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浦鎮志(南港卷)

張浦鎮志(南港卷)

《張浦鎮志(南港卷)》是張浦鎮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浦鎮志(南港卷)
  • 作者:張浦鎮人民政府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西安地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12月
  • ISBN:7806704906
  • 編纂人員:張梅官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南港鎮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衛生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張浦鎮志(南港卷)
著作權頁
圖片
南港鎮行政區域圖
南港鎮位置圖
南港鎮集鎮及開發區建成圖
1998年1O月5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南港鎮“丹桂園”
總書記為丹桂園題字
蘇虹機場路南港段
政府辦公樓
震陽路
東塘江
“蓮花亭”明崇禎年間建於東塘江蓮花墩上,後毀.清光緒年間重建“文星閣”於墩上,60年代初被毀。(甫里八景之一:蓮阜漁燈)
“多寶塔”“文星閣”建於清乾隆年前(圖中門口為國小校門),在原崑山角直國小校園內,60年代初被毀。(甫里八景之一:浮圖夕照)
古文化遺址—蓮花墩,築於明崇禎年間(今東塘江中蘆葦一簇處)
“萬安橋”又名稍里大橋,建於清順治已亥年(1655年)康熙甲子間(1684年)重建,橋身長43米、寬4.7米.
橫跨東塘江的南港大橋建於1990年5月18日,整橋由三孔混凝土組成跨徑全長109.88米
正陽橋(甫里八景之一:長虹映月)
富成精密模具
鉅橡電子絕緣材料公司
南港配套區
民營區一角
建業紡織滙豐包裝廠
崑山染織二廠織布車間
崑山絲綢織造廠生產車間
紅木家具雕刻廠生產的紅木家具
崑山德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崑山林偉噴織有限公司
居民住宅區
居民住宅小區
外資企業橋輝服飾手套廠生產車間
外資企業崑山橋輝服飾手套有限公司
水稻豐收景象
1號中心河,全長4.6831公里
1號中心河排澇站
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作業
魚蚌混養基地之一
鎮農貿市場
大農戶在交售商品糧
蔬菜基地之一
供電所
郵電支局
汽車站
供銷社
交管所
農村信用合作社,南港營業所
農業銀行,南港營業所
工商所
保險公司
中心國小
中心幼稚園
南港中學
衛生院病房區
敬老院
身穿水鄉傳統民族服飾的南港農村婦女在“丹桂園”向遊客表演挑花籃.
身穿水鄉傳統民族服飾的南港農村婦女2000年國慶節赴崑山參加廣場文藝匯演中演挑花籃節目
南港中學積極開展社區教育活動,1998年國慶節數百名學生在鎮區中心街道舉行中學生廣播體操表演.
南港中心輔導區的國小春季運動會
文化中心
南港大橋全貌
原崑山角直古鎮水巷
昆南公路南港段
原崑山角直古鎮鎮區
民國15年(1926年)南星瀆鄉圖(吳淞江南岸包括今南港鎮渡頭、唐村、白米、增光、安頭、紅梅等行政村)
民國15年(1926年)崑山縣角直鄉圖
民國15年角直鄉圖圩村莊
民國15年南星瀆鄉圖圩村莊(包括今南港部分村莊)
民國31年(1942年)崑山縣第六區角直鎮公所印章
民國31年(1942年)崑山縣第六區渡頭鄉公所印章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元和縣角直鎮分防官署管轄元(元和縣)、昆(崑山縣)、新(新陽縣)地域圖(圖中左上圖下部為今南港)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建置區劃
第一章建置沿革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鎮界
第三節鎮名來歷
第二章行政區劃
第一節建國前
第二節建國後
第三章村鎮概況
第一節集鎮
第二節居民委員會
第三節村民委員會(各村簡介)
第二篇地理環境
第一章地貌與土壤
第一節地貌
第二節土壤
第二章河流
第一節主要河道
第二節其他河道
第三章氣候
第一節氣溫與日照
第二節降水量
第三節霜雪霧
第四節風向與風力
第四章動植物
第一節動物
第二節植物
第三節土特產
第五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水災
第二節旱災
第三節風災
第四節病蟲害
第五節其他災害
第六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環境污染
第二節環境現狀
第三節環境治理
第四節管理機構
第三篇農業
第一章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土地改革
第三節互助合作
第四節人民公社
第五節聯產承包
第二章耕地與作物
第一節耕地
第二節耕作制度
第三節作物與產量
第四節農業科技
第五節農機具
第三章多種經營
第一節畜禽
第二節水產
第三節林果
第四節蔬菜
第五節草製品
第六節瓜類
第四章農村經營管理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管理
第四篇水利
第一章河道治理
第一節水文
第二節治理
第二章圩堤建設
第一節圩堤
第二節聯圩
第三節三閘
第三章農田排灌
第一節水車(三車灌溉)
第二節機電灌溉
第三節開溝防漬
第四章管理機構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管理、服務
