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鴻

張樹鴻

佛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1959年1月26日出生在香港。2007年8月11日,因美泰玩具召回事件而“身敗名裂”,迫於壓力,在自己的廠房一角上吊自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樹鴻
  • 出生地香港
  • 出生日期:1959年1月26日
  • 職務:副董事長
人物介紹,上吊自殺,死因疑團,

人物介紹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地緣優勢,香港人紛紛來珠三角投資辦廠,“三來一補”型企業發展迅猛。佛山市南海區也因此成為中國重要的玩具生產基地之一。張樹鴻就是最早到內地投資的港商之一。1993年5月8日,佛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386萬美元。屬於合資經營(港資),投資方為香港利達實業公司(張樹鴻是股東之一)和佛山市禪城區汾江實業公司,投資額各占193萬美元。 張樹鴻是一道剛剛遺留下來的“時代背影”,他不是一個“殉道者”,卻是一場必然的商業運動中的意外犧牲者。
據利達現任董事長、內地資方代表謝煜光介紹,張樹鴻是公司副董事長。內地資方只負責人事、培訓、勞資等的管理,實際生產經營者為張樹鴻。利達成立之初,頭幾年連續虧損,內地資方沒有了多餘資金,就不再繼續投資。而香港利達實業公司則追加投資,於2000年又獨資成立了佛山恆景玩具有限公司。
利達、恆景一直屬外向型加工企業,創立15年來,主要是為美國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商美泰公司生產並供應玩具。恆景公司宿舍管理員董北(化名)回憶6月之前的張老闆,“他喜歡到處走走看看,找人聊天,和員工相處很好,有時會突然指著某一處漏水的空調說,‘來,把這個給我修一修’,連發脾氣都會讓人覺得很親切。”
在多數員工眼裡,張樹鴻甚至不像個老闆。“他個子很高,接近1米8的樣子,也很壯實,但皮膚很黑,特別穿衣服很不講究,平時總穿一身很舊的休閒服,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農民。只在過年聚會的時候才見他穿正式的西裝,猛一看還真有點不適應。”
張樹鴻對屬下員工體貼,在各個廠區有口皆碑。許多老員工的住房都是他一手操辦,他還自己貼錢給員工供樓。也因此,張樹鴻的手下有一大批“鐵桿員工”,許多人跟著他一乾就是十幾年,從來沒挪過地方。“這么好的老闆,很難碰得到。”
張樹鴻的樸實、親和在玩具業內也頗具名氣。香港“玩具大王”蔡志明驚悉張樹鴻自殺大為婉惜,他說:“與張認識數年,當時在玩具商宴請廠家的飯局見面,但覺得他為人和藹可親,做事勤奮認真。”
在張樹鴻的帶領下,從2000年開始,利達玩具的經營效益一直穩步上升,2006年年產值2億元,出口貨櫃量居佛山第二,還被樹為佛山當地的標桿外向型企業,政府各部門都以它為榮。2007年,利達為自己制定的產值目標是3個億。

