪畫方面,彭友賢善於吸收古代繪畫與西方現代繪畫及圖案中的可取因素,融會貫通,自成一體。他擅長花鳥和猛虎,揮毫胸有成竹,成畫栩栩如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友賢
  • 出生地江西餘干玉亭鎮
  • 出生日期:1906年
  • 畢業院校:上海美專
簡介,出身,求學,接觸陶瓷,改良陶瓷,作品成績,愛黨愛國,進步正直,

簡介

彭友賢1906年出生於江西餘干玉亭鎮。他自幼酷愛美術,能詩會畫;1922年考入上海美專;1928年考入杭州國立藝術院國畫系;1930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國立美術院,攻讀圖案及裝飾美術;1932年學成回國,先後在武昌藝專和北平藝專任教授,舉辦過多次畫展。在繪畫方面,彭友賢善於吸收古代繪畫與西方現代繪畫及圖案中的可取因素,融會貫通,自成一體。他擅長花鳥和猛虎,揮毫胸有成竹,成畫栩栩如生。
彭友賢陶瓷彭友賢陶瓷

出身

1906年11月5日,魚米之鄉的饒州府餘干縣玉亭鎮,彭泰軒的家中突然響起了一串喜悅的爆竹聲。台階上,一女子看著滿地紅屑,貼著手中所抱幼童的耳朵輕聲說:“友仁.你媽給你生弟弟了。”彭泰軒是餘干縣立圖書館館長彭昌言的兒子,其本人是當地有名的中醫。當天,妻子江四姑為他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取名為友賢。此時,大兒子友仁滿3歲。5年後,妻子又生下季子友善。這一切於彭泰軒而言,只是當時財丁兩旺的喜悅。他沒想到,三個兒子後來一個個出類拔萃,成為丹青妙手和國家英雄,是著名的“乾越(餘干古稱)三彭”,為彭家光宗耀沮。彭友仁是革命烈士,曾任閩浙贛省蘇維埃宣傳部長,大革命時期壯烈犧牲;彭友賢在解放後一直致力於美術教育,原南昌“八一大橋”就是他主持設計的;彭友善是三十年代全國美協發起人之一,其畫作中西合璧,堪稱典範,是江西繼八大山人之後最卓越的畫家。其中,彭友賢與陶瓷事業有關深厚的淵源,曾在景德鎮、萍鄉兩地陶瓷部門擔任過要職,在陶瓷藝術方面有極高的造詣,對景德鎮陶瓷改良,促進我國陶瓷現代化等作出過卓越貢獻。

求學

彭友賢自小就酷愛美術,能詩善畫。他的這種愛好與特長,和兄長彭友仁攻讀方向的影響有關。彭友仁是學美術的。1922年,19歲的彭友仁考入上海美專。去上海讀書時,他將兩位弟弟一起帶去求學。 在上海,彭友賢順利考入了上海美專的初師部,跟隨劉海粟、汪聲遠、諸聞韻(又名諸樂山)、潘天壽等國內頂級名家學習國畫。3年以後,19歲的彭友賢從上海美專畢業並回到了家鄉餘干。1928年,彭友賢又考少、杭州國立藝術院國畫系,繼續師從潘天壽,成為該校第一屆畢業生。在杭州國立藝術院學習期間.彭友賢被潘天壽視為高足,推崇備至,擔任學校國畫研究會主席。1930年,彭友賢與吳之翰、吳作人兄弟及呂霞光等人同船赴法國留學,進入巴黎國立美術院,攻讀圖案及裝飾美術。1932年,彭友賢留學結束回國,於1933年赴開昌藝專任圖案及國畫教授,1935年應邀赴北平美專任國畫教授

接觸陶瓷

彭友賢去北平美專任教是1935年的春天,教學半年後的當年秋天,他從北京返鄉探親。彭友賢的返鄉,對江西而言是一件大事。得知這一訊息後,有關方面的領導便專程趕到余千縣,對彭友賢進行了執意挽留。之後,彭友賢被聘任為南昌市委員會技正(即總工程師);兼任江西美術事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南昌任職期間,彭友賢主持設計並建成了南昌贛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中正橋(南昌八一大橋的前身)。這是一座木橋,主攻圖案的彭友賢讓人在欄桿上刻上了各種圖案。此外,他還主持規劃和設計了南昌市各區布置圖。1936年,看到江西瓷業過於守舊,設計、裝飾非常落後的現狀後,彭友賢主動放棄了原來的優厚待遇,先後深入景德鎮江西陶業管理局、萍鄉瓷廠等陶瓷相關單位工作,任美術設計室主任等職,自此與陶瓷結緣。