第五篇國批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港工業配套區
第一章發展規劃與原則
第一節近期與長期發展規劃
第二節自費開發
第二章南港工業配套區組織領導機構與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組織領導機構
第二節配套區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章投資程式與政策
第一節投資程式
第二節投資政策
第三節投資國別和地區
第六篇工業
第一章工業體制
第一節私營工業
第二節集體工業
第三節國營工業
第四節三資企業
第二章行業結構
第一節機械
第二節紡織
第三節建材
第四節印刷
第五節化工
第六節糧食加工
第七節服裝
第八節紅木家具
第九節建築業
第三章企業管理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收益分配
第三節經濟管理
第四節勞動
第七篇村鎮建設
第一章村鎮建設規劃
第一節集鎮建設規劃
第二節農村建設規劃
第二章村鎮建設
第一節市鎮建設
第二節農村建設
第三章土地和房地產管理
第一節土地管理
第二節房地產管理
第四章地名管理
第一節地名普查
第二節地名標誌
第五章供電、供水、供氣
第一節供電
第二節供水
第三節供氣
第八篇交通郵電
第一章交通
第一節水上運輸
第二節陸路運輸
第三節搬運裝卸
第四節交通管理
第二章郵電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郵政
第三節電信
第九篇商業
第一章商業體制
第一節私營商業
第二節集體商業
第三節國營商業
第二章商品流通
第一節收購
第二節中、西藥業
第三節供應
第三章糧油購銷
第一節糧食購銷
第二節油料購銷
第三節議購議銷
第四節糧食儲運
第五節管理機構
第四章飲食服務業
第一節飲食業
第二節服務業
第五章集市貿易
第一節集市
第二節機構
第六章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工商管理
第七章物價管理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物價演變
第十篇財稅金融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財政收支
第二章稅收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稅務
第三章金融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借貸
第三節存儲
第四節保險
第五節典當
第四章審計、統計
第一節審計
第二節統計
第十一篇政治
第一章政黨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
第二節中國國民黨
第二章政務機構
第一節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政府
第三節經濟聯合會
第四節農工商總公司
第五節人民政協工作組
第三章民眾團體
第一節職工團體(南港鎮工會)
第二節青少年團體
第三節婦女團體
第四節農、漁民團體
第五節工商團體
第六節科技團體
第四章公安、司法、軍事
第一節公安
第二節司法
第三節軍事
第十二篇教 育
第一章普通教育
第一節幼兒教育
第二節國小教育
第三節中學教育
第二章職業教育
第一節初等職業教育
第二節中等職業教育
第三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農民教育
第二節職工教育
附:南港鎮成人教育中心校簡況
第四章教師
第一節教師隊伍
第二節教師進修
第三節教師待遇
第五章學校經費與設施
第一節經費
第二節設施
第三節勤工儉學
第十三篇文化體育
第一章文化
第一節文化機構與設施
第二節文藝團體
第三節文學藝術
第二章文物古蹟
第一節遺址古蹟
第二節文物(冢墓)
第三節水上建築
第三章廣播電視
第一節發展與設施
第二節有線電視
第三節播音與報導
第四章體育
第一節民間體育
第二節民眾體育
第三節學校體育
第四節競技體育
第十四篇衛 生
第一章衛生機構
第一節私人診所
第二節聯合診所
第三節衛生院
第四節村、廠衛生室
第二章醫療
第一節醫療衛生隊伍
第二節醫療設備和技術
第三章醫療保健制度
第一節公費醫療
第二節合作醫療
第三節勞保醫療
第四節醫療保險
第五節婦幼保健
第四章創建衛生鎮
第一節愛國衛生
第二節創建市、省衛生鎮
第三節創建省衛生村
第四節創建機構
第五章傳染病防治
第一節疫情和防治
第二節計畫免疫
第三節寄生蟲病防治
第六章血吸蟲病防治
第一節疫情
第二節防治
第十五篇社 會
第一章人口
第一節人口變動
第二節人口結構
第三節人口控制
第四節姓氏
第五節長壽老人
第二章人民生活
第一節農民生活
第二節職工生活
第三章語言
第一節方言
第二節諺語
第三節歇後語
第四章風俗習慣
第一節歲時習俗
第二節新節日
第三節廟會
第四節禮儀習俗
第五節生活習俗
第六節舊時陋習
第七節社會新風
第五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天主教
第六章社會福利
第一節擁軍優屬
第二節救濟扶貧
第三節社會福利
第四節婚姻登記
第五節插隊下放
第十六篇人 物
第一章人物傳
第一節古代人物
第二節近代人物
第三節現代人物
第二章人物簡介
港、澳、台胞簡介表
第三章名錄
第一節志願軍烈士
第二節南港鎮勞動模範(縣級以上)先進工作者(蘇州市級以上)名錄
第三節南港鎮部分旅外科教文人員名錄
後記
《南港鎮志》修纂人員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