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生

張萍生,(世字輩男行三), 又名張(1911.11.20.-1985.11.6.)。生於六安縣(即今六安市)馬家庵,卒於金寨縣梅山鎮。系解放後金寨縣第二任中學體育教師,金寨中學(現金寨一中)創始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萍生
  • 出生日期:1911.11.20
  • 逝世日期:1985.11.6
  • :世謹
人物生平,人物相關,

人物生平

幼喪父母,與四歲的弟弟張曉曼,(世字輩男行四)字世,又名張憶靈(1915年-1974年12月22日)依於兄(張夢霖,又名覺靈)嫂張楊氏經營的江安船運公司、菸草公司經濟接濟,互相照顧,支持讀書。
1918—1931年間寄讀於南京中央大學附屬實小、實中(即今南京師院附小、附中)。1931年考入上海“江南體育專科學校。”(即今上海體育學院前身)。
張萍生青年時張萍生青年時
學生時代,富愛國精神,洋人呼我為“東亞病夫”,聽之臉紅,聞之耳赤,乃矢志從事體育,以強我民族之素質,爭我民族之尊嚴。中學時代,倡建“火車頭”足球隊。同時亦是胡顏立(南京師院教授)老師倡建之網球隊隊員之一,曾參加上海代表隊與法國隊抗衡。體專時間,與校友劉長春(我國參加第一屆奧運會之唯一代表,國家百米成績之創紀錄者)切磋天田徑,相交莫逆,多次合影,均毀於文革。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後,左翼作家,紛紛撰文,拼擊南京政府,時有譏體專學生者,謂其“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聞言,乃凝國恥身悔於筆墨,在鮑爾漢,何間朝主編之《邊事日報》(報社設南京)上,發表《在輪船上》、《街頭巷尾》及中、短篇小說《海魂》、《時代三青年》,揭時弊,洗凌辱,糾世俗之偏見,樹體專之威望,“萍生”乃此時所用之筆名。
1933年,體專畢業,執教於上海震德中學;1935年在蕪湖與陸劍心結婚(陸於1932年畢業於東南女子體專,當時在蕪湖務實女中任教)。
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入侵,同胞遭難. 萍生夫婦,輾轉武漢、湘西。
1938年,中央教育部組成之“戰時教師服務團”派往湖南芷江國立第二十中學任教。
1945年,抗戰勝利,萍生夫婦攜兒女,乘航船,渡洞庭,過大江,經年許,抵故里,安徽學院。省立中學聞訊來聘,友人魚雁,相邀殷切。
1946-1949年間,由於萍生之聲譽,被體育界同仁選為省體委委員,省城某校列萍生姓名於教職員名冊之上。但萍生不求名利,不圖安逸,願服務於桑梓,束聘書於高閣。三年間繼續受聘於六安省中、省立七中,六安縣中。
1950年,萍生由人民政府分配去六安縣新安中學任教;1951年調來金寨。隨金寨國中(金寨一中前身)遷移,先後在金寨完小、洪灣、麻埠等地工作。每到一地,都親率學生,平操場、挖沙池、樹球架、埋單槓……滿腔熱忱,埋頭工作。
在金寨國中七年工作期間,為山區人民培養出一批體育新秀,朱XX,張XX,昌XX等。
五十年代,由萍生代隊,在地區中學生運動會上,學生程澤倫曾破男子200米紀錄,創男子400米及400米中欄紀錄。學生王光宇、王維漢、劉光武、汪光潔、李守水、藤茂勛等都獲得名次。曾任金寨縣中、國小及師範專(兼)職體育教師中,萍生之高足有:程澤倫、張延昌、江廣禹、汪光潔、江賢清、許家凱、李仁章、張良潤等數十人。
