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桿菌屬

彎曲桿菌屬

分類地位:彎曲桿菌屬(Campylobacter)是螺菌科的1屬。過去曾劃歸弧菌屬。目前,已經認識到空腸彎曲桿菌在世界範圍內是引起人類細菌性胃腸炎的一個最主要致病因素。人感染該菌後主要表現為急性腸炎,如出現腹瀉、不適、發熱、腹痛和血便等症狀。由彎曲菌引起的腹瀉與沙門氏菌引起的腹瀉同樣普遍,並已超過了志賀氏菌引起的腹瀉。彎曲桿菌屬中主要是空腸彎曲桿菌和大腸彎曲桿菌引起人類感染,空腸彎曲桿菌、大腸彎曲桿菌和紅嘴鷗彎曲桿菌占人類分離菌的99%以上(空腸彎曲桿菌占90%)。彎曲桿菌感染通常與食入雞肉,尤其是食用生的或未加工熟的雞肉有關。在以前的研究報導中,市售雞肉產品空腸彎曲桿菌和大腸彎曲桿菌分離率為23.1%-98%,因此現在普遍認為雞肉是空腸彎曲桿菌的主要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彎曲桿菌屬
  • :螺菌科
  • 英文:Campylobacter
  • 特徵:逗點狀或S形
生物學特徵,種類分布,彎曲菌病的防治,彎曲菌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生物學特徵

呈逗點狀或S形,微需氧,革蘭氏染色陰性。菌體大小(0.2~0.5)×(1.5~5)微米,較長的可有4~5個彎曲。具極端鞭毛,運動快速,不形成芽孢。在血瓊脂上易生長,菌落有光滑型和粗糙型兩種。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30%~35%。具有O(菌體)、H(鞭毛)和K(莢膜)3種抗原。本屬菌有胎兒彎桿菌、痰液彎桿菌和糞彎桿菌 3種,前兩種又分2~3個亞種,胎兒彎桿菌空腸亞種是引起嬰幼兒急性腹瀉的重要病原之一。有些菌種可導致牛、羊流產。彎桿菌屬不同種的生物學性狀(見表)。大多數菌株對多種抗生素敏感,尤其是慶大黴素、紅黴素和氯黴素。

種類分布

空腸彎曲菌和結腸彎曲菌是開發中國家彎曲菌感染最常見的兩個種,99 %以上。其它菌種,如海鳥彎曲菌、烏普薩拉彎曲菌、簡明彎曲菌胎兒彎曲菌胚胎兒亞種等引起的感染也有報導,但所占比例極小。南非開普敦市紅十字會醫院稱,傳統的彎曲菌培養方法不利於空腸彎曲菌和結腸彎曲菌以外的其它彎曲菌種生長,故檢出率有限。他們用其研製的“開普敦法”分離出的彎曲菌有一半以上是空腸彎曲菌和結腸彎曲菌以外的種。提示其它彎曲菌種與人類感染的關係可能比已知的更加密切 。

彎曲菌病的防治

目前尚無預防彎曲菌感染的疫苗。對彎曲菌的預防,只能針對其流行環節和特點採取相應措施。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已有過較成功的嘗試,如:冰島定期抽檢農場飼養的家禽,對感染彎曲菌的立即宰殺、凍存以減少傳染源對環境的污染;美國對屠宰場宰殺過程進行嚴格的衛生管理,有效控制傳染源;玻利維亞對水源進行氯消毒,並嚴格監測水中含氯量 , 防止水源性傳播。總的說來,針對不同環節有以下預防手段:家禽是最重要的傳染源,應注意飼養場飼養衛生,採取從農場到餐桌全程控制,防止污染;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禽肉;對肉食品加工過程採用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方法,減少彎曲菌及其它可能的污染;淨化水源,特別注意農村用水衛生;不飲用生奶 , 牛奶消毒可採用巴士消毒法或煮沸法。家庭注意廚房衛生,避免禽肉對其它食品的交叉污染。輻照也可以用於殺菌,但不能完全代替其它控制措施。此外,應儘量避免與牲畜、寵物的直接接觸,減少感染機會。由於大多數國家尚未建立起對彎曲菌完善的監測系統,現有的有關彎曲菌感染及耐藥的數據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實際狀況較之嚴重得多。為了更全面地掌握彎曲菌的流行病學資料,更有效預防和控制彎曲菌的流行,建立和完善國家對彎曲菌的監測系統,加強與已開發國家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顯得尤為必要 。美國的Pulsenet和歐洲的Campynet上刊載有彎曲菌的監測報告和研究進展,可供查閱 。我國“ 食品污染物監測網” 已將彎曲菌列為監測內容。2002年11月25-29日,由 WHO組織,中國CDC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承辦的“WHO食源性疾病與食源性致病菌耐藥性 監測” 培訓班在北京舉辦。WHO專家向來自各省市衛生檢驗部門的學員介紹了彎曲菌在國際上的流行趨勢、控制措施及分離鑑定的標準方法等知識,這必將為我國更好地開展對彎曲菌的監測奠定良好的基礎 。