改良陶瓷

在景德鎮期間,他一直致力於陶瓷藝術研究,中國陶瓷改良、國瓷現代化倡導等工作,並為之作出了卓越貢獻。1936年來景德鎮陶業管理局任職後,彭友賢一方面收集歷代瓷器式樣及裝飾畫,彙編成冊,一方面著手設計並製作適應現代化需要的各種新式樣,以作瓷器改良的範本。他所浸計的瓷器樣式以簡單美觀、實用、經濟為原則,並注重推廣。彭友賢還經常組織景德鎮技術優良的畫工,給予切實的指導,以提高他們的技能,培養了大批技術藝人,這些人後來都成力了江西瓷業的中堅力量。隨著戰爭需要,彭友賢率領景德鎮優秀技術藝人,轉移至萍鄉瓷廠,大力發展改良瓷。抗戰勝利後,他又回到景德鎮,矢志不渝地繼續進行瓷業改良。在改良陶瓷的過程中,彭友賢做了不少發掘工作。後周世宗柴榮的“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捉將來”的“雨過天青”瓷釉,原本失傳數百年,但彭友賢從發掘出的無數瓷片中研究出並恢復了那一種古瓷釉的製法,重造了“雨過天青”瓷。此外,彭友賢還設計研製了我國首台陶瓷加工機械設備——腳踏式制瓷車,辻瓷工們從此能站立操作,像踩縫紉機一樣踩車作業,改善了工人勞動條件,減輕了勞動強度,消除了有史以來職業病的根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瓷業機械化奠定了基礎。由彭友賢設計的改良日用瓷,陳設品、紀念品數以乾計,每次出品均力景德鎮各大、小瓷廠作為改良樣品搶購一空,對景德鎮瓷業改良、工藝改革,推進國瓷現代化均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績卓著,曾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明今嘉獎。
在景德鎮期間,彭友賢著有《景德鎮瓷業雜記》一書流傳於世。1945年,他在景德鎮集資創辦了中國瓷廠,遺憾的是,這家瓷廠因貨幣貶值,資金枯竭,於1948年初倒閉了。精心創辦的瓷廠倒閉,彭友賢因此身心嚴重受挫,積勞成疾,之後便應留法同學程兆熊之邀去了上饒鉛山鵝湖信江農校擔任教授並修養。1949年4月,由於病情發作,年僅43歲的彭友賢帶著橫溢的才華相對陶瓷發展事業未了的雄心而英年早逝,
才華橫溢在杭州國立藝術院學習期間,彭友賢的突出除了表現在擔任學校國畫研究會主席外,那時便以畫和畫牡丹而聞名。1943年,他便在上饒成功舉辦了“百虎畫展”。彭友賢既是一位國畫家,又是圖案美術家和陶瓷藝術家。他在國畫和圖案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國畫作品結構嚴謹、運筆蒼勁、設色清逸、氣韻生動、栩栩如生。在北平任教期間,齊白石見了彭友賢的《松鷹》、《柳燕》等,便讚嘆不已,認為他的作品“意境清新,具有獨到的風格,功力不在吳昌碩之下”。

作品成績

一生雖然短暫.但彭友賢創作極豐,國畫作品數以千計,《白鴿》、《牡丹》於1937年入選全國第二屆美展。曾在武漢、南昌、上饒、余千等地成功舉辦多次個展和聯展。在圖案方面.彭友賢注重實踐,對景德鎮陶瓷設計與裝飾的改進作出了很大貢獻。在中國瓷廠期間,彭友賢為國家設計製作了一批送英、美首腦的禮品瓷,在國際上獲得良好的聲譽。1946年,為慶祝抗戰勝利,他設計製作了成套的“勝利”餐具。彭友賢和弟弟合畫的國畫《全民雀躍慶和平》,聯同“勝利”餐具由政府作為國禮贈給美國總統杜魯門及特使馬歇爾。次年,英皇室伊莉莎白(後英國女王)結婚,中國政府的賀禮為繪有“雙龍戲珠”和紅雙喜精美圖案的特製餐具,也是彭友賢精心設計製作的。這套禮品瓷頗受歡迎並致中方以答謝信:“高貴華麗的中國瓷器餐具……我非常喜歡它們的圖案設計,此外,這些瓷器質量之高.恐怕只有中國才能生產出來……我們無法形容我們內心的喜悅。”這套禮品瓷現分別收藏於大英博物館溫莎宮周末餐具室、溫莎堡皇家藝術收藏館及白金漢宮,並記載在《皇家百科全書》上,為國家爭得了至高榮譽。2004年,段海群(原名彭倩莉,居北京)在中國美術館為父親舉辦了一場“跚姍來遲”的彭友賢先生紀念展,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原中央工藝美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常沙娜,原中國美術家協會書記、顧問王琦,彭友賢摯友中央美院教授曾竹韶,同窗好友艾青的夫人高瑛等人不顧年邁(最小的67歲,最年長的92歲),參加了這個活動。 常沙娜情緒特別激動:“我們的現代工藝美術史忘卻了一位我們工藝美術的先驅者,那就是彭友賢先生。彭老先生是學圖案的,後來在景德鎮從事我們中國陶瓷的改良工作,做了很了不起的重要的設計。”

