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業(清代山東肥城道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繼業號東山,又號畏累先生。居肥城石橫鎮南大留村。大留在明清時期屬於平陰縣。大留榆山張氏,是名門望族。張繼業博覽史書,才華橫溢,被王府聘為審理,後又任招討司經歷等職。辭官歸故里後,潛隱陶山為道士。其入玄門,與鄉鄰周玄貞(即邱建中(1555~1627),學名宏謨,號雲清,又號淡然子,萬曆間高道)相先後,不知道其中是否有關係。和李邦珍、尹庭、于慎行等名宦學士交遊,倘佯山水之間填詞賦詩,文名一時。著作有《陶牛詩集》,賦詩300餘首,載入《肥城縣誌》的代表作有《醉後書懷》《清明再游陶山四首》《送潘羽士朝東嶽》等20餘首。其詩語句清新流暢,底蘊深厚,神采飛揚,激情洋溢,落腳穩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繼業
  • 別名:張東山、畏累先生
  • 國籍:中國明代末年
  • 出生地: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南大留村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陶牛詩集》,賦詩300餘首
  • 代表作品:《陶牛詩集》
  • 職業:道士、詩人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主要作品,

人物簡介

王慶吉老師主編的《石橫鎮志·人物·歷代名人表》有載,《人物誌》有其傳略。其名與著作,也載於順治《平陰縣誌》。張繼業號東山,又號畏累先生。居肥城石橫鎮南大留村。大留在明清時期屬於平陰縣。大留榆山張氏,是名門望族。其詩語句清新流暢,底蘊深厚,神采飛揚,激情洋溢,落腳穩重

人物生平

張繼業道長博覽史書,才華橫溢,被王府聘為審理,後又任招討司經歷等職。辭官歸故里後,潛隱陶山為道士。其入玄門,與鄉鄰周玄貞(即邱建中(1555~1627),學名宏謨,號雲清,又號淡然子,萬曆間高道)相先後,不知道其中是否有關係。和李邦珍、尹庭、于慎行等名宦學士交遊,倘佯山水之間填詞賦詩,文名一時。

主要作品

著作有《陶牛詩集》,賦詩300餘首,載入《肥城縣誌》的代表作有《醉後書懷》《清明再游陶山四首》《送潘羽士朝東嶽》等20餘首。
《清明後游陶山》
十年江海逐浮名,虛負東山舊隱情。
幽洞近來誰作主,好花還待我重行。
夕陽天外看歸鳥,春晚溪頭數落英。
翻笑此身無定所,煙霞何日足平生。
《陪許張二文宗游陶山》
林泉久得樂從容,誰信高軒此日逢。
村酒不堪成雅會,僧房何幸宴儒宗。
雲團西嶺芙蓉出,雨灑東岩翡翠重。
文物一時真勝概,荒山千古記行蹤。
再如《幽棲寺》句:“林深俗客少,山靜白雲多”。寄意蘊於平淡。陶山幽棲寺韋馱殿東山牆有明萬曆五年(1577)招討司張繼業五言詩文碑刻,字跡尚清晰可辨,詩意迴環往復跌宕起伏,是初到陶山尚未入煉房時的詩作:
陶朱棲循處,偶爾得登臨。嚴然突峰石,靜曲路幽深。
入山不見寺,飄渺無蹤尋。經過一里許,遙見藏危岺。
忽聞鐘聲響,遠迓二淄襟。崎嶇朝陽路,蝙蝠在前嶔。
竹林遺蹟在,徒切仰高心。旋與傳麓去,梵宇邃且深。
泉從石竇出,恍忽疑鳴琴。東西兩隅寺,范蠡舊時林。
越王豈能害,種後竟成擒。岩中猶有冢,世換名存今。
西施匿何所,五悖可能妊。自吳渡海至,安任忘山陰。
夕陽籠返照,悼古佇沉吟。徐徐下山去,咯咯噪歸禽。
于慎行《谷城山館集》卷九與陶山有關的詩歌,有《陪朱可大又游陶山幽棲寺絕頂,同張士師李鴻臚黃文學賦》。于慎行與朱可大萬曆二十二年(1594)遊覽陶山,地主之誼張東山和李“鴻臚”黃“文學”陪同。于慎行對其中的張繼業又作了《陶山贈張東山士師》一詩:
陶朱今不見,君是魯朱家。
俠骨千金劍,仙爐五色霞。
生涯隨畜牧,鄉語話桑麻。
早結東山隱,驚看鬢有華。
士師是《周禮》秋官司寇之屬官,掌禁令、獄訟、刑罰之事。古代兵刑不分,春秋時齊國設士、衛國設大士,戰國時齊設士師,都是刑政之官。士師作為刑官之稱,後來成為對執法官員的通稱。《聖經·士師記》翻譯借用此名。
于慎行詩句,暗含著張繼業的經歷和行事。張繼業被聘任王府審理,後又任招討司經歷,所以于慎行稱呼他為士師。“陶朱” 兩句,是說魯國朱王的王府審理,而今隱居陶山為道士。“生涯”句,言隱居非僅為煉丹,是學習范蠡,民間農耕而已。末“早結” 句,是訴說自己的志向,也借用了張繼業的字號。于慎行當時49歲,有志不得伸,有才不得用,心情沉鬱,已經風霜染鬢。
張繼業好庭院花木之樂,通《易經》,善相陽宅,著有《陽宅十書》,《平陰縣誌·古今著述目錄》稱已逸。其84歲時自作對聯和自題像贊。聯曰:
五仕俱儒官世味久安淡泊;八旬又四歲元神仍迪清虛。
像贊曰:
文資五轉,裾曳宿餐。儒室未入,釋慧朱圓。
玄有眾妙,聊窺啼筌。榮公三樂,景比前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