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臣論

《強臣論》是明代思想家李贄的一篇文章,收錄於《續焚書》卷之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強臣論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續焚書》
  • 作者:李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強臣論1
臣之強,強於主之庸2耳,苟不強,則不免為舐痔3之臣所讒,而為弱人所食啖矣。死即死而啖即啖可也,目又安得瞑4也,是以得已於強也。顏魯公5唯弗強也,卒以八十之年使死於讒6;李懷光7唯不得已於強也,卒以入赴王室之難而遂反於讒。皆千載令人痛恨者。甚矣,主之庸可畏也!然則所謂強臣者,正英主之所謂能臣,唯恐其禮待之不優者也。
喬玄之言曰:“君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賊。”8吾以是觀之,使老瞞9不遭漢獻10,豈少一匡11之勛歟?設12遇龍顏13,則三傑14矣。奈之何舐痔固寵15者專用一切附己之人,日事讒毀,驅天下之能臣而盡入於奸賊也!敦16之咎王導17曰:“不聽吾言,幾致滅族18!”夫晉元帝其初蓋奴虜不盡之琅邪耳19,非20王導無以有江左21,至明也。一有江左,即以刁協22為腹心,而欲滅王氏何耶?晉孝武23亦幼沖24之主也,非謝安25出東山,則桓溫26之逆謀其遂必矣,後乃代溫位而居其任,故能27卻百萬之師,殺苻融28而降苻朗29也。既幸無事,而道子30之讒遂行,又何耶?安唯恐不免於讒賊之口也,盡室31以行,步丘是避32,造泛海之裝於廣陵之下,欲由此還東矣,乃未就而疾作33,傷哉!於是桓玄34篡位,劉裕35代晉,強者終能自強,而不敢強者終岌岌36以死也。
夫天下強國之臣,能強人之國而終身不謀自強,而甘岌岌以死者,固少也。是以英君多能臣而庸君多強臣也,故言強臣而必先之以庸君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本文是《初潭集》卷二五《君臣-強臣》的評語,於萬曆十六年(1588)寫於麻城。可參見《序篤義》注。《強臣論》可能是《續焚書》編輯時所加。中國歷史上幾乎歷代都有權臣弄朝之事,關於這一點,正統史書往往譴責那些權臣。而在此文中,李贄一反成論,認為權臣之所以強,乃是由於主之庸所致。如果君主英明,權臣即成能臣,為朝廷所用。文中,李贄以史說史,卻又能跳出傳統史觀的局限,說明君主的英與庸導致了大臣的能與強,為強臣張目,表現出獨具史家眼光。
2、庸:昏庸。
3、舐(shì)痔:以舌舔痔。《莊子-列禦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舔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後以“舐痔”比喻諂媚附勢的卑劣行為。舐,以舌舔物。
4、瞑:閉,合上。
5、顏魯公:即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大臣,書法家,開元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因被楊國忠排斥,出為平原(今山東平原)太守。他聯絡從兄呆卿起兵抵抗,附近七十郡回響,使祿山不敢急攻潼關。歷官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6、死於讒:指因盧杞進讒言陷害而被李希烈縊死。
7、李懷光:渤海靺鞨,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等地人。唐德宗時為朔方節度使,屢立戰功。但多次受到宰相盧杞等讒害。德宗興元元年(784),李懷光終於因怨而反。下文“卒以入赴王室之難而遂反於讒”,即指此。
8、“喬玄”三句:喬玄,即橋玄,字公祖,睢陽人。東漢名士。靈帝時為太尉,後拜太史大夫。其嚴明有才略,長於人物。
9、老瞞:即曹操,曹操小字阿瞞。
10、漢獻:即漢獻帝劉協。
11、一匡:指一匡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
12、設:假設。
13、龍顏:借指帝王。此處指英主。
14、三傑:如三傑一樣的人臣。漢代指張良、韓信、蕭何,三國時期指蜀的諸葛亮、關羽、張飛,唐代指宋璟、張說、源乾矅。
15、固寵:鞏固受寵的地位。
16、敦:即王敦(266-324),東晉臨沂人,出身士族。
17、王導:字茂宏。西晉末,為司馬睿獻策移鎮建康。司馬睿稱帝,任丞相。
18、不聽二句見《晉書-王導傳》。
19、夫晉句:意為晉元帝其初也不過是以近於奴虜的身份繼承了琅邪王之位。
20、非:如果不 是,如果沒有。
21、江左:江東,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
22、刁協:字玄亮。東晉初建時,任尚書左僕射,曾參與制定各種制度。元帝為抑制王敦兄弟權勢,用為尚書令。後在王敦舉兵攻入建康時被殺。
23、晉孝武:即東晉孝武帝司馬曜。
24、幼沖:幼小。
25、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東晉政治家。年四十餘始出仕,孝武帝時位至宰相。
26、桓溫:字元子,東晉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人。豪門世族出身,明帝婿。專權擅朝政,並企圖篡奪帝位。
27、故能二句:指謝安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
28、苻融:苻堅之弟。堅準備攻晉時,他多次力諫,不被採納。後在“淝水之戰”中馬倒被殺。
29、苻朗:苻堅堂兄之子。
30、道子:即司馬道子(364-402),初封琅玡王,後封會稽王。東晉皇族。淝水之戰後,專擅朝政,罷謝安兵權。後桓玄起兵東下,攻入建康,戰敗被殺。
31、盡室:全家。
32、步丘是避:避於步丘。步丘,在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附近。
33、“造泛”三句見《晉書-謝安傳》。
34、桓玄:(369-404)字敬道,一名靈寶,桓溫子。
35、劉裕:(363-422)即宋武帝,字德輿,小字寄奴。
36、岌岌:危急貌。