愛黨愛國

除了在繪畫和陶瓷設計方面表現了出了橫溢的才華外,彭友賢更值得我們記憶的是,他為新中國的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彭友賢的紅色淵源與長兄彭友仁有關。彭友仁在上海美專就讀期間,便積極參加學生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1927年5月,在家鄉任教的彭友仁參與組織了玉亭中學學生的反蔣示威遊行。1932年春,彭友賢擔任國民黨余千縣第六區區長,8月份,因秘密參與發動羅英部起義,遭國民黨政府迫害,離開余千,赴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工作,任《工農報》編輯、省蘇維埃政府文化部畫室主任。1934年,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於橫峰葛源。全國解放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在上海就讀時,方誌敏赴上海養病並進行革命活動,當時,便是住在彭友賢三兄弟租住的亭子間,並因此而讓彭友賢結識了羅英、趙醒依等革命先輩。“五卅”慘案發生時,在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槍彈威脅面前,彭友賢挺身而出,宣傳演講於最前線。1925年,從上海美專畢業返鄉後,彭友賢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青年會參加組織革命工作。在法國留學期間,積極參加由中共旅歐支部領導的一系列革命活動,他還設法通過秘密途徑,從蘇聯弄到進步電影《夏伯陽》,組織在法留學生觀看。1931年“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在巴黎的中國人的義憤,彭友賢曾率領留法學生、工人、華僑三萬餘人在巴黎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衝擊日本駐法使館,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大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但他本人卻因此被法國當局逮捕,後經營救獲釋。
在法國,彭友賢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2年,留法回國後,彭友賢又在兄長彭友仁的帶領下,與羅英等人一起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由趙醒儂領導並單線聯繫。1937年抗戰期間,時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的陳毅同志來到景德鎮,通過地下黨員張雲樵(後曾任南昌市市長)找到彭友賢,並住在江西陶業管理局的實驗所。陳毅也曾留學法國,因此而向彭友賢借了幾本法文書籍,兩人志趣栢投,交往密切、友情甚深。趙醒儂犧牲後,彭友賢便與黨組織失去聯繫。儘管如此,但他始終在尋找黨,黨也曾派人找他,苦幹沒有結果。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央主持輕工業的黃炎培先生就派長征千部黃永輝(當時為江西省軍代表)專程到余千找彭友賢,邀請他赴北京參加主持全國瓷業工作,遺憾的是此時彭友賢已病逝。1953年,陳毅曾為向他了解情況的彭友賢子女回信高度評價:“你們父親彭友賢同志是我黨的優秀黨員。”

進步正直

彭友賢在藝術的交往中也極為廣泛。除了在上海美專期間師從劉海粟等國內頂級名家和共同赴法留學的同學外,他在杭州國立藝術院就讀時,便曾與後來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同處一室。在曾竹韶的《憶友賢》一文中對此進行了介紹,兩人曾在法國留學時相會於巴黎,那時他與詩人艾青同處一室。在北平美專任教期間,彭友賢與齊白石、秋園、沈士莊(後改名高莊)等人都有較深交往。此外,他還與雕塑家劉開渠、油畫家常書鴻、音樂家賀綠汀等人交往極深。“文革”後,段海群偶然見到了吳作人,得知老先生將彭友賢的國畫推薦到了中國美術館收藏,於是便找到曾是父親同學的館長張諤。經張諤提供線索,段海群又幾經周折找到了父親生前的同學與好友曾竹韶、艾青、劉開渠、常書鴻,這些老人得知彭友賢旱逝後,都黯然神傷,都認為彭友賢不但才華橫溢,而且為人正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