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是藝術類佛教藝術專題博物館,位於陝西省鹹陽市彬州市城關鎮大佛寺村。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展廳面積600平方米。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彬縣大佛寺文物保管所。2007年5月,更名為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餘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佛洞)、丈八佛窟、僧房窟五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
  • 地理位置:陝西省鹹陽市彬州市城關鎮大佛寺村
  • 占地面積:15000 m
  • 類別:藝術類佛教藝術專題博物館
  •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8:00—17:00
  • 門票價格:20元/人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綜述,基本陳列,館藏文物,文化活動,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彬縣大佛寺文物保管所。
2007年5月,更名為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

建築布局

綜述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展廳面積600平方米。

基本陳列

明鏡台:東側為唐初修建的木結構的護樓(原石碑有線刻畫記載),共五層,明鏡台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重新修建的五層三檐六角攢尖頂式結構護樓,一二層是磚塊平砌內夯土而成,以上為木結構。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該寺最大的洞窟。其中有70個龕1001尊造像。平面近似凸字型,橫寬34米,進深18米,高24米。洞窟上部的總體構造是穹窿型的,窟內的主尊大佛就是自古被稱為“關中第一奇觀”的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大佛跚趺座於蓮台上,電20米,頭高5.2米,手高4.5米,手指高2米,指甲蓋0.5米。大佛右手著膝,左手施無畏法印,兩邊分別站了兩尊脅侍菩薩,均高17.6米。左側的是觀世音菩薩,右邊的是大勢至菩薩。
佛洞:是一所平面近似於正方形的大型中心柱窟,共有造像696尊。佛龕的造像題材有單尊佛像、雙尊佛像、佛菩薩、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單尊菩薩像和佛裝地藏菩薩像等。有的造像組中還加入了天王和力士。
羅漢洞:洞內部分為主室和東室。東室呈南北縱向的豎長方形,進深9米,寬1.65米。主室呈馬蹄形狀,進深6.5米,最寬處為6.3米。共有佛造像109尊。主尊釋迦牟尼佛結跚趺坐,雙手施禪定印,高1.7米,石胎泥塑。主佛兩邊分別是弟子、菩薩、力士。
丈八佛窟:位於大佛窟西百米處。主窟為丈八佛窟,窟內有依山雕刻的一佛二菩薩站立像,主佛高8.2米。兩邊的脅侍菩薩身高6米。佛窟兩側有七處洞窟,內有唐代不同時期的造像多尊。
修行窟:位於千佛洞東側,共有大小洞窟98所。大多數洞窟呈方形,窟內均無造像、無題刻文字,有的為一窟兩室,有的一窟四室,大小2—10米不等。

館藏文物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藏品來源主要通過出土、徵集獲得;類別主要為造像、佛經、佛畫等。博物館重要藏品為主窟內高20米的阿彌陀佛。

文化活動

  • 學術研究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主要學術論文有《邠州石室錄》《語歷所周刊•陝西邠縣之造像》《中國石窟藝術總論》《彬縣大佛寺石窟的調査與研究》《大佛寺大佛》《彬縣大佛寺造像藝術》《彬縣大佛寺石窟調查》《唐太宗建七寺之詔與彬縣大佛寺石窟的開鑿》《古代石窟》《中國名窟名洞》等。

機構設定

  • 單位性質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為國營事業單位。
  • 服務觀眾項目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參觀遊覽,宣教講解,愛國主義教育等。
  • 觀眾接待
2009年,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共接待遊客6.1萬人次。

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位於陝西省鹹陽市彬州市城關鎮大佛寺村。
彬縣大佛寺石窟-售票處
  •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日,8:00—17:00。
  • 票價
20元/人,老年人、殘疾人、軍人、中小學生一律免費。
  • 交通
在彬州市市區乘坐1路,副1路,2路,3路即可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