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修

張鴻修

張鴻修 男1940年生,河南鄢陵人,1962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早期在陝西省博物館(現西安碑林博物館)工作,後調往新落成的陝西歷史博物館,現任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高級研究員。中國歷代壁畫臨摹專家。 他一直在文博單位從事古代藝術的整理與研究,曾先後從事美術設計,書法、山水畫、中國古代壁畫的臨摹及古代石刻藝術等研究與整理工作。 壁畫,著重整理性臨摹。在原壁基礎上進行探索,在創作中融入中國畫技法,進行臨摹和再創作,並從實踐中總結理論。其長處是在原壁畫基礎上進行探索,並融入水墨畫技法,所以他的作品帶有再創造性質。但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壁畫的主要造型特徵和質感特點,成了有壁畫視覺效果的水墨畫。其作品既忠實於古代壁畫,具有文物史料價值,可供人們研究古代文化時參考。又融入了水墨畫技法,增加了藝術觀賞性,可以懸於展廳或居室,讓人們享受古色古香的古代繪畫的韻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鴻修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鄢陵人
  • 出生日期:1940年
  • 畢業院校: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
  • 性別:男
陝西書畫名家,發表專著,畫展活動,獲獎情況,留住行將消失的國寶—《中國歷代壁畫》,畫展媒體報導——部分匯總,

陝西書畫名家

張鴻修簡介:

山水畫,愛好寫生。主張:以古人為師,繼承傳統;以自然為師,創立新意。具象取材,融筆墨於造化;意象寫形,會陰陽於一體。恪守國畫藝術特質,探索自然氣韻,樹立自我風格。在嫻熟中變革,立意,塑造美的典型。
書法,長於楷書,得法於唐歐陽詢、歐陽通父子和裴休書圭峰碑。以後酷愛北朝書體,並刻意摩習,在創作中自辟門徑。
他雖然興趣涵蓋古代藝術的全部,但他將重點放在中國歷代壁畫和古代石刻方面。在完成唐墓壁畫臨摹的基礎上,他以新的經驗和體會,臨摹了《中國歷代壁畫500圖》,畫卷更加壯觀。或許是長期臨摹、研究古代壁畫的緣故吧,他創作的中國歷代壁畫,著重整理性臨摹。在原壁畫基礎上進行探索,並融入水墨畫技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壁畫的主要造型特徵和質感特點,成了有壁畫視覺效果的水墨畫。其作品既忠實於古代壁畫,具有文物史料價值,可供人們研究古代文化時參考。又融入了水墨畫技法,增加了藝術觀賞性。以上所述,是其他任何中國畫家所沒有的,堪稱中國歷代壁畫臨摹專家。
壁畫、山水畫、書法等作品及專著,被國內外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和個人等廣泛收藏。其作品,也曾隨文物多次赴國外參加展出活動。
1987年其壁畫作品隨省博物館赴日本國參加“中國陝西省文物展”,參觀人數達到46萬人次。
1989年10月,日本國群馬縣立歷史博物館為開館十周年紀念,被特別邀請舉辦了為期20天的畫展,引起很大轟動,群馬縣博物館已全部收藏其作品。
1992年9至11月,曾以《中國唐臨摹壁畫及文物展覽》在日本的福岡縣展出三個月,並在日本舉行“唐墓壁畫”、“國畫技法”、“中國龍文化”等演講活動。
2012年11月27日-12月9日,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成功組織舉辦——張鴻修《中國歷代壁畫》暨山水畫、書法作品畫展活動。

發表專著

其中有:《絢煥燦爛●中國歷代壁畫●臨摹本》、《中國唐墓壁畫集》(日文版)、《中國唐墓壁畫集》(中文版)、《中國龍集》(歷代龍像500圖)、《唐代墓誌紋飾選編》、《張鴻修書畫集》(一)(二)、《陝西文物展圖錄》、《陝西珍貴文物集成》(書畫卷)、《北朝石刻藝術》、《隋唐石刻藝術》、《陝西漢畫》、《楷書漢賦》、《苔芳館印存》、《劉暉書畫選》、《中國水墨名家》等。

