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前蜀武將、鎮江軍節度使)

合州石鏡縣(今重慶市合川區)人。前蜀大將,官至侍中,兼峽路討伐使。曾指揮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夔門之戰。

基本介紹

  • 本名:張武
  • 所處時代:前蜀
  • 出生地:合州石鏡縣(今合川)
  • 主要成就: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夔門之戰
  • 官職:侍中,兼峽路討伐使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

人物生平

合州石鏡縣(今重慶合川)人。父張雍本是合州武金壩(今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富金壩)擺渡的船夫,張武是他的第三子。少時身長七尺,面紫黑色,不務家中產業,附近盜賊都畏懼忌憚他。及長,張武英勇善戰。
唐僖宗乾符年間(875—879),投身前蜀高祖王建軍中,以英勇善戰,累立戰功,封為破浪都頭,管理江防。取梓州(今四川三台)有功,升任渝州(今重慶)刺史兼萬州刺史,加飛棹指揮使銜。
前蜀永平四年(914年),南平高季興夔州(今重慶奉節),張武奉命率兵前往阻擊,與高季昌大戰於夔門。在這場鏖戰中,張武足智多謀,以火攻擊敵船,焚、溺高季昌兵將過半,威名傳遍荊蜀。此戰之後,張武即升任鎮江軍節度使,代嘉王王宗壽鎮守夔州。
919年,前蜀後主王衍繼位,高季興又興兵攻打夔州,亦被張武打敗。
乾德六年(925年),高季興乘後唐大將郭崇韜攻蜀之機,以“蜀夔、萬、忠、涪四州舊為荊南所有”為由,率軍數萬攻打施州(今湖北恩施),夔州刺史王成先率兵憑藉浮橋與高季興激戰,但被高季興用火船將浮橋焚毀,蜀軍潰敗,荊南大軍乘勝向夔州推進。
當時,張武所領的士卒不足萬人,在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上處於劣勢。面對此種緊張局勢,張武成竹在胸,及時做了鐵鏈橫於長江,並立柵欄於兩端,稱為“鎖峽”。當高季興率領的船隊前來時,即被橫江鐵鏈所阻。暴跳如雷的高季興幾次派遣敢死隊砍鏈,無奈鐵鏈質堅,屢砍不果。至晚,江面上暴風驟起,受阻的戰船失控,進退兩難。張武藉此機會,先是以火攻擊,致使荊南兵焚、溺死者甚眾。緊接著,他又指揮軍隊居高臨下,以矢石猛擊。高季興所乘的戰艦雖然蒙上了牛革,但仍被巨大的飛石擊中折其尾。高季興見大勢已去,易小舟逃遁。荊南兵大敗,被俘獲斬首者達5000餘級。高季興苦心經營的幾萬水軍,就這樣於頃刻間化為烏有。張武指揮的這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夔門之戰,真可謂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又一偉大壯舉。
聽說前蜀滅亡,張武以忠州、萬州、夔州向後唐魏王李繼岌投降。
張武再次出山,復仕後蜀,任侍中,統率飛棹諸營,兼峽路行營招收討伐使,進取渝州,迫降刺史張環,並分兵攻取涪州(今重慶涪陵)、黔州(今重慶黔江)。不久病故於渝州,年80歲。

人物軼事

一日,有楚僧坐船來到武金渡口,對同船人說:“此地山水絕佳,結穴在南山之腹,當出貴子,握兵萬人,受祿八旬。”張武假裝睡覺而默默記在心裡,當夜偷偷將父親改葬在那裡。開始天色昏暗,突然數丈內冉冉有光,遂平土而去,人不能識。
張武每次出征去三峽,路過這裡,都會支開隨從,獨自拜祭。渝州、合州都以楚僧的預言成真,相傳為異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