1957年,萍生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摘帽,旋又被誣陷為“階級異己分子”而遣送回鄉。萍生身處逆境,心猶向黨。數十年中國之現實,使他堅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提出“撥亂反正”、“徹底否定文革”。省委趙守一同志於1978年初在一次教育大會上曾明確指出:六安地區有一位體育教師,二十年代發表過進步作品,三十年代領導過學潮,四十年代回省,選為省體育委員,五十年代因對黨員校長提過幾條意見被劃為右派,脫帽後又不明不白地被遣送回鄉,至今二十多年,應儘快查明,給予平反。1978年11月,在各級黨委關懷下,首批為萍生先生沉冤昭雪,作出“撤消處分,恢復名譽,恢復職務,恢復級別”之決定。從此重歸金寨。
復職後,由於健康原因,未能執教,於1979年9月退休。他身臥病榻,心在操場,關心我國體育事業之發展。他曾多年連續訂閱體育雜誌,收看電視之體育節目,為我國在奧運會上取得金牌之多而高興,為我國大批體育新星之成長而歡呼;他曾為國家女排榮獲三連冠而賦詩:“女排健將實堪夸,拼搏精神猶可嘉,‘東亞病夫’成歷史,排壇新秀在中華”。他曾手扶拐杖去縣體育運動場看競賽;他曾為1985年金寨縣地區三運會上取得之成績而高興;他曾報病接待縣體委領導同志之採訪;他曾渴望活到奧運會在我國偉大首都北京舉行之日,觀其盛況,以慰平生。他對體育事業,竟如此終生迷戀。
萍生之十六個子、女、婿、媳中,有共產黨員五名,榮獲各種職稱(工程師、農藝師、會計師、醫師及享受講師級待遇之中教)者五名,從事教育工作者七名。1985年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金寨縣人民政府授予萍生先生一家以“教師之家”稱號。
張萍生不幸逝世,噩耗傳開,在肥學生安農園藝主任解厚德,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馮倫定等二十人,發來慰問電;梅山學生徐書禮等送來輓聯:“勤耕耘,育英才,風骨猶在;悼良師,學人品,桃李花開。”萍生之喪葬事宜,由其生前所在單位---金寨一中主持,有關單位大力支持。追悼會上莊嚴肅穆,哀樂哀樂低徊;遺像面前,親屬飲泣,吊者垂首,學生數以百計,為萍生送葬,教育局等各科局級領導幹部數十名,為萍生護送靈柩,肩扛手托,越溝上嶺,直至墓地。
萍生先生雖死猶生,人們永遠懷念,吊者賦詩到:
八年烽火二十年霜,歷盡炎涼花更香,
坦白襟懷陳己見,忠誠教育赴山鄉。
笑貌音容依舊在,高風亮節又重光,
傳記何能寫萬一心碑建樹永留芳。
在追悼大會上,萍生先生治喪委員會主任,縣委宣傳部負責同志號召:“要學習他熱愛黨,熱愛人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崇高精神;要學習他認真負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要學習他襟懷坦白,嚴於律己,待人誠懇的思想作風”。言者情深意切,聽者頗受啟發。

人物相關

張萍生妻子陸劍心。
陸劍心(1912年6月23日出生-1996年)享年84歲。生於安徽省懷寧市(即今安慶市)。陸劍心原姓何,名寶華。出生後不久,就過繼與三姑母為女,三姑父為辛亥革命犧牲。他姓陸,名皓東,故何寶華改姓陸。
老年的張萍生與陸劍心老年的張萍生與陸劍心
劍心六歲時,入安慶女子模範國小讀書。啟蒙老師取名:陸啟華,這一學名一直延用到高中畢業。陸劍心從小愛好文體,在高中讀書時期又受到當時鳳毛麟角的女體育教師的薰染,高中畢業後十八歲,報考了上海東南女子體育專科學校。從此改名為陸劍心。
張萍生、陸劍心後代。
張萍生、陸劍心共生子三女七,其中男行大、女行四(早殤),子二(長子張傳更、次子張傳安),女六(張傳華、張傳若、張傳倫、張傳勝、張傳、張傳信),家族枝繁葉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