畫展活動

壁畫、山水畫、書法等作品及專著,被國內外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和個人等廣泛收藏。其作品,也曾隨文物多次赴國外參加展出活動。
1987年其壁畫作品隨省博物館赴日本國參加“中國陝西省文物展”,參觀人數達到46萬人次。
1989年10月,日本國群馬縣立歷史博物館為開館十周年紀念,張鴻修被特別邀請,舉辦了為期20天的【中國唐墓壁畫展】,引起很大轟動,群馬縣博物館已收藏其作品。
2012年11月27日-12月9日,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成功組織舉辦——張鴻修《中國歷代壁畫》暨山水畫、書法作品畫展活動。

獲獎情況

1986年《唐墓壁畫及其臨摹》一文並圖,在世界科研大賽中被榮耀提名,名列三等,並被編入《雄才偉略之志》(英文版);《世界華人藝術家成就博覽大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都有收錄,並授予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
1987年,在“陝西藝術品展覽”評比中,其壁畫《宮女圖》獲一等獎。
1989年10月出版的《中國唐墓壁畫集》(日文版),為日本國群馬縣立歷史博物館為開館十周年紀念所特別印製。
1991年6月,陝西歷史博物館將曾出版的(日文版)改為中,英文版,重新印刷,這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開館使用的第一部科研成果。
1991年《中國唐墓壁畫集》在西北、西南九省和1992年黃河“金牛杯”圖書評比中,均獲一等獎,並獲陝西省文物局科研獎;《龍集》在“全國優秀文物圖書”評比中獲二等獎;
1999年,書法作品在“全國工藝美術書法大展”中獲金獎。
2005年5月已完成《絢煥燦爛●中國歷代壁畫●臨摹本》的臨摹和編纂,跨度上至秦漢,下至中華民國達2100多年,走遍16個省(自治區),歷經30多年,臨摹500多幅壁畫作品。此後構想創作“絲綢之路百米長捲圖”。
2010年2月出版《絢煥燦爛●中國歷代壁畫●臨摹本》上,下冊。
2012年11月27日-12月9日,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成功組織舉辦——張鴻修《中國歷代壁畫》暨山水畫、書法作品畫展活動。
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已有新華社、國家文物局網、中國文物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華佛光網、雅昌藝術網等上百家媒體爭相報導。