作品譯文

做臣子的有強有力的權力,是因為主子的平庸罷了,如果做臣子的不強,就免不了被舔痔瘡諂媚主子的臣子所讒言,而被那些軟弱的人吃掉。死就死,被吃就讓他吃,但眼睛又怎么能閉得上,因此不得已要強大起來。不強的顏魯公,最後以八十歲的年紀讓人讒死;李懷光只有不得已在強大的,最後以進入到王室的災難,便反在讒言。都讓人痛心的千年。太過分了,主的庸可怕的!那么所謂強臣的人,正確英明的君主所說的能臣,唯恐他禮待他不好的地方。
喬玄對曹操說過:“你是治世之能臣,亂世的賊子。“”我認為,如果曹操不是碰到漢獻帝,豈不是少了一個匡扶漢室的功勳之臣?如果遇到了明君,那曹操就可以成為三傑那樣的功臣了。無奈那些整天舔痔瘡獲得寵信的人專用一些依附自己的人,整天誣陷詆毀,把天下的能臣,都納入奸賊的黨羽!王敦對王導說:“不聽我的話,幾乎招致滅族!“晉元帝其初也不過是以近於奴虜的身份繼承了琅邪王之位,沒有王導就沒有江東。一旦擁有了江東,即以刁協作為心腹,而想要滅掉王氏,這是為什麼?晉孝武帝也是年幼的主子,不是謝安再出東山,那么桓溫的叛逆就會成功,後來才代桓溫的位置,所以能擊退百萬大軍,殺了苻融又收服苻朗。既希望沒事,而司馬道子的讒言就行,又是什麼原因呢?怎么只恐怕免不了在叛軍的人了,全家執行,避於步丘。在廣陵下製造航海裝置,想從這回家了,還未完成就發病死了,悲傷啊!於是桓玄篡位,劉裕代晉,強大的最終能夠自己強大,不敢強的終究會岌岌可危死掉。
強國的臣子,能夠強大國家而不謀求自己的強權,甘願岌岌可危死去的人本來就少。因此英君多能臣而平庸君主多強臣,所以說強臣的出現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庸君。

創作背景

本文是《初潭集》卷二五《君臣-強臣》的評語,於萬曆十六年(1588)寫於麻城。可參見《序篤義》注。《強臣論》可能是《續焚書》編輯時所加。中國歷史上幾乎歷代都有權臣弄朝之事,關於這一點,正統史書往往譴責那些權臣。而在此文中,李贄一反成論,認為權臣之所以強,乃是由於主之庸所致。如果君主英明,權臣即成能臣,為朝廷所用。文中,李贄以史說史,卻又能跳出傳統史觀的局限,說明君主的英與庸導致了大臣的能與強,為強臣張目,表現出獨具史家眼光。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名家點評

當代學者郭英德《讀三國 說英雄》:君臣爭權奪利的戰爭中,臣屬於弱勢,他只能靠強權、靠拳頭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不能夠靠道德的支持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因為在道德方面他必須完全聽命於皇帝。
當代學者張建業:李贄以史說史,卻又能跳出傳統史觀的局限,說明君主的英與庸導致了大臣的能與強,為強臣張目,表現出獨具的史家眼光。

作者簡介

李贄(1527~1602),漢族(一說為回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強臣論
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應會試。歷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間還有不少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最後被誣下獄,自刎死於獄中。
李贄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楚書》、《續焚書》、《史綱評審》。他曾評點過的《水滸傳》、《西廂記》、《浣紗記》、《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