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文

張溪文,男,1968年4月出生,工學博士,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委員會理事,長期擔任Applied Catalysis B, Surface coatings and technology 和 Journal of Surface Science 等國際專業期刊的審稿人。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97年獲浙江大學半導體材料工學博士學位,留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所任教至今。1999年英國Nottingham Univ.訪問學者;2003年日本Toyohashi Tech.Univ.客員研究員。2009年晉升教授。現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委員會理事,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會員,受邀擔任多項國際專業期刊審稿人。2014年度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最佳專業導師。
浙江大學教授張溪文浙江大學教授張溪文

研究方向

環境友好功能材料,包括:1)環境兼容:功能材料界表面改性及其套用;2)環境保護:半導體光催化材料的氧化還原機制及其套用。主要涉及:環境兼容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半導體光催化功能材料的氧化還原機制、廣譜太陽光調控功能薄膜材料、電磁波禁止透明薄膜材料、功能複合材料界表面行為及其結構改性等。在低維微納米材料製備、低溫電漿技術在材料製備和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套用、功能薄膜產業功能化套用等方面有長期的工作積累。

主要貢獻

科研工作簡介:
長期從事新型無機/半導體材料的光/電/磁功能薄膜套用基礎研究,以環境友好功能材料為主導科研方向。重點發展低溫電漿輔助薄膜塗覆、功能材料表面改性,以及多層薄膜微/納米原位複合等薄膜製備關鍵技術,注重理論和實驗的源頭創新,致力於建設有特色的技術裝備體系,作為技術骨幹籌建與管理“表面與結構改性無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在上述基礎上,開展納米準晶矽系薄膜、BNxP1-x與a-C:H等寬頻半導體、TiO2與ZnO等光催化、BiYIG磁光功能以及電磁波調控TCO節能鍍膜等多種光/電/磁功能材料的套用基礎研究,提出大氣壓介質阻擋放電電漿功能半導體薄膜材料的製備機理、基於噴嘴掃描式CVD系統的緻密納米矽薄膜生長模型、太陽能電池納米準晶矽薄膜生長機制、表面電漿激元輔助矽基發光機理,以及金屬/電介質多層複合PBG結構透明電磁波禁止材料體系設計等,多項成果發表於本專業領域的Top期刊,獲得國內外同行認可。截止2010年3月,累計負責1項973二級子課題、1項產學研重大橫向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國際合作項目;共發表論文60多篇,作為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26篇(其中Top10期刊9篇,第一作者18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以及浙江省科學技術一、二等獎各1項;負責/參與62項國家發明專利;開設本科生專業課一門:光電材料與器件(雙語教學)。
產學研合作方面,作為負責人與錢塘江特種玻璃技術有限公司協作成立了“浙大-錢玻無機材料表面改性技術研發中心”,並同時與其它公司、企業建立了多種形式的科技合作,積極致力於產學研成果轉化。
在國際合作方面,作為中方負責人主持中英聯合科研項目,積極致力於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等高水平國際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曾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通過深入研究低溫電漿物理機制,發展了低溫電漿輔助無機/半導體功能薄膜材料的製備及表面改性技術,形成特色科研方向。並在國際上首次採用電漿輔助法在石英襯底上製備了帶隙可調的摻磷氮化硼紫外光敏薄膜,由此發展了低溫電漿技術在類金剛石、二氧化鈦等寬頻硬質半導體材料製備中的套用研究;
2)在國際上首次開展了大孔摻氮二氧化鈦可見光回響光催化功能薄膜的製備研究,發展了大氣壓介質阻擋放電功能材料表面與結構改性的新研究領域,並對其套用研究作出了有益探索;
3)常年堅持具有重要國家戰略意義的磁/光/電材料科研方向,繼而發展了共沉澱、靜電紡絲等新型微納米技術,進一步拓展了低維納米磁/光/電材料的科研領域,並開展了納米複合電磁波禁止透明材料等產學研合作項目。
指導學生
博士生(論文指導):史國華(1997),何智兵(2001),郭玉(2003),賀海晏(2007),李喆(2007),高倩(2009) ,蔡侖(2010)。
碩士生:論文指導:黃勇剛(1997),陳萌炯(2005),王薇薇(2005),侯建梅(2007),王娟(2008),劉愛元(2008);陳仲冬(2009)。
學位指導:祁英昆(2000),梁軍(2000),張宇峰(2001),李永安(2001),徐世友(2002),王峰(2002),董博(2002),秋艷鵬(2005),陳瑩瑩(2006),付少永(2006),劉岑岑(2007),林江(2008),卞均操(2009),曾梁傑(2010),彭瑞群(2010),陳薌昱(2010)。
本科生:
姚茳(2000),王昕(2000),柏勝強(2001),凌航(2001),董博(2002),朱立新(2005),唐庚(2007),李喆(2007),朱禕緯(2007),王娟(2008),高倩(2009),沃源(2010),蔡侖(2010)。
研究項目
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完成以下的研究:
1) 矽基發光材料與光互連的基礎研究-基於缺陷工程的矽基發光材料及原型器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資助973計畫,No.2007CB613403,200706-201206。
2) 銳鈦礦相大孔摻氮二氧化鈦薄膜的大氣壓電漿化學氣相沉積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50772098,200801-201012。
3)摻磷氮化硼紫外光敏膜及紫外空間光調製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NO.60006003, 200101-200312。
4)WDM光纖通信用新型液相外延磁光複合薄膜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60077006,200101-200312。
5)綠色環保型家電鍍膜玻璃,重大橫向項目,H20061389,20060710~20071010。
6)納米複合電磁禁止膜及其在高技術玻璃中的套用研究,浙江省技術創新A類重點項目,浙經貿技術[2007]254號,200710-200810。
7)常壓電漿噴鍍二氧化矽薄膜的研究,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2010-2011。
8) Development of porous TiO2 films, 國際高等教育組織和政府合作計畫-中英合作項目,計畫編號:9201030000106001,2011.1-2011.8。

獲獎記錄

1、納米矽複合薄膜的快速沉積及節能鍍膜玻璃產業化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1231
2、生物活性薄塗層材料的設計、製備及骨科植入體套用基礎研究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08123
3、矽系納米複合薄膜材料及新型鍍膜玻璃研究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0301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