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榮(主任醫師)

張素榮(主任醫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素榮,女,1954年出生,1979年畢業於新鄉醫學院醫療專業。現任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心血管病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河南省心血管病學會委員、高血壓防治學會委員、高血壓研究會理事。新鄉市心血管病學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素榮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4年
  • 職業:醫師
  • 畢業院校新鄉醫學院
  • 性別:女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從事心血管內科醫、教、研工作30餘年,擅長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擔任本科班、成教、大中專內科學、診斷學的教學工作。發表醫學論文30餘篇,醫學專著兩部,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獲省部級科研進步獎三項。

人物生平

張素榮,女,54歲 企業家
簡樸的服裝,隨意的修飾,乍看她與其他中年婦女沒有什麼差別,但她卻是身兼鞍山市年產值近4000萬元的4家公司的“老總”;同時,她又是我國數百萬下崗職工中的一員。如今已54歲的她,仍在創業的道路上不斷演繹著傳奇故事。
她叫張素榮,和共和國誕生後出生的第一代人有著同樣的經歷: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返城、進入工廠勞動;與許多普通工人一樣,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風起雲湧時,在鞍山火車站工作了近17個春秋的張素榮被動員“離崗”。“離崗其實就是下崗。那時候,一下子‘鐵飯碗’沒有了,心裡總有點不是滋味。”
張素榮卻不是甘願忍受這種“滋味”的人。張素榮說:“有的離崗姐妹回家就哭,但我不哭。我覺得,社會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也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
政府在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幫助和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並為下崗失業職工提供了各種就業服務和優惠政策,為像張素榮一樣的離崗人員打開了另一扇“窗”。於是張素榮做起了糖酒批發生意,但由於沒有經驗,幾個月下來,她不僅沒賺著錢,反而賠進去近1萬元。
“鄧小平不是說‘摸著石頭過河’嗎?做買賣哪有一做就賺錢的?”
1997年,不服輸的張素榮東挪西湊籌集了幾千塊錢,搞起了建築安裝。第一個工程是為一家酒樓鋪地面,1個多月沒白沒黑,最後賺了1萬多元。這是張素榮掘出的“第一桶金”。
“離崗時我已47歲。我這樣乾,別人說簡直是拚命。”
和很多初入商海弄潮的人不一樣的是,張素榮1988年離婚,獨自拉扯一個孩子,自己又辦公司,開始了“一個人的戰爭”。“我不知道有黃金周、節假日,也不曉得有過年和八月十五,只想創業成功。”事事親歷親為,頂風冒雨,張素榮一天十幾個小時穿梭於建築工地、辦公室,惟獨沒有自己的家,直到現在也是如此。記者在採訪張素榮的兩個小時裡,她接聽了14個電話,全是公司的各項業務。很多朋友都勸她:50多歲的人了,為了什麼啊?
“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嗎:苦盡甘來。”
1998年,張素榮先後成立了鞍山華夏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和鞍山華夏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員工達到近千人,承攬了十多個鞍山市重點工程項目,甚至把目光投向了特大型國企鞍鋼。
“是政府的好政策為我們下崗職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是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我的今天。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報他們。”
2002年,張素榮創立了鞍山華夏巾幗社區服務有限公司,服務對象遍及鞍山市320多個社區中的280多個,為2100多名下崗女工創造了就業崗位,其中大部分是40歲至50歲最難找工作的下崗女工
從鞍山鐵塔廠下崗、現在張素榮開辦的社區服務公司做工的劉麗威,如今一個月收入300多元,心裡十分滿足。她說:“要是沒有張董事長,我現在還得在家裡當家庭婦女,我打心眼裡感謝她。”
張素榮還投資200多萬元,創辦了有著一流設施的鞍山華夏社會福利院,每個老人每月只收400元,一年虧損約20萬元。
她還擔任鞍山市春蕾職業高中9名學生的“代理家長”。“下崗職工也能闖出富裕路,但賺了錢不能忘了回饋社會。這也是一個中國特色吧。”張素榮說。
在張素榮心裡,還有更宏偉的目標:繼續做強做大現有產業,進軍食品深加工行業,接納下崗職工達到5000人。“我雖然54歲了,但只要能動一天,就要工作一天,因為我的背後是幾千名下崗姐妹。我不僅要幫她們就業,更要為她們搭建創業的舞台。”張素榮這樣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