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文化

彌生文化

彌生文化是由發現彌生式陶器的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而得名彌生時代--中國的日本(秦漢對日本的移民及經濟文化往來)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亘古以來,文化聯繫就非常密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彌生文化
簡介,秦漢之際,渡來人,日本的傳說,文化影響,

簡介

彌生文化是由發現彌生式陶器的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而得名彌生時代--中國的日本(秦漢對日本的移民及經濟文化往來)。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亘古以來,文化聯繫就非常密切。
所謂彌生文化,是指日本繩紋文化之後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由於最先是在日本東京彌生町發現出土而定名。它起自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50年之間,恰好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末年及秦漢時期。在彌生文化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銅劍、銅鉾、銅鐸等。銅鐸以中央日本為多,銅劍、銅鉾則大多在九州。日本學界認為,加工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術來自中國。日本學者八木奘三郎說,中國山東省有類似銅劍、銅鉾的器物出現;梅原末治等學者說,“銅鉾之見於日本,無疑意味著中國秦漢人的東渡”。此外,在彌生町遺址中,還出土了中國古鉞、古鏡和秦式匕首和漢字等。日本人很喜歡葫蘆,這都與中國入海的方士有關。
日本學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讚中國稻米傳入日本的重大意義。他說:“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島飢餓的人們。無論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謝。米與牲畜、貝類不同,可以長久貯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國家。”稻米的傳入,結束了日本的漁獵生活,開始了農耕。那么,日本始終把徐福奉為“農神”和“醫神”當在情理之中。
近年,據統計,在日本的徐福遺蹟不下五十多處。清代駐日使館參贊黃遵憲寫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沄別有天。鏡璽永傳笠縫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詩,並注有“日本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璽,皆秦制也。”
日本新宮有徐福墓,還有1071字的墓碑。新宮市內更有製作和銷售“徐福天台烏藥”、“徐福壽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內,陳列著徐福所用過的鞍、蹬等物。新宮蓬萊山內還有“徐福神龕”,被稱為“徐福之宮”。每年都有“御船祭”、“燈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動。傳說日本還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徐福對中日文化的交流可謂貢獻重大。當然,他的東航還有許多未解之迷。比如“方丈”、“瀛洲”果為今之“濟州島”和“琉球島”嗎?徐福在此二處有何作為?等等。為此,海內外已成立了徐福研究會,更有倡立“徐福學”者。以便對徐福航海、天文、地理、醫藥、宗教、冶煉、民族、人種、語言、哲學、民情、民俗等領域進入深入的研究與考證。
徐福東渡給日本所帶去的一切文明,都是在中國造船技術和高超的航海技術基礎上得以實現的。李二和《日本文化與中國》

秦漢之際

中國秦漢之際(前221年一220年),相當於日本列島上金石並用的彌生時代(前300年一300年)。秦漢之際的中國文化向日本的輻射與傳播,大大縮短了日本列島脫離蒙昧狀態進入文明社會的進程。
秦漢之際中國文化向日本的輻射與傳播,主要是由中國移民來完成的。其實,秦以前的殷商和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向日本的移民便開始了。那時諸侯爭霸,戰亂頻仍,北中國的齊、魯、燕、趙之民,很多東逃朝鮮,也有的間接或直接逃至日本。秦漢時,中國移民日本的勢頭有增無減。“陳勝等起,天下叛秦,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萬口”。其中秦始皇的扶蘇系和胡亥系皇族都有人先後逃亡日本。

渡來人

漢代,武帝於公元前109年在朝鮮設立四郡直接統治朝鮮北部以後,大批漢人從中國本部前往朝鮮四郡就職、經商,他們的子孫就居留在那裡,可是到了公元313年,中國在朝鮮半島上的統治機構樂浪和帶方兩郡被滅亡後,那裡的漢人就不得不離開那裡,一部分回到故國,一部分向南流動,渡海到人)為“歸化人”或“渡來人”。對中國和朝鮮來說,則是移民。日本史籍《日本書紀》記載東漢末年中國移民由朝鮮半島而人日本列島之事更多:
應神十四年,是歲,弓月君率一百二十縣人自百濟到日本。
應神十六年,王仁自百濟來,太子蕪道稚郎子師之,習諸典籍。
應神二十年,阿知使主及其子都加使主,並率己之黨類十七縣人至日本。
應神三十七年,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等經高麗國至吳,令求縫工女,後吳王與工女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女以歸。

日本的傳說

根據日本的傳說,古代日本的外來移民,大都為兩大系統,即以弓月君為始祖的秦氏和以阿知使主為始祖的漢氏。他們人數有多少,沒有精確的統計。僅據《日本書紀》“欽明元年”(540年,梁大同六年)條:
“八月……召集秦人、漢人等諸番投化者,安置國郡,編貫戶籍。秦戶人數,總七千五十三戶。”如果按每戶5人計,就達35000人以上。這還只是秦氏一族的人數;如果再加上漢氏,總數要達六一七萬人。由此可知,秦漢時期中國內地移民定居日本的人數相當可觀。
這些移民,對於當時的日本列島來說,無疑是很寶貴的。他們有知識,有生產技術,都曾生長在中國內地的成熟文明之中,因此移居日本必然會把中國內地的成熟文明帶進日本。
這些移民在日本繁衍,愈來愈多。因此,日本人的血液中有中國人的血液,中日兩大民族有血緣關係存在,是一確切不移的事實。

文化影響

這些移民,在日本的開化、生產力的提高及加強統治力方面,甚至在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過程中,曾起過重大作用。東京大學考古學教授江上波夫曾就此指出:“由繩紋文化向彌生文化的過渡是一次質的飛躍,其轉變是突發性的。因此,創造彌生文化的並不是日本列島上原有的繩紋文化人,而是當時已經具有高度發達水耕農業技術的外來民族。”這個外來民族非中國移民莫屬。所以,日本史學界一致公認:“彌生文化是一種來自中國的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