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林(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玉林(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玉林,男,1965年生於江蘇徐州。1981考入山東大學中文系,1985年畢業後進入新華日報社從事新聞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玉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徐州
  • 出生日期:1965
  • 職業: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中文系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學術著作,主編著作,譯著,學術論文,

人物經歷

1992年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主攻農業哲學-農村社會學,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國,執教於南京農業大學社會學系。2002年調入南京大學社會學系,2004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曾先後受聘為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講座教授(2006年9月-2007年1月)、中京大學綜合政策學部客座教授(2010年9月-2011年1月)、京都大學人間環境學研究科客座教授(2012年1-4月)。

研究方向

為當代中國的農村問題與環境問題。

主要貢獻

學術著作

著有《轉型期中國的國家與農民(1978年-1998年)》(日文,2001年)、《流動與瓦解——中國農村的演變及其動力》(2012年)及論文多篇。
1.《轉型期中國的國家與農民(1978年~1998年)》(日文),(東京)日本農林統計協會,2001年出版,獲日本地域農林經濟學會2003年度學會獎(2003年10月),南京大學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1月)。
2. 《流動與瓦解——中國農村的演變及其動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主編著作

1. 《喬啟明文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2. 《環境與社會》,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譯著

1. 祖田修著:《農學原論》(與周應恆等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2. 速水佑次郎著:《農業經濟論》(與沈金虎等合譯),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
3. 暉俊眾三編著:《日本農業150年》(與胡浩等合譯),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年。

學術論文

1. 大清場:中國的圈地運動及其與英國的比較,《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2. 環境社會學的特殊性與環境史,《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
3. 拔根時代的鄉村儒學,《光明日報》2014年12月30日第7版。
4. 危機、危機意識與共識——“霧霾”籠罩下的中國環境問題,《浙江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
5. 環境問題演變與環境研究反思——跨學科交流的共識,《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生態環境與保護》2014年第7期。
6. 當今中國的城市信仰與鄉村治理,《社會科學》2013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13年第12期。
7. 江南の異変——蘇南地域の開発とその問題,林良嗣等編《中國都市化の診斷と処方》,(東京)明石書店,2014年。
8. 中國能源開發的環境與社會代價,《中國環境安全評論》第1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9. 災害的再生產與治理危機——中國經驗的山西樣本,《中國鄉村研究》國際版(Rural China)第1輯(總第10輯),荷蘭Brill學術出版社,2013年4月。
10. 喬啟明的中國農村研究及其開創意義,《中國研究》2012年春季卷(總第15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11. 自虐式發展:全球化與中國的環境問題(日文),『季刊 経済理論』第48巻第3號,2011年10月。
12. 當代中國的賤農主義(日文),『総合政策論叢』第3巻,2011年3月。
13. “現代化”之後的東亞農業與農村社會——日本、韓國、台灣的案例及其歷史意蘊,《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3期。
14. “天地異變”與中國農村研究,《中國研究》2009年春季卷(總第9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6月;《中國農村社會學研究》第1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
15. 環境抗爭的中國經驗,《學海》2010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10年第7期。
16. 累積性災難的社會應對——以海河流域為中心,《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17. 中國的環境戰爭與農村社會——以山西省為中心,梁治平編:《轉型期的社會公正:問題與前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英文版:China’s Environmental War and Famrs’ Environmental Rights:A Shanxi Case Study,in Errol P.Mendes and Sakunthala Srighonthan,eds. Confronting Discrimination and Inequality in China:Chinese and Canadian Perspectives,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2009.pp.149-184.;日文版:中國の環境戦爭と農村社會、『東アジア経済研究』第二號、2009年12月。
18. 社會科學領域的中國環境問題研究,《浙江學刊》2008年第4期。
19. 中國農村環境惡化與衝突加劇的動力機制——以浙江省的三起“環境群體性事件”為中心,吳敬璉、江平主編:《洪範評論》第9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日文版:政経一體化開発構造と中國農村の環境衝突,三好祥子訳、加々美光行編:『中國內外政治と相互依存』,(東京)日本評論社,2008年。
20. 蝕まれた土地:中國の工業化と農業・食糧安全,日本『中國21』Vol.26,2007年1月。
21. 中國農村の社會変動と環境被害――河南省を中心に,日本『環境と公害』第36卷第1號,summer,岩波書店,2006年。
22. 離土時代的農村家庭——民工潮如何解構鄉土中國,《洪範評論》第3卷第2輯,2006年6月;日文版:離村時代の中國農村家族――民工潮がもたらした農村社會の解體,首藤明和、落合恵美子等編:『分岐する現代中國家族――個人と家族の再編成』(首藤明和訳),(東京)明石書店、2008年。
23. 政經一體化開發機制與中國農村的環境衝突,《探索與爭鳴》2006年第5期。
24. 關於中國農村教師的邊緣化問題,《華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小教育》2006 年第5期。
25. 經濟大省的教育貧困——關於江蘇省公共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問題的實證分析,《中國改革》2005年第7期。
26. 中國的職業階層與高等教育機會——關於一種稀缺資源分配狀況的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哲社版)200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8期;英文版:Social Occupational Classes and Higher-education Opportunit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 Scarce Social Capital,選入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y),Vol.1,No.1,January 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Press.
27. 中國教育:不平等的擴張及其動力,香港《二十一世紀》電子網路版2005年5月號(總第38期);日文版:転換期の中國教育——不平等の拡大とその動力,『日中社會學研究』第13號,2005年10月。
28. 通向城市的階梯——20世紀後期一個蘇北村莊的教育志,《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4期。
29. 目前農村的教育危機,《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基礎教育》2004年第9期。
30. 鄉鎮政權的再認識及改造,(香港)《二十一世紀》2003年8月號,總第78期。
31. 環境污染背景下的“三農問題”(與顧金土合作),《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03年第9期、《生態環境與保護》2003年第8期,《經濟管理文摘》2003年第11期。
32. 分級辦學制度下的教育資源分配與城鄉教育差距——關於教育機會均等的政治經濟學探討,《中國農村觀察》2003年第1期;日文版收入祖田修主編『持続可能な農村の形成』,(東京)大明堂,2003年。
33. 中國城鄉教育差距,《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6期;收入袁振國主編《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34. 基於生存的農民的抵抗——轉型期中國農民的一種行為方式的考察(日文),日本《農學原論研究》第20號,2000年3月。
35. 村民自治:中國國家與農民關係的重建(日文),日本《農學原論研究》第20號,1999年3月。
36. 轉型期基層幹部的擴張與“農民負擔”――江蘇省T鄉的個案研究(日文),日本《村落社會研究》第5卷第2號,1999年3月。
37. 從戶籍制度看當代中國的國家與農民關係――以1950年代為中心(日文),日本《中國研究月報》1997年8月號,總第594號;中文版:遷徙的自由是如何失去的——關於1950年代中期的農民流動與戶籍制度,王思明主編《20世紀中國農業與農村變遷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