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加

張維加

張維加,男,1989年12月生,中國浙江諸暨人。2007年從杭州第二中學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英國牛津大學讀博士。從小對天文物理化學興趣濃厚,大學期間發表第一作者論文27篇,其中SCI與EI論文7篇。2012年6月,申請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維加
  • 外文名:Zhang Weijia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諸暨
  • 出生日期:1989年12月
  • 畢業院校英國牛津大學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2006年獲“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人物簡介,個人履歷,人物言論,社會評價,父母評價,中學老師評價,世界知名專家學者評價,

人物簡介

張維加從小從就讀普通公辦學校,進入杭州二中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在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本科四年期間,發表第一作者論文27篇,其中SCI與EI(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世界三大著名科技文獻檢索系統,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論文7篇。
張維加(左)張維加(左)
大學畢業後,張維加拿到全額獎學金到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專業是航天工程物理專業,主要從事深空探測、月球環境探測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國牛津大學讀博士期間,發表3篇SCI期刊論文。
2012年6月,因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而被國內媒體廣為報導。
之後,有劍橋大學的博士生致函英國《華商報》,指有關“張維加同學當選最年輕會士”一事失實。實際上,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向公眾開放,不管你是天文學家、地球物理學者,還是在校的天文物理專業的學生,或是對天文學有很大興趣的人士都可以申請加入,申請者不需要在天文方面有過特別的研究或建樹。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主管會員申請事務的秘書Fern Storey小姐證實,該會向大眾開放,有興趣者都可以申請加入;該會要求申請時有兩名已入會會員的支持;如果不熟悉已入會的會員,申請人可以自己送上一份詳盡的個人簡歷,也可獲準入會。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證實張維加同學是自己申請,並得到兩個老會員的支持。據了解,張維加在牛津大學的導師也是天文學會的會員。目前,每年約有3百人加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英文統稱fellow, 沒有某些媒體報導的有member和fellow兩種不同稱呼,也沒有先是一般會員(member),然後升格為會士(fellow)的這一回事。會員必須根據職業交付26至98英鎊的年費。皇家天文學會向該報表示,任何國家的公民只要年齡超過18歲就可以申請加入該會。Storey小姐明確表示,今年23歲的張維加不是該會最年輕的會員,該會還有一些更年輕的會員。
但一周之後,天津網與每日新報核實結果是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稱從未接受過華商報採訪,以及會士確實經過選舉。並稱張表示“希望被出名的風波早些過去,作為科學家,我更願意集中精力做課題。”2012年7月7日,光明日報刊登文章,主要報導了張維加的學術成績及外圍採訪評價,稱2010年,當時只有21歲的北大青年張維加課題的一項工作成果刊登於《科學通報》上,這也是唯一一個由張維加自己領導的課題組。哈佛大學該領域專家Willie Soon教授專門發來郵件評論這篇論文的貢獻和意義,並在郵件中稱:“十億個人中才能出現一個張維加……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意識到這一點。”該論文發表後不久,國際有限元研究的領軍人物、捷克科學院的Michal Krizek院士通過中科院的林群院士尋找張維加,並邀請張維加赴捷克演講。2011年3月,張維加發表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歐洲物理雜誌》)封面文章,文章指出由於地球內部的核幔耦合,地球遠古曾經出現過自轉加速的現象。該領域的領軍人物Dr.Richard Holme稱:“這是一篇令人著迷的論文,其結果本身的美麗即使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也依然是讓人著迷!”北京日報等媒體予以轉載。
2004年6月國中畢業時的張維加2004年6月國中畢業時的張維加
2012年7月6日,南方人物周刊撰文,極其詳細地報導了張維加的工作經歷與科研成果,首次披露許多新聞。例如張維加在讀本科生的時候曾與哈佛大學課題組合作,在《大氣物理學與太陽-地球物理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文章指出,至少從中國的氣候變化看,溫室效應不是造成氣候變暖的原因,地質周期本身才是。由於事先考慮到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張維加所在課題組的推斷十分嚴謹,他們認為至少從中國歷史來看,是這么一回事,而並沒有對最近20年來的原因妄下結論。但該文還是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很大爭論。

個人履歷

1989年,出生於中國浙江諸暨,沒讀過幼稚園,國小、國中也沒有擇校。 受父親影響,張維加逐漸對地球物理學科產生興趣。
張維加(左二)在明天小小科學家頒獎典禮上張維加(左二)在明天小小科學家頒獎典禮上
2004年,杭州市中考狀元,在杭州市三墩中學以全市第1名的中考成績進入杭州第二中學就讀。剛入杭二中不過一月時間便向杭二校長申請多項課程免試,爭取更多時間進行自己的研究,杭二校長批准。張維加利用高中中的兩年時間翻閱大量資料,在高二時寫下了下述論文,此論文許多浙江教授都不能第一時間完全看懂。他因這篇論文被保送進北大。
2006年,獲得教育部、中國科協頒發的“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獎5萬元獎學金;
2006年,寫出論文《寒武碰撞性大陸起源與生命進化的研究》,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前三名,取得保送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資格;
2007年,進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就讀本科
2011年,本科畢業後,直接申請並成功進入英國牛津大學讀博士,主要攻讀深空探測月球探測
2012年,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會員。

人物言論

“現在回想起來,很感謝中學給我提供的自由空間。思想是需要一個空間的。就像一株野草,如果植於野外,自然茁壯成長,如果置於盆內,或許就衰敗了。有了興趣,才有自控能力。”
“每次做錯題我都會對自己說,錯了不要緊,關鍵的是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遍,而且要知道自己的弱點所在。”

社會評價

父母評價

張維加的爸爸張雲東:“四五歲時,我就買了一些古代地圖冊等翻給他看,孩子雖然不識字,卻能領會圖文上的簡單訊息,後來我從老家帶來幾枚銅錢,小傢伙居然會自己翻著中國歷史年譜去查找古幣的歷史,我一看就樂了,從那時起我就發現他做一些事情特別專注。”
張維加的媽媽:“兒子讀書多,需要表達,生氣會寫,高興也寫。‘詩興大發’時,會拿著毛筆蘸墨水在牆上寫,從國小到國中都這樣。”

中學老師評價

杭州市三墩中學副校長邵建洪:“這個孩子提問題是出了名的,一上課就見他手舉得筆直,很多任課老師都被他問怕。曾經就為問我一道題一路追趕200多米。”
杭州市三墩中學圖書館管理員:“他借書不是一本兩本,而是幾十斤地借,看他特別痴迷,又還得勤快,所以每回都會開後門。”

世界知名專家學者評價

2010年,當時21歲的張維加課題的一項工作成果刊登於《科學通報》上,這也是唯一一個由張維加自己領導的課題組。哈佛大學該領域專家Willie Soon教授專門發來郵件評論這篇論文的貢獻和意義,並在郵件中稱:“十億個人中才能出現一個張維加……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意識到這一點。”該論文發表後不久,國際有限元研究的領軍人物、捷克科學院的Michal Krizek院士通過中科院的林群院士尋找張維加,並邀請張維加赴捷克演講。
張維加(左三)獲“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張維加(左三)獲“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2011年3月,張維加發表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歐洲物理雜誌》)封面文章,文章指出,由於地球內部的核幔耦合,地球遠古曾經出現過自轉加速的現象。該領域的領軍人物Dr.Richard Holme稱:“這是一篇令人著迷的論文,其結果本身的美麗即使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也依然是讓人著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