上吊自殺

2007年8月11日下午3時許,佛山市利達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港商張樹鴻在自己工廠的三樓倉庫內上吊自殺,他的屍體旁邊堆著十多包形態可愛的芝麻街布娃娃玩偶。自殺前,張在廠區內巡視一圈,並將工人工資悉數結清。他被員工描述為一個厚道人,從1993年起自香港到佛山辦廠,個子很高,接近1米8的樣子,也很壯實,但皮膚很黑,特別是穿衣服很不講究,平時總穿一身很舊的休閒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民工。他對員工很體貼,曾自己貼錢給員工供樓,也因此,許多人跟著他一乾就是十幾年。這個玩具商的意外死亡,讓“中國製造”的話題再度跳上國內外重要財經媒體的頭版。
張樹鴻之死的原由發生在9天前。8月2日,美國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MattelInc.)向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提出召回佛山利達生產的96.7萬件塑膠玩具,理由是“回收的這批玩具表漆含鉛量超標,對兒童的腦部發展會造成很大影響,美國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認為危及兒童安全。”事發前,佛山利達的產量已居佛山玩具製造業第二。一夜之間,這家擁有十多年良好生產記錄的合資企業成為眾矢之的。在美國輿論的不斷聲討下,玩具廠商及其上下游供應、檢驗鏈上的疏忽被一一曝光和放大。最終,佛山利達被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求整改,中國國家質量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暫停其產品的出口。利達被迫停產,2500名工人幾乎無事可做,張樹鴻承受重大壓力,最終一死了之。張死後3日,美泰第二次宣布,召回的中國產玩具數量增加到1820萬件。
在利達事件發生前後,“中國製造”正遭遇到一場醞釀已久的信任危機。3月18號,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寵物食品公司MenuFoods發布 “召回聲明”,因其原料涉嫌污染導致貓狗寵物死亡,該公司將對旗下80多個品牌的寵物食品進行緊急召回。所有這些食品都是罐頭包裝或者錫箔紙袋包裝,數量約為6000萬,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調查認為,涉嫌污染產品使用了從中國進口的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其中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5月初,巴拿馬多米尼加共和國宣布在中國產牙膏中查出含有二甘醇,因而決定停售中國產牙膏,隨後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相繼做出停用、停售中國產牙膏決定;6月11日,美國一家輪胎經銷公司FTS宣布召回45萬條由中國橡膠公司生產的一批輕卡汽車輪胎,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調查,去年8月,一輛載有4名乘客的貨車在賓夕法尼亞州失控撞毀,其中2名乘客喪生,事故原因是該車使用的中國產輪胎胎面脫層;同月,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對來自中國的五種水產品實行自動扣留,並拒絕其入境,稱其含有未經批准的獸藥殘留;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宣布在全球範圍內收回150萬台中國生產的玩具火車,稱其油漆中含有可導致兒童中毒的金屬鉛。這些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讓中國商品的信譽遭到了重大挫傷。
一些針對“中國製造”的攻擊性言論和行動喧囂塵上,兩年前那個宣布“一年內不使用中國商品”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新聞記者莎麗·邦加妮在這時候出版了一本叫做《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的書,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喬納森·伯查爾寫道:“書中有大量表達不滿的潛台詞,這意味著,在中國崛起的問題上,這本書可能成為顯示公眾憂慮的又一個指標。”對“中國製造”的譴責成為某些政治人物隨手拈來的“工具“。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棕櫚灣市市長馬齊奧梯甚至發布命令,宣稱將制止政府購買中國貨,該市政府不得購買價值50美元以上的中國商品,或一半以上部件為中國製造的商品。這個有10.7萬名居民的小城市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某一國家貨物的城市。正是在這種洶湧的抵制風潮中,玩具商之死把矛盾推到了頂點。對中國商品的漫罵或侮辱式的指責,似乎已經不需要理由。這是當今商業世界最詭異的事件之一:誰也離不開“中國製造”,可是每個人都在表達著對它的不滿。《金融時報》的駐京首席記者雷蒙德·馬利德描述了西方世界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西方消費者獲得巨大好處,另一方面,西方人大聲抱怨,廉價中國商品正在讓當地人失去工作,讓中國得到不容置疑的好處。”
張樹鴻死後,玩具召回事件的質量責任人的確定居然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覆。在一開始,美泰公司儼然一付受害者的姿態,公司的執行長羅伯特·埃克爾特在向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認定,事故責任完全在於中國的承包商,他說:“有人對不起我們,造成我們對不起你們。”然而,中國商務部卻在調查中發現,美方宣布召回的玩具絕大部分不是因為製造質量的問題,而是美方標準的突然改變以及經銷商的風險轉嫁。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介紹,美國玩具公司大規模召回涉及的2100萬件玩具當中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屬於所用的塗料和油漆含鉛超標的問題,這一類大概有300萬件,占整體召回數量的14%。造成鉛含量超標的原因,既有中方廠家在生產管理當中的漏洞,也有品牌經銷商在驗收環節當中的缺陷;第二種情況則是美方經銷商的風險轉移。2007年5月,美國材料測試協會公布了一項針對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標準,中方製造商生產的1820萬件玩具是根據之前的出口標準生產的,美方經銷商以不符合新標準為理由召回玩具,而全部風險及損失則由中方承擔。這一調查結果的出現,讓國內輿論再度譁然,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被動和被欺壓現狀逼現無疑。9月21日,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美泰公司為玩具召回事件向中方致歉,並表示,所召回的玩具絕大部分是由於美方設計缺陷所致,而不是中國製造商的問題,美泰在聲明中表示:“願意承擔這些召回事件的全部責任,並親自向中國人民和所有收到我們玩具的顧客道歉。”  張樹鴻之死以及玩具風波的一波三折表明,發力於1998年前後的“中國製造”在歷經了10年的黃金成長期後,已經走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十字路口。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后,可能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這樣的“蝴蝶效應”正活潑潑地發生在中國與世界之間,張樹鴻很像一隻無辜而悲情的“蝴蝶”。

死因疑團

一種多見於媒體的說法是,張是因玩具被召回不堪3000萬美金的巨額賠償而自殺。3000萬美金的賠償額從何而來?近100萬件玩具,相當於每件玩具要賠30美元,折合人民幣近250元。這種天價賠償額是怎么來的?利達高層表示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收到美泰的任何賠償要求。且召回產品的賠償方案是由美泰來設計,中國方面有傳欲就召回賠償責任問題與美方再進一步磋商。在賠償責任、賠付方案尚未確定的情況下,張樹鴻死於巨額賠付壓力的說法顯然不可信。 第二種說法是,張是因為產品被停出口,不堪近兩月來停業整頓所造成的巨額損失,對現實感到絕望。但這次停業損失雖然大,但“利達公司沒有負債”。以往供應美泰的玩具,雙方“合作關係一直融洽,只要利達產品一出口,美泰就會把錢打過來”。再加上利達有十多年的積累,去年產值到2個億,毛利率在6%-7%。況且,在對利達停止出口的公告中有這樣的說明:“整改合格後,可恢復出口”,這對久歷商場、“再大的困難也不怕”的張樹鴻來說,怎么就成了過不去的檻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張樹鴻為了逃避有可能到來的刑事處罰。因為國家質檢總局的公告說,對情節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當事人,還將移交法務部門進行嚴厲查處。在採訪中,有接近張樹鴻的人稱“曾收到一份傳單”,但具體是什麼傳單不詳。
是否美國正將這一問題政治化,而使張樹鴻面臨了不堪承受的巨大壓力呢?張樹鴻未能留下隻言片語,人們無從得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