彎曲菌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彎曲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性疾病。野生動物、家畜及寵物都是彎曲菌的重要宿主,許多國家已經從豬、牛、 綿羊、雞、鴨、鴿子的腸道中檢出較高的帶菌率。感染的動物通常無明顯病症,但可長期向外界排菌,從而引起人類感染。在已開發國家,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禽肉,是彎曲菌最常見的感染原因。美國、紐西蘭等地由此引起的病例占總數10 % -50 %。發展中 國家由於衛生條件有限,水源性傳播最多見,河水、溪水、山泉、井水中均可分離出彎曲菌。飲用未消毒的牛奶也是重要的感染原因。此外,直接與帶菌動物、寵物接觸,常是屠宰場工人和兒童的感染原因。國際旅行常常是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多發生於從已開發國家前往開發中國家的旅行者。美國由此造成的感染占總數的5 %-10 %,英國 10 %-15 %,瑞典、挪威 50 %~ 65 %。空腸彎曲菌還是駐泰國、埃及的美軍軍人腹瀉的首要致病菌。無症狀帶菌者和恢復期病人也可成為傳染源。恢復期病人排菌時間平均為8天,有的可長達數周。特別是兒童帶菌者,他們帶菌率高,又不能妥善地處理糞便,可成為重要的傳染源。大多數典型的彎曲菌感染為急性、自限性腸炎,主要表現為腹瀉、發熱和腹絞痛。大多數患者為水樣或血樣便,最多時每天腹瀉8-10次。一些患者腹瀉較少,而以腹痛為主要症狀。多數患者伴發熱並持續一周以上。在出現發熱之前,甚至在沒有進行抗生素治療的情況下,病情常出現緩解。確診彎曲菌感染性腸炎有賴於糞便微生物培養。有的實驗室用PCR方法檢測糞便的彎曲菌抗原,也有助於診斷彎曲菌感染。彎曲菌感染的局部併發症是由該菌在胃腸道的直接播散所致,包括膽囊炎、胰腺炎、腹膜炎和胃腸道大出血。彎曲菌感染的腸外表現有腦炎、心內膜炎、關節炎、骨髓炎等,但十分少見。免疫功能低下者、幼兒、老年人可出現菌血症、格林巴利綜合徵(GBS)是彎曲菌感染後最嚴重的併發症。這是一種外周神經系統急性脫髓鞘性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低,但後果嚴重。主要引起運動神經功能障礙,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其病因複雜,多與病毒、細菌的感染有關。空腸彎曲菌感染與其關係最為密切,3 0 %-40 % 的患者發病前曾感染過空腸彎曲菌。我國神經內科學院士李春岩教授在國際上首先發現、報導和命名GBS的新亞型“ 急性運動性軸索型神經病( AMAN) ”,並利用空腸彎曲菌成功製成GBS 動物模型 , 證實了空腸彎曲菌是 GBS的病因之一。由空腸彎曲菌感染引發的GBS 往往症狀嚴重,預後不佳。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是彎曲菌性腸炎的基本治療原則。對大多數患者,本病具有自限性,無須抗生素治療。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高熱、血性便、病程延長(症狀持續一周以上)、妊娠、HI V 感染和其它免疫功能低下狀態,可用抗生素治療,但應慎用。紅黴素和環丙沙星被列為抗彎曲菌感染的首選藥物。其它如氯黴素、四環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也可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