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s型地雷(彈跳貝蒂)

德國s型地雷

彈跳貝蒂一般指本詞條

德國s型地雷是跳雷中最著名的一種,綽號“彈跳貝蒂”。s型地雷是不到13厘米高(不含感應器),直徑不到10厘米的鋼製圓柱體。地雷上部伸出的鋼棒包圍著主引信。主引信連有引發開關或感應器。德國s型地雷(德語Schrapnellmine )是跳雷(bounding mine)中最著名的一種,綽號“彈跳貝蒂”(Bouncing Betty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s型地雷
  • 外文名:Schrapnellmine
  • 所屬分類:跳雷
  • 別名彈跳貝蒂
簡介,歷史,特點,模仿,

簡介

德國s型地雷(德語Schrapnellmine )是跳雷(bounding mine)中最著名的一種,綽號“彈跳貝蒂”(Bouncing Betty )。 戰鬥時,這些地雷先彈射到齊腰高再爆炸,並將霰彈以致命的速度向水平方向射出。s型地雷是一種反人員地雷,由納粹德國在30年代開發,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部隊廣泛使用。該型地雷被設計用來攻擊開闊地帶的無掩護的步兵。s型地雷有兩種,根據投產年代被分別命名為SMi-35和SMi-44。兩型之間只有微小的差別。
s型地雷最初於1935年投產,是第三帝國國防計畫中重要部分。到因德國投降而停產時,德國總共生產了超過193萬顆s型地雷。這些地雷給敵軍造成了嚴重的傷亡,並延緩甚至阻止了敵軍的前進。該型地雷的設計成功,致命,並被廣泛模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標誌性武器。

歷史

第一個遭遇s型地雷的盟軍是靜坐戰中法國士兵———這些士兵在1939年9月7日至11日之間試圖向德國富含煤炭的薩爾地區進行小規模偵察。該型地雷促使法國人撤銷了這些偵察。在薩爾地區的表現向德國當局證明了s型地
雷的有效性,並促使美國等國模仿該型的設計。 經過薩爾地區的遭遇,法國人稱這些地雷為“沉默的士兵”。
在盟軍在北非和和法國的行動中,納粹德國廣泛使用s型地雷防衛所占地區及本土。這些地雷被大量生產並被德國部隊隨意的埋設。例如,作為對盟軍攻擊義大利的準備,德國第十集團軍埋設了超過23000顆該型地雷。作為廣泛的布雷和工事修建計畫的一部分,該型地雷被埋設在諾曼第的海灘上以防禦盟軍登入,並在諾曼第,法國北部,和德國邊境被用於防守德國陣地。為了同時阻止步兵和裝甲部隊,該型地雷一般和反坦克雷混用。
在盟軍在歐洲的行動中,s型地雷從美國步兵那裡得到了“彈跳貝蒂”的綽號。該型地雷由於經常造成四肢和生殖器殘廢(但不致命)而對盟軍部隊有很大的心理作用。在Mine Warfare on Land 一書中,Sloan中校形容該型地雷”可能是盟軍部隊在戰爭中最害怕遇到的東西“. 由於盟軍不記錄是何種武器造成的死亡,只記錄是否在戰鬥中陣亡,人們無法得知s型地雷造成的具體死亡數字。對平民的傷亡數字的估計更是只能靠猜測。
二戰結束後,s型地雷停產。沒有關於該型地雷庫存的命運的記錄,但可以推測作為解除德國武裝計畫的一部分,大多數庫存都被銷毀了。有一些可能被盟軍保存用於研究和逆向設計。戰後出現了大量類似s型地雷的設計。
在占領德國和戰後的歐洲重建期間,美國工程兵,新成立的法國政府,和英國國防部一起清理了西歐的地雷,這是史上時間最長,最成功的排雷行動之一。 法國使用了各種人員來執行這項任務,其中包括49000德國戰俘。這次聯合行動清除了西歐絕大多數的地雷,其中德國清楚標記和準確記錄雷場的政策對行動幫助很大。
但是,在北非,前華約國家,法國,和德國不斷的有地雷爆炸的事故發生。尤其在北非和東歐,有很多未清除的雷場—這些雷場或者是被埋在沙漠中,或者是被當局遺忘。儘管德國資料稱s型地雷埋設後的有效期是五至七年,地雷中的裝藥時至今日仍然有效。

