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鄉鬥牛

彝鄉鬥牛

雲南彝族鬥牛賽是火把節的重要活動和當地少數民族的傳統,每到一年一度的火把節,人們聚在一起進行鬥牛、摔跤、跳月、耍火等活動,慶祝節日的到來。彝鄉鬥牛已有1000多年歷史。每逢火把節、春節或遇重要喜慶活動,人們便以村或鄉為單位舉行鬥牛比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鄉鬥牛
  • 歷史:1000多年歷史
  • 民族:彝族
  • 性質:傳統節日
基本介紹,歷史傳說,

基本介紹

彝鄉鬥牛已有1000多年歷史。每逢火把節、春節或遇重要喜慶活動,人們便以村或鄉為單位舉行鬥牛比賽。比賽時參賽的公牛被牽到一起進行頂力和耐力較量,以淘汰的方式決出“冠軍”。此次參賽的66頭公牛體重均在1000公斤左右,是從石林縣50多個彝、苗族村寨挑選出來的“猛牛”。彝族民眾通過此項活動來展示養牛水平,增進村寨間的團結。
彝鄉鬥牛彝鄉鬥牛

歷史傳說

彝族善養牛也好鬥牛。彝族在每年農曆六月初一日舉行鬥牛比賽。屆時,,先一群一群地斗,然後留下強者爭奪冠軍。鬥敗一方的主人要給贏的牛掛紅綢,以表祝賀。鬥牛節上還要舉行熱鬧的歌舞活動。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在三弦的伴奏下歡快舞蹈,盡情歌唱。
關於鬥牛節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的六月初一這一天,,有兩位過路人在大樹下乘涼,他們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白一黑兩頭牛在角斗。兩人試圖把兩頭牛趕開,然後各套一頭回去,但無法接近。此時,一位騎馬的人高喊“ 白牛上天,黑牛入地。”兩頭牛隨即消逝。在黑牛陷入之處出現一汪泉水。兩位過路人見一對夫婦在種地,便問他們是否看見牛了。農夫答道“:牛是見了,但跑的方向沒看清。”兩人只好惋惜地離去。這一年,那對夫婦種的地收成特別好。因此,人們認為牛斗架的年歲是豐收之年。故每年的六月初一,都要到山上舉行鬥牛的活動,並逐漸演變成盛大的節日。還傳說,過去有一頭榮獲冠軍的牛纏著紅綢回家,半路遇一老虎,牛將老虎抵在田埂下,一天一夜後死去, 牛也力竭而亡,掛紅綢也由此沿襲下來。
《嶺表紀蠻)載:“蠻人購買此種牛隻,只求肥碩壯健。價值高昂,在所不計。故一鬥牛有至二三百元者。俟至相當時期,乃與他寨約期決鬥。斗日,遠近男女,無不盛妝艷飾,集合觀戰。是時,兩寨民眾,吹銅號,鳴蘆管、放鐵炮、張傘蓋、列旗幟,嚴隊伍,擁牛人決鬥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