留住行將消失的國寶—《中國歷代壁畫》

留住行將消失的國寶——《中國歷代壁畫》暨山水書法展
時間:2012年11月27日-12月9日
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東展館
中國古代殿宇、寺廟、石窟和墓室之中的壁畫是珍貴的歷史遺存,是用畫筆記錄的歷史,是諸多社會現象的形象記錄;壁畫是集大成、多學科的綜合藝術,它的渾厚博大是無可比擬的。
壁畫素有——“牆上博物館”的美譽。
壁畫存在的方式是極為脆弱的,自然的、人為的因素都在加速著它們的消損,所以專家稱它為:行將消失的國寶。此次展出的壁畫摹品中許多原作壁畫已失去原有風貌,甚至有的已完全損毀。令我們倍感慶幸的是因為張鴻修先生富有前瞻性的搶救工作才使我們後人能得窺全豹。
由於壁畫是一個集大成、多學科的綜合藝術,它需要臨摹者不僅具有超凡的繪畫才能,更需具備全面的綜合素質:道德的、精神的、社會的、歷史的、文化的認識認知以及感受和把握能力;張鴻修先生系陝西歷史博物館高級研究員,早年畢業於西安美院,功力深厚見解獨到;特別是長期在博物館從事唐墓壁畫修復、臨摹和研究工作,條件更是得天獨厚,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壁畫臨摹經驗,其間多次受到我國美術界泰斗級人物王子云前輩的點撥和指導,王子云先生欣然為其《中國唐墓壁畫集》作序。深受王老淡泊名利、專心治學、不計個人得失為文物保護事業奉獻畢生的高尚品質的影響,張鴻修先生深居簡出、置身世外,抱著讓行將消失的國寶重放榮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懷著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無上敬意,走上了一條苦行僧般的孤獨之旅。
終於天道酬勤,張鴻修先生以高超的技藝、非同凡響的毅力和淵博的歷史知識,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忍飢挨餓、無懼困難,他把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無限摯愛匯集於筆端,足跡遍布16個省市自治區;作品上至秦漢上至中華民國,時間跨度2100年,他走訪考察、披閱文獻,歷經30年風雨,終於完成了這部前無古人的於國家於民族都意義非凡的曠世巨作——《中國歷代壁畫500圖》。
他的壁畫摹作忠實而傳神的再現了中國古代無名畫師的偉大之作;
他是壁畫臨摹領域真正值得尊敬屈指可數的大師級人物;
16省的漫漫征程;
30年的嘔心瀝血;
200米中國歷代壁畫的藝術長廊;
500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2100年歷史濃縮的精神盛宴…
將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這是一個能讓每箇中國人都看了倍感自豪的展覽,作品包羅萬象,異彩紛呈,它以最直接的視覺衝擊,心靈觸動讓觀者無不新潮澎湃,嘆為觀止,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品的彌足珍貴,張鴻修的驚人毅力。同時,這也是一個奉獻給全人類了解中國文化遺產的全景百科全書式的展覽。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畫展,不是一本普通的畫冊,更不是一次博取功名的個人宣傳。這是一次對國家民族於世界都意義非凡的舉措,我們通過這次全球巡展,讓更多的世人,能見到中華民族這一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遺產。
通過舉辦——張鴻修《中國歷代壁畫》、《中國唐墓壁畫》及其山水畫、書法等系列作品的全球巡展活動。藉此以表達我們對中華古老文化的虔誠和敬意,更是一次與古人的心靈對話,接受那燦爛輝煌文化,帶給我們的精神洗禮。同時,這次全球巡展活動,已被全球美術界,藝術愛好者和社會各界人士所廣泛關注。
我們要向中國古代社會的無名畫師表示感謝!正因為有你們的創作和傳承,才給我們留下了這來之不易的文化瑰寶。
我們要向張鴻修先生表示尊敬和感謝!正因為有了你幾十年的艱辛勞作,才有了《中國歷代壁畫》、《中國唐墓壁畫》及《中國龍集》(歷代龍像500圖)等專著的誕生。
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580幅,皆出自張鴻修先生之手。其中壁畫500幅,共分7大部分,上至秦漢下至民國時間跨度2100餘年,堪稱展覽界驚世之作。傾盡一人之力、嘔心瀝血近30年完成此恢弘巨作,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本次展覽是首次對外公開展出,通過展覽可以一睹中國壁畫的發展和演變,感受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力量。
同時展出的還有張鴻修先生的書法和山水畫作品80餘幅,由於先生長期從事壁畫臨摹,練就了心靜如水的至高藝術創作境界,其書法作品宗法北魏貫通隋唐,行筆不拘一格,大氣磅礴,氣韻獨到,追求法度崇尚樸素和自然,書法作品展現了強大的心理力量,看不見絲毫的媚俗之態。先生乃國畫科班出身,山水畫風格寫實、色彩淡雅,墨韻空靈,氣氛營造別具一格,表現出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與世無爭寧靜淡泊的空靈畫風。
《中國歷代壁畫》500圖是向中華文化表達深深的敬意,同時它也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歷史和繪畫藝術史,是讓不同文化了解中華文化發展和演進的看得懂的世界語言,它的展出將開啟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通過舉辦——張鴻修《中國歷代壁畫》、《中國唐墓壁畫》及其山水畫、書法等系列作品的全球巡展活動。藉以表達我們對中華古老文化的虔誠和敬意,更是一次與古人的心靈對話,接受燦爛輝煌文化帶給我們的精神洗禮。

畫展媒體報導——部分匯總

2012年11月27日-12月9日,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成功舉辦——張鴻修《中國歷代壁畫》暨山水書法展活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已有新華社、國家文物局網、中國文物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華佛光網、雅昌藝術網等上百家媒體爭相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