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語北部方言

彝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族文字是一種音節文字,形成於13世紀。彝語有六種方言。北部方言又分北部次方言和南部次方言。還分25個土語。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雲南的大、小涼山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語北部方言
  • 使用地區:分布在四川、雲南的大、小涼山地區。
  • 目前狀況:使用中
  • 語族與語系: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概述,劃分,語音,

概述

彝語北部方言,又稱諾蘇語、涼山彝語、四川彝語,是彝語最大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雲南省北部,使用人數200萬。操這種方言的人多自稱“諾蘇”(ꆈꌠ Nuosu /nɔ˧su˧/)。分布範圍東至雲南永善、巧家;南至雲南祿勸、永仁、劍川;西至四川木里;北至四川漢源、瀘定。涼山規範彝語,以北部次方言為基礎方言,喜德縣(李子鄉)的語音為標準語音。涼山規範彝文是音節文字。

劃分

一、北部次方言:150萬人
1、聖乍土語(shyp nra hxop 中褲腳話),ISO 639-6編碼ygzh,分布在四川省喜德、昭覺、越西、甘洛、金陽、普格、西昌、冕寧、鹽源、鹽池、木里、德昌、石棉、九龍、瀘定、雷波,其次分布在雲南省的永勝、華坪、寧蒗、中甸、蘭坪、維西、劍川、昭通、永善、巧家、麗江。
2、義諾土語(yy nuo hxop 大褲腳話),ISO 639-6編碼yiny,分布在四川省美姑、馬邊、峨邊、昭覺、甘洛、越西、金陽(部分地區)。
3、田壩土語(lip ndip mu hxop),主要分布在甘洛,越西,峨邊,另外在漢源縣,雅安地區的一部分地區。
二、南部次方言(小褲腳話):50萬人
1、布拖土語,(a du hxop 阿都話)又稱東部土語,ISO 639-6編碼btyi,主要分布在布拖縣,其次分布在普格縣,寧南縣,會東縣,會理縣(部分地區)。
2、會理土語(suo ndip hxop 所地話),又稱西部土語,ISO 639-6編碼hliy,主要分布在會理縣,德昌縣,米易縣,其次分布在普格縣(部分地區),另外還分布在雲南楚雄金沙江一帶。

語音

語音方面的特點有:
除田壩土語外,有鼻冠濁塞音和鼻冠濁塞擦音
多數地區除ŋ之外的鼻輔音和邊音分清濁兩類(會理土語沒有清鼻音,田壩土語沒有清邊音、部分地區也沒有清鼻音)
北部次方言的全部元音都分鬆緊兩套,但只在部分聲調有鬆緊對立;南部次方言只有一部分元音分鬆緊兩套。
部分地區有舒唇元音(主要是義諾土語地區)。
一般沒有複元音,南部次方言有少量複元音,並且主要出現在特定輔音之後,如舌根音後加入介音-u-。
一般有四個聲調,但義諾,田壩土語只有三個聲調。會理土語也有四個聲調,但在部分地區次高調有併入高平調的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