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華

張鈞華

張鈞華,女,生於1935年11月2日,漢族,湖北紅安人。1960年9月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同年分配在北京醫學院第一醫院內科、心內科工作至今。1982年4月至1983年4月赴美國舊金山太平洋醫學中心進修心血管內科。1989年至今任心內科副主任、教授、正主任醫師,l993年評為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分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鈞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2日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北京醫學院
成就,獲獎情況以及發表論文,

成就

40年來從事內科及心內科領域中的醫療、教學和科研等工作,是心內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醫療方面在內科常見病及心內科危重病人搶救中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曾長期是冠心病監護室的負責人。特別對心血管內科一些疑難病症及急症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臟驟停和心肺復甦等方面有所特長。教學方面多年來擔任過內科診斷學、心電圖學及心血管疾病學等課程,教學效果好。科研方面20多年來主攻方向為冠心病。一方面是急性心肌梗塞體循環及冠脈循環血流動力學的基礎及臨床研究,80年代初在監護室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急性心肌梗塞的血流動力學監測與臨床分型,至今仍為危重病人診斷和搶救的重要手段。90年代開始在動物實驗上進行冠脈循環血流動力學及心肌代謝方面的研究。1995年開展了人的冠脈血流動力學監測,可作為冠脈介入治療及心肌代謝進行深入研究的有力方法。研究的另一方面是無症狀心肌缺血及缺血心肌保護的基礎及臨床系列研究,特別對無症狀心肌缺血的機制研究及其診斷,對心肌頓抑、心肌冬眠和缺血預處理(早期及延遲保護)進行了動物模型、細胞、亞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率先在國內建立了大鼠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大鼠及兔急性和延遲心肌預處理模型及狗急性心肌梗塞冠狀竇逆灌注動物模型。對心肌頓抑、心肌冬眠及心肌保護進行了細胞、亞細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目前正在進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心血管疾病心肌細胞凋亡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與心肌梗塞後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1989年被評為碩士研究生導師,1993年被評為博士研究生導師,至今共指導18名研究生,其中8名為博士研究生。現已畢業13名研究生,其中6名博士生己授予學位,9名授予碩士學位。

獲獎情況以及發表論文

40多年來,曾在《現代冠心病》、《現代臨床實用藥物手冊》、《內科學辭典》及《醫學大百科全書》等多部著作中擔任編委及撰寫人,主編《臨床血流動力學》。在幾種雜誌(多為一級中華牌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近5年有50餘篇。“急性右室梗塞的血流動力學及頭胸導聯心電圖的改變”1991年曾在第39屆日本循環學會議上宣讀過。“無症狀心肌缺血的發生機制及臨床”一文曾獲1991年全國青年科技優秀診文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內皮細胞損傷中的作用”在第三屆北京一香港醫學交流-心血管學術會議上宣讀。曾多次赴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台灣等10多個國家及地區開會及參觀訪問。套用動態心電圖心肌缺血總負荷對經皮腔內冠脈成形術的療效觀察”、“蛋白激酶C在離體大鼠心臟預處理機制中的套用”等均為有價值的代表作。1993年“經皮腔內冠脈成形術臨床套用及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無症狀心肌缺血及缺血心肌的保護”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缺血預處理的細胞保護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獲1998年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張鈞華於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30年來曾多次獲得北京醫科大學及北醫大一院優秀黨員、先進個人、優秀醫師和優秀教師獎。1992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