特點


s型地雷是不到13厘米高(不含感應器),直徑不到10厘米的鋼製圓柱體。地雷上部伸出的鋼棒包圍著主引信。主引信連有引發開關或感應器。SMi-35使用中央引信,而SMi-44使用分叉引信。地雷重約4千克,具體重量由TNT裝藥量而定。
地雷的主裝藥是TNT,推進藥是黑火藥。所有的地雷引發裝置都用於產生火花,從而點燃雷體內的可燃引信。標準的壓力感應器使用的是火帽。
在地雷被引發後,主引信延遲四秒鐘然後引爆推進藥,爆炸的推進藥將地雷射入空中並激活推進藥和三個雷管之間的三個延時小球。這三個小球將拖延地雷的爆炸,使之有足夠的時間到達合適的高度。
標準的壓力感應器在受到7千克壓力時會被激活。這項設定是為了保證地雷不會被野生動物或自然撞擊所引爆。該型地雷的絆網是一個淺y型裝置,當絆網被從地雷拔除時,地雷將會被引爆。
s型地雷一般被一個三叉壓力感應器所引爆,也可以被絆網引爆。德國陸軍有一種特別的絆網。
裝有引信的鋼管可以與所有標準的德國引發器和點火器相連線。這樣使用時人可以移出感應器,並手動控制地雷的爆炸。當被引發時,地雷將分兩個階段爆炸。
1。首先,推進劑將地雷彈射至0,9至1.5米高的空中
2。大約半秒鐘後,主裝藥在合適的高度爆炸,殺傷步兵和人員。
3。主裝藥被大約360顆鋼珠,短鐵棒,或者碎金屬塊所包圍。這些將變為霰彈並以致命的速度向四周水平射出。
根據地雷的製造年代和情況不同,從被引發到推進藥爆炸大約要3,9-4。5秒。根據德國資料,該型地雷的霰彈在20米內致命,在100米內可造成傷亡。美國的訓練手冊稱地雷的霰彈在140米內可能造成傷亡。一個關於s型地雷的常見誤區是如果人不從觸發器上移開,地雷就不會引爆。這個錯誤由於美國在二戰時的宣傳而廣為傳播。事實上,無論人是否從觸發器上移開,地雷都會被引爆,因此站立不動和逃離一樣危險,正確的做法是立刻就地臥倒。
s型地雷主要是由金屬構成,因此很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所發現。但是步兵部隊很少有這樣昂貴笨重的設備。金屬探測器本身也很容易出故障。 地雷也可以通過小心的,耗時很長的探扎被發現。步兵可以用一把小刀或刺刀,以很小的角度探測土地。重要的是要以一定的角度探測,以避免觸發壓力感應器。
當s型地雷被發現後,解除就相當容易。為了避免地雷在埋設時爆炸,德國壓力感應器有一個小洞,其中的一枚安全針可以避免感應器被觸發。這枚針在地雷被埋設時被移出。如果發現的地雷使用壓力感測器,拆彈人員可以將一枚針(例如縫衣針)插入這個孔中。如果地雷使用的是絆網或是電子引發器,剪斷他們即可。德國人曾使用連環雷來防止這種行為,因此剪斷時還是要小心。之後排雷人員可以小心的從地里移出地雷,並卸掉感測器。如果要上交完整的地雷的話,頂部的3個螺栓連線著雷體內的3個雷管。這些螺栓和雷管都可以被卸掉。

模仿


s型地雷是很成功的設計,各方都對其表現和效力印象深刻。在s型地雷得到了可畏的名聲後,眾多國家開始模仿s型地雷的設計。在二戰時和許多年後,各國軍隊都試圖模仿s型地雷的成功。“彈跳貝蒂”的綽號被用在很多類似的設計上。
冬季戰爭後,作為兩國軍事協助條約的一部分,芬蘭軍隊開始從納粹德國購進SMi-35。芬蘭部隊在s型地雷的使用上很成功。但該型地雷的成本也很可觀。在繼續戰爭時期(Continuation War),芬蘭人試圖製造自己的s型地雷,但沒有成功。 s型地雷的芬蘭綽號是“忙碌亨利”(Hyppy-Heikki )
法國的Mle-1939地雷受到了s型地雷的啟發。1940年,法國工程兵的Pierre Delalande少校為了躲開德國對法國的占領,帶著Mle-1939的設計逃到了美國。這個設計促使美國發展了M2地雷。但是1942年投入實戰的M2地雷被證明有缺陷。美國陸軍對s型地雷在阻止法國向德國薩爾地區的攻擊中所起的作用印象深刻,並繼續進行跳雷的研究。戰後,美國陸軍在繳獲的s型地雷的基礎上發展了M16地雷
蘇聯也在s型地雷的基礎上發展了OZM系列。蘇聯地雷的內部構造更加簡單:OZM-4型地雷有一個用於形成碎片的鑄鐵雷體,而不是像s型地雷一樣裝有鋼珠或碎金屬片。OZM-72型跳雷裝有鐵管,這樣便回到了s型地雷最初的概念。這兩種地雷還在被俄羅斯生產。
德國s型地雷(彈跳貝蒂)
至今仍具有爭議性。類似s型地雷的反人員地雷是一系列公約,人權抗議,和國際爭論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