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春(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紹春,1925年生於雲南省師宗縣龍慶鄉大山黑村。少時在龍慶國小讀書。194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師宗中學初三班。1947年又考入瀘西師範深造。這位奮發向上,立志報效祖國的熱血青年,看到的現實都是國民黨的腐敗,窮凶極惡地敲詐剝削人民,挑起內戰,把經過八年抗日戰爭的全國人民重新推入水深火熱的災難之中。國家的前途,人民的災難沉重地撞擊著他充滿熱血的心。在中共黨員李耀九老師的幫助和影響下,他毅然投筆從戎。1948年4月加入了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任供應部軍糧服幹部。他在部隊中和同志們親如手足,向戰士們講述革命故事,時常關心同志,把集體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紹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雲南省師宗縣
  • 出生日期:1925
  • 逝世日期:1949
  • 職業:供應部軍糧服幹部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1948年11月,部隊抵達南盤江南岸的邱北縣,在革勒與敵激戰未克,部隊轉移中因傷病員日愈增多,行軍較為困難,部隊決定暫時將傷病員轉移到較為安全的地方休整療養。張紹春瘧疾未愈,便和張澤等傷病員轉移到石灣村。11月16日,張紹春惦念著部隊首長和戰友們多日沒有訊息,心急如焚,便和張澤前往亮山探聽訊息,當晚住宿在高真元家,不料被地霸土匪羅四、羅五率爪牙搜捕抓獲,張紹春和張澤同時落入敵手,敵人要把他們解往文山。次月行至米西村,住在一戶壯族老大娘家。好心的大娘眼看兩位年輕游擊戰士被地霸殘害折磨,心裡十分同情。夜半,她趁匪徒們熟睡,藉故抱柴到灶房去生火,暗地帶了一把砍柴刀輕輕地放在兩名戰士腳邊。張紹春他倆心裡萬分感激,立即用力把繩子割斷。兩人攙扶著摸到村外,無奈張紹春病體虛弱,無法行走。張澤堅持要背張紹春一齊走,張紹春卻拒絕說:“你也是個病員,怎能背得走我,如果這樣,兩個都走不脫,你快走吧,我在林子裡躲一躲,萬一被敵人發現,我也好拖住他們,你快走嗎”。兩個爭執了一陣,看看天快亮了,張澤無奈,只得向戰友揮淚道別。
黎明,敵人發現兩名游擊戰士把繩子割斷走了,像一團馬蜂叫嚷著竄出村外,四處尋蹤覓跡。不幸張紹春又被他們找到,押到文山後,被關進戒備森嚴的死牢里,接踵而來的是不停的審問,不斷的酷刑摧殘,兼之隆冬嚴寒,缺衣少被,這位堅強的革命戰士,早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無論瘋狂的敵人使用什麼毒刑得到的只是三個字:“不知道”。他嚴守革命紀律,堅持自己忠於黨忠於革命的崇高信念,牢里被囚的人看到他這樣堅強不屈,無不產生由衷的敬佩!嚴冬將盡最寒冷,黎明之前最黑暗。1949年春,解放大軍已經南下,隆隆炮聲即將摧毀反動派在雲南的魔窟,死心塌地的反動派,他們知道自己的惡貫已滿,而仍不放下屠刀,在他們倉惶逃遁之前,竟將這位堅強的革命戰士殺害於文山縣城,時年僅24歲。
張紹春犧牲前,在獄中寫了一封家信,托人寄給父母。信中寫了一首滿豪情懷的革命詩句“文囚無辜恨難平,獻身革命只為民,寄語雙親寬自慰,革命自有後來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