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憲法學碩士,德國基爾大學法哲學和憲法方向博士。憲法、法哲學、政治哲學理論、德國國家法理論,具備運用中文、英語和德語熟練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龑
  • 代表作品:《人民、權威和基本權利——一個商討理論上的調查》
  • 性別:男
  • 學歷:法學博士
  • 職稱:教授
主要成果,發表論文,德語專著,研究領域,

主要成果

發表論文


1. 理性的自由法(《中國書評》2006)
2. 論理想作為規範(《河北法學》2007)
2. 論我國憲法的實效性和規範正確性(《北大法律評論》2010)
3. 論人權與基本權利的關係(《法學家》2010,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5. 理性計算無以守護道德(《法制日報》2011)
6. 人民的成長與攝政的規範化(《中外法學》2012,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7. 凱爾森法學思想中的新康德主義探源(《環球法律評論》2012)
8. 沒有社會的社會契約(《清華法學》2012,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9. 憲法第25條的而立之思(《法制日報》2012)
10. 論人民與人口治理(《哈工大學報(社科版)》2012)
11.拉德布魯赫法哲學上的政黨學說批判(《清華法學》2013)
12.人權保護與民生建設 (《法制日報》2013年4月24日)
13.論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家與個體自由原則(《中外法學》2013年第4期)
14.論康德的人民主權觀及其批判(《北大法律評論》2014年第1期)
16.從基礎規範看現代立憲轉型之道(《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4年第2期)
17.純粹法治與歷史周期律的終結(《中國法律評論》2015年第1期)
18.何為我們看重的生活意義——家作為法學的一個基本範疇(《法學研究》2015年第6期)
20.多元一統的政治憲法結構——政治憲法學理論基礎的反思與重建(《清華法學》2016年第1期)
21.軟法與常態化的國家治理(《中外法學》2016年第2期)

德語專著


《Volk,Autoritaet und Grundrechte》, Baden-Baden 2010.
《人民、權威與權利——一種普遍實踐商談哲學上的法政建構》上海三聯書店,2017年
《法治國作為中道——漢斯·凱爾森法哲學與公法學論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
維爾納·米勒:《危險的心靈——戰後歐洲思潮中的卡爾·施米特》,新星出版社2006
譯文(德譯中):
漢斯·凱爾森:“誰應成為憲法的守護者”《歷史研究》2008
羅伯特·阿列克西:“商討理論中的實踐理性概念”,《法哲學和法社會學文叢》2006
羅伯特·阿列克西:“我的法哲學——理性的制度化”,《西方法律哲學家年鑑》2007
羅伯特·阿列克西:“論基本權利的原則構造”,《法學家》2009年第5期
羅伯特·阿列克西:“權衡、憲法訴訟與代表”,《北航法律評論》,2010年第1期
羅伯特·阿列克西:“德語世界的法哲學——《德語法學思想譯叢》總序”,《環球法律評論》2011年第1期
羅伯特·阿列克西:“人權可以沒有形上學嗎”,《人大法律評論》,2012第2輯

研究領域

法哲學、國家哲學和憲法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