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太陽曆

彝族太陽曆

彝族十月太陽曆的使用年代在秦末漢初,源於彝族太陽曆以前的西羌文明,它將一年分成十個月,每月分為36天整,不分大月小月,過完十個月後的五到六天,稱為“過年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族太陽曆
  • 提出者:彝族人
  • 提出時間:秦末漢初
  • 適用領域範圍:天文曆法
陰陽五行歷,歷史價值,

陰陽五行歷

世界歷史發展到今天,大致可分為太陽曆,太陰曆和陰陽曆三大類。太陰曆依月圓月缺來定年月季節,月亮每圓缺一次定為一個月。太陽曆根據太陽運動的周期來定年歲季節。
“過年日”放在歲尾,過完這幾天后新的一年就開始了。通常的“過年日”是五天,每到第四年時的“過年日”閏作六天,用這樣的曆法,每月的天數穩定為36天,通常年是365日,逢閏年是366天,四年平均,每年的天數是365.25天,既方便記憶,又與回歸數值有相當高的重合度,這在古代完全算得上科學,實用了,這就是彝族十月太陽曆的來歷。
十月太陽曆文化園十月太陽曆文化園
彝歷又稱十月太陽曆,是彝族祖先創製的一種特殊的曆法,通用於雲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地區。這種曆法也是在物候歷的基礎上發展成形的。如彝諺云:“聽見布穀叫,應該種地了;聽見蟬兒鳴,該鋤二道草;聽見金鈴叫,開鐮收割好;聽見烏鴉叫,天寒地凍了。”又如《西南彝志》載:“樹木開花時,就叫春三月;樹木花謝時,就叫夏三月;樹果成熟時,就叫秋三月;樹葉枯降時,就叫冬三月。”這都是以物候定季節的簡單方法。
後來,人們將眼光投向天空,開始觀象授時。雲南寧蒗彝族通過觀測太陽運行的方位定季節:當太陽的出、沒達到最北點時為夏至,稱為大年;當太陽的出、沒達到最南點時為冬至,稱為小年。滇南峨山彝族通過觀測北斗星的方位定季節:北斗星的斗柄正上指為大暑,此時可過“火把節”;北斗星的斗柄正下指為大寒,稱星回節,此時可過十月年。都準確地反映了季節變化的規律。
十二屬相輪迴紀日
彝族太陽曆只用十二屬相(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犬、豬、鼠、牛)輪迴紀日,一個屬相周為十二日,輪迴三次為一個月,輪迴三十次為一年。即每年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餘下五或六日周天數置於歲末,不稱月,而作為過年日,正好供大家“歡天喜地過新年”。
十個月劃分為五季
彝歷十個月劃分為五季,每季以土、銅、水、木、火五行要素為名稱,再配以公、母區分各月,即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銅公,四月銅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每季兩月,單月為公,雙月為母。五季分別代表太陽運行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由此可見,彝歷蘊含著陰陽五行的思想。
彝族十八月太陽曆
繼發現彝族十月太陽曆之後,又一種鮮為人知的太陽曆——古老的18月太陽曆,1989年5月在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被發現。
以前,世界上只知道印第安部落的瑪雅人唯一保存了行用6000多年18月太陽曆。1989年5月,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員朱琚元、實習研究生楊鳳江等人到武定縣萬德鄉自烏鄉進行民族調查時,從彝族世傳星占師雍子明處調查到,他已故的父親、老星占師雍光河曾遺傳下十八月太陽曆,過去這裡的歷代星占師使用這種曆法進行占星活動。
武定縣彝族十八月太陽曆,與印第安部落瑪雅人所行用的太陽曆一樣,一年為18個月,一個月為20天,共360天,所不同的僅僅是餘下的5天,瑪雅人稱為“禁忌日”,而武定彝族則稱為“過年日”。
眾所周知,瑪雅文化主要以十八月曆法見稱於世,墨西哥也因其居民中有印第安瑪雅人的十八月曆而成為世界著名的五大文明古國之一。據考證,素有“星外來客”“地球上的外來戶”瑪雅人,不僅其十八月的太陽曆與中華彝族的十八月太陽曆基本一致,而且其圖畫文字的“金字塔”字是畫成一座三台金字塔形,與彝族三圓台堆壘金字塔形向天墳和三台金字塔形石冠向天墳(為觀測星象以定曆法季節的)頗為相似。瑪雅文的讀寫方式,行由上到下直書,讀自左至右,此與彝文相同。不僅如此,瑪雅人的閃身奧爾梅克人崇拜虎神,墨西哥城裡有“老虎神廟”,與彝族人自稱虎人“羅羅”頗為相似。
彝族十八月太陽曆的發現,據有關科學部門論證,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它不僅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找到了新論據,而且為研究中華彝族文化與瑪雅文化的淵源關係提供了線索。

歷史價值

據現代學者研究:彝歷中紀日的十二屬相(生肖)起源於原始圖騰崇拜,因而彝歷有萬年以上的歷史。彝歷與漢族先民的早期方法,如《夏曆》,同源同系統,是不同支系的羌戎所使用的曆法,在空間和時間上都不存在誰出自誰的問題。而且彝歷中一月三十六天,一季七十二天的概念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甚大,道家、儒家、陰陽家的神秘數字“三十六”、“七十二”實源於彝歷。如道家所說:“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淵源於彝歷中“一年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若此說成立,恰好可證明:中華民族的各種文化都是互相交融、溝通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