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研究員)

張永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研究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1970年生於湖北石首,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發展經濟學、分工與專業化理論、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永生
  • 外文名:Zhang Yongshe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石首
  • 出生日期:1970年5月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 信仰馬列主義
  • 代表作品:《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
人物介紹,研究領域,重要課題及重大項目,研究報告,學術論文,著作文獻,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譯著,

人物介紹

張永生,男,1970年生於湖北石首,經濟學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研究員。先後畢業於武漢大學(1994)和中國人民大學(2000)。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從事過博士後研究(2001.04-2003.04),在聯合國大學世界發展經濟學研究院(UNU/WIDER)作過訪問研究員(2003.10-2004.01)。曾在石首農村基層工作過四年(1987-1991)。2000年被破格評為副研究員。2005年被評為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發展經濟學氣候變化綠色發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

重要課題及重大項目

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同世界銀行合作課題“2030年的中國”綠色發展專題中方負責人和中方主筆。擔任中心重大課題“應對氣候變化研究”的協調人。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政策研究基礎領域“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學術負責人。

研究報告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聯合課題組《中國2030年: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之綠色發展報告“抓住綠色發展的機遇”(中方主筆),2012年2月。
2.Equitable Acces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公平獲取可持續發展),“基礎四國”部長會議授權完成的四國專家聯合報告,2011年(主要執筆人之一)。
3.“如何確保中國在新的全球氣候協定中的正當利益”,2011年專送件(後發《擇要》第157和158號)。
4.“及早做好應對國際氣候談判雙軌制失效的準備”,2010年,專送件。
5.“關於‘十二五’節能減排指標分配、任務落實和考核採取新辦法的建議”,2011年專送件(後發《擇要》第35和36號)。
6.“尋求基於中國立場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論框架和解決方案”,2009年專送件(後發《擇要》第1386和1387號)。
7.“政府間事權與財權如何劃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研報告2006年第307期。
8.“從國際經驗看中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改革路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研報告專刊2005年32期;
9,“城市公共設施由誰來建:市場大小、交易費用與分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研報告2004年第188期。

學術論文

“Equitable Acces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公平獲得可持續發展空間),“基礎四國”部長會議授權完成的四國專家聯合報告,2011年(主要執筆人之一)。
“國內溫室氣體減排:基本框架設計”,《管理世界》2011年第10期(與劉世錦、宣曉偉合作)。
“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理論框架和解決方案”,《經濟研究》2009年第3期(執筆人)。
“中央與地方的政府間關係:一個理論框架及其套用”,《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 年第 2 期;被《新華文摘》2009 年第 11 期全文轉載。
“企業績效與產權制度”(同馮飛、張定勝合作),《管理世界》2006年第4期
“新貿易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及其經驗證據:文獻綜述”(同楊小凱合作),《經濟學季刊》,2001年Vol.1, No.1 Oct., pp.19-44;“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導論”(同楊小凱合作),《經濟研究》1999年第7期。
“Promoting Global Carbon Equity and Green Growth: China‘s role in comba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2011), chapter 12, in Jane Golley, Ligang Song (eds.), Rising China: Glob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Canberra.
“How will China‘s central-local 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s evolv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its implications” (2010), in Ross Garnaut, Jane Golley and Ligang Song (eds), China: The Next Twenty Year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p.53-71, Chapter 4,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Canberra.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global solution”(2009, pp.389-408):, Chapter 17, in Ross Garnaut, Ligang Song and Wing Thye Woo (eds) 2009: China's New Place in a World in Crisis: Economic, Geopolitical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E-Press, and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with Song Ligangang; Wu Ji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 31: 3, 194 — 216;
“Will Chinese growth slow down after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with Ligang Song),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10, Vol. 3, No. 1;
“State-woned Enterprise‘s Outward Investment and th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With Ligang Song and Jidong Yang), China & World Economy, 2011, Vol. 19, No. 4;
“Tests of the Scale Effects in the Fujita-Krugman Urbanization Model” (with Xueyan Zhao),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004, Vol 55 (207-222);
“Love of Variety and Scale Implications: An Empirical Evaluation”(with Xueyan Zhao), Division of Labour and Transaction Costs, 2006, Vol 1, No.2.

著作文獻

代表性著作

2003:《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與楊小凱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該書2000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2003:《廠商規模無關論:理論與經驗證據》(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負責撰寫1995,1996,1997,1998,1999及2000年的中國經濟白皮書《中國經濟形勢與展望》“中國金融市場”一章。

代表性譯著

2003:《經濟學:新興古典和新古典分析框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張定勝、李利明合譯);2003:《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